第112頁
例如,目前還部分地保存着的原始的規模小的印度公社,就是建立在土地公有、農業和手工業直接結合以及固定分工之上的,這種分工在組成新公社時成為現成的計劃和略圖。這種公社都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生產整體,它們的生產面積從一百英畝至幾千英畝不等。產品的主要部分是為了滿足公社本身的直接需要,而不是當作商品來生產的,因此,生產本身與整個印度社會以商品交換為媒介的分工毫無關係。變成商品的只是剩餘的產品,而且有一部分到了國家手中才變成商品,從遠古以來就有一定量的產品作為
395實物地租流入國家手中。
在印度的不同地區存在着不同的公社形式。形式最簡單的公社共同耕種土地,把土地的產品分配給公社成員,而每個家庭則從事紡紗織布等等,作為家庭副業。除了這些從事同類勞動的群眾以外,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首領」,他兼任法官、警官和稅吏;一個記帳員,登記農業帳目,登記和記錄與此有關的一切事項;一個官吏,捕緝罪犯,保護外來旅客並把他們從一個村莊護送到另一村莊;一個邊防人員,守衛公社邊界防止鄰近公社入侵;一個管水員,從公共蓄水池中分配灌溉用水;一個婆羅門,司理宗教儀式;一個教員,在沙土上教公社兒童寫字讀書;一個專管曆法的婆羅門,以占星家的資格確定播種、收割的時間以及對各種農活有利和不利的時間;一個鐵匠和一個木匠,製造和修理全部農具;一個陶工,為全村製造器皿;一個理髮師,一個洗衣匠,一個銀匠,有時還可以看到一個詩人,他在有些公社裡代替銀匠,在另外一些公社裡代替教員。這十幾個人的生活由全公社負擔。
如果人口增長了,就在未開墾的土地上按照舊公社的樣子建立一個新的公社。公社的機構顯示了有計劃的分工,但是它不可能有工場手工業分工,因為對鐵匠、木匠等等來說市場是不變的,至多根據村莊的大小,鐵匠、陶工等等不是一個而是兩個或三個。調節公社分工的規律在這裡以自然規律的不可抗拒的權威起着作用,而每一個手工業者,例如鐵匠等等,在他的工場內按照傳統方式完成他職業範圍內的一切操作,但是他是獨立的,不承認任何權威。這些自給自足的公社不斷地按照同一形式把自己再生產出來,當它
396們偶然遭到破壞時,會在同一地點以同一名稱再建立起來,這種公社的簡單的生產機體,為揭示下面這個秘密提供了一把鑰匙:亞洲各國不斷瓦解、不斷重建和經常改朝換代,與此截然相反,亞洲的社會卻沒有變化。
這種社會的基本經濟要素的結構,不為政治領域中的風暴所觸動。中國的改革觸動了基本的經濟結構。
前面已經談判,行會的規章嚴格限制一個行會師傅所能僱用的幫工的人數,有計劃地阻止了行會師傅變成資本家。同樣,行會師傅只能在他本人是師傅的那個手工業中僱用幫工。行會竭力抵制商人資本這種與它對立的、唯一自由的資本形式的任何侵入。商人可以購買任何商品,但是不能購買作為商品的勞動。
他只許充當手工業產品的定購人。如果外部情況引起進一步的分工,現存的行會就分為幾個亞種,或者在原有行會之外建立新的行會,但是各種手工業並不聯合在一個工場內。因此,雖然行會組織造成的手工業的分離、孤立和發展是工場手工業時期的物質存在條件,但行會組織排斥了工場手工業的分工。總的說來,工人和他的生產資料還是互相結合的,就象蝸牛和它的甲殼互相結合一樣,因而工場手工業的起碼基礎還不具備,也就是說,生產資料還沒有獨立化為資本而同工人相對立。
整個社會內的分工,不論是否以商品交換為媒介,是各種社會經濟形態所共有的,而工場手工業分工卻完全是資本主義生產方
397式的獨特創造。這種獨特創造會延續到資本主義後的生產方式中去嗎?
5、工場手工業的資本主義性質
數量較多的工人受同一資本指揮,既是一般協作的自然起點,也是工場手工業的自然起點。反過來,工場手工業的分工又使所使用的工人人數的增加成為技術上的必要。現在,單個資本家所必需使用的最低限額的工人人數,要由現有的分工來規定。另一方面,要得到進一步分工的利益,就必須進一步增加工人人數,而且只能按倍數來增加。
但是隨着資本的可變部分的增加,資本的不變部分也必須增加,建築物、爐子等共同生產條件的規模要擴大,原料尤其要增加,而且要比工人人數快得多地增加。由於分工,勞動生產力提高了,一定勞動量在一定時間內消耗的原料數量也就按比例增大。因此,單個資本家手中的資本最低限額越來越增大,或者說,社會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越來越多地轉化為資本,這是由工場手工業的技術性質產生的一個規律。
在工場手工業中,也和在簡單協作中一樣,執行職能的勞動體是資本的存在形式。由許多單個的局部工人組成的社會生產機構
398是屬於資本家的。因此,由各種勞動的結合所產生的生產力也就表現為資本的生產力。真正的工場手工業不僅使以前獨立的工人服從資本的指揮和紀律,而且還在工人自己中間造成了等級的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