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演義 - 128 / 330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清史演義

第128頁 / 共330頁。

 大小:

 第128頁

朗讀:

話休敘煩,且說湖南貴州交界的地方,有一大山,綿亙數百里,叫作苗嶺,統是苗民居住。康、雍、乾三朝,次第招徠,苗民多改土歸流,與漢民往來交接,漢民亦漸漸移居苗地,嗣後喧賓奪主,不免與苗民涉訟。地方官單論財勢,不講曲直,苗民多半吃虧,心很不悅。適貴州銅仁府悍苗石柳鄧,素稱桀黠,倡議逐客民,復故地。苗眾同聲附和,遂揭竿叛清。湖南永綏苗石三保,鎮筸苗吳隴登,吳半生,乾州苗吳八月,各聚眾響應,四出劫掠,騷擾川、湖、貴三省邊境。於是湖南提督劉君輔,馳保鎮筸,湖廣總督福寧,亦調集兩湖諸軍,援應劉君輔,雲、貴總督大學士福康安,又督雲、貴兵進銅仁府,四川總督和琳,復統川兵至貴州,與福康安會攻石柳鄧,柳鄧敗走,苗寨四十餘被毀,貴州苗略定。福康安遣總兵花連布,率兵二千人攻永綏,劉君輔亦自永綏轉戰而至,兩軍相會,攻破石三保,解了永綏的圍。只乾州已由吳八月等陷沒,各軍分道進攻,多被苗民截住,只劉君輔因乾州險阻,繞出西北,得了兩三回勝仗,怎奈兵單餉寡,一時未能規復。旋經福康安迭破要塞,逐走石三保,生擒吳半生,永綏鎮筸的悍苗,稍稍平定,一意規復乾州。不料石三保石柳鄧等,都竄依吳八月,吳八月復進據平隴,居然稱起吳王來了。吳八月也要發賺。

清廷方定期內禪,急望福康安等剿平叛苗,首封福康安貝子,和琳一等伯,加賜從徵兵丁一月餉銀,限期蕩平。福康安亦懸賞招撫,添兵會剿,吳隴登雖已願降,並誘擒吳八月,奈吳八月的兒子廷禮廷義,後與隴登等仇殺不休,福康安手下將士,又觸冒瘴雨,病的病,死的死,弄得剿撫兩窮。


  

海蘭察已死,福康安何能為。

轉眼間已是殘冬,過了除夕,便是嘉慶元年第一日。乾隆帝禦太和殿,舉行內禪大典,親授皇太子禦寶。皇太子敬謹跪受,率諸王大臣先恭賀太上皇,賀畢,太上皇還宮,皇太子遂登帝位,受群臣朝賀,隨頒行太上皇傳位詔書,普免全國錢糧,並下大赦詔。是日的繁華熱閙,不消細說。授受成禮,內外開宴,歡呼之聲,遍達宮廷。越數日,奉太上皇帝命,冊立嫡妃喜塔臘氏為皇后。又越數日,侍太上皇帝禦寧壽宮開千叟宴。正在興高采烈的時候,外面遞進湖北督撫的奏摺,內說枝江、宜都二縣,白蓮教徒聶傑人、劉盛鳴等,糾眾滋事,請派兵迅剿等語。嘉慶帝總道是區區教匪,有什麼伎倆?即飭湖北巡撫惠齡,專辦剿匪事宜,誰知警報接續傳來,林之華髮難當陽縣,姚之富發難襄陽縣,齊林妻王氏發難保康縣,鄖陽、宜昌、施南、荊門、來鳳、酉陽、竹山、鄧州、新野、歸州、巴東、安陸、京山、隨州、孝感、漢陽、惠臨、龍山數十州縣,同時擾亂。教徒的聲勢,幾遍及湖北了。

嘉慶帝大驚,忙稟知太上皇,與太上皇商議妥當,即傳旨命西安將軍恆瑞,率兵趨湖北當陽縣,剿林之華,都統永保,侍衛舒亮,鄂輝,剿姚之富及齊王氏,枝江教匪,專飭鄂督畢沅,及惠齡剿辦。諸軍奉詔併進,自正月至四月,先後奏報,殺賊數萬,其實多是虛張功績。只枝江教徒聶傑人,總算被總兵富志那擒住,余外的教徒,反越加鴟張。

看官!你道這等教徒,為什麼這般厲害呢?白蓮教的起源,也不知始自何時,小子參考史策,元末有韓林兒,明季有徐鴻儒,相傳是白蓮教中人,後來統歸剿滅,追溯源流,方是歷史小說。但總沒有搜除淨盡。已死的灰,尚且復燃,何況是未盡死呢?


  

乾隆年間,有一個安徽人,姓劉名松,他是白蓮教首領,在河南鹿邑縣傳教,借持齋治病的名目,偽造經咒,誑騙錢財,即是黃巾賊一流人物。官吏因他妖言惑眾,把他捕着,問成重罪,充發甘肅。他的徒眾劉之協、宋之清等,未曾被獲,仍分投川、陝、湖北一帶,傳播邪教,獃頭獃腦的百姓,受他欺騙不少。到乾隆晚年,教徒竟多至三百萬人。劉之協復捏造謡言,遣徒四播,傳說劫運將至,清朝又要變作明朝,百姓若要免禍,須亟求真命天子保護。可憐這種獃百姓,聞了此言,統求劉之協指出真命天子,劉之協遂奉了鹿邑同黨王姓的孩子,本名發生,冒充朱明後裔,作為真命天子。煽動流俗,擇日豎旗。忽被官吏探悉,將王發生一干人犯,統同擒住,劉之協亦提拿在內,由吏役押至半途,得了劉之協重賄,將之協放走,只解到了王發生。年猶乳臭,乾隆帝格外開恩,把他充軍了事,還有幾個叛徒,盡行斬首。另下旨大索劉之協。河南、湖北、安徽三省的官吏,得了聖旨,遂命一班狼心狗肺的差役,罵得很是。下鄉搜緝,挨戶索詐,有錢的百姓,還好用錢買命,無錢的百姓,被差役指作叛徒,下獄受苦。武昌同知常丹葵,更糊塗得了不得,不怕罪人多,只怕罪人少,索性將無辜百姓,捉了數千人,羅織成罪,因此百姓大加怨憤。適值貴州、湖南、四川等處,興師征苗,沿途不無騷擾,販鹽鑄錢的愚民,又因朝旨嚴禁私鹽私鑄,窮困失業,遂仇官思亂,把「官逼民反」四字,作了話柄,趁着教民四起,一律往投;從此向入教的,原是結黨成群,向未入教的,也是甘心從逆。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