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隋書 - 166 / 330
歷史類 / 魏徵 / 本書目錄
  

隋書

第166頁 / 共330頁。

 大小:

 第166頁

朗讀:

《後漢南記》四十五卷本五十五卷,今殘缺,晉江州從事張瑩撰。

《後漢書》九十五卷本一百卷,晉秘書監袁山松撰。


  

《後漢書》九十七卷宋太子詹事范曄撰。

《後漢書》一百二十五卷范曄本,梁剡令劉昭注。

《後漢書音》一卷後魏太常劉芳撰。

《范漢音訓》三卷陳宗道先生臧競撰。

《范漢音》三卷蕭該撰。

《後漢書贊論》四卷范曄撰。

《漢書纘》十八卷范曄撰。梁有蕭子顯《後漢書》一百卷,王韶《後漢林》二百卷,韋闡《後漢音》二卷,亡。

《魏書》四十八卷晉司空王沈撰。

《吳書》二十五卷韋昭撰。本五十五卷,梁有,今殘缺。

《吳紀》九卷晉太學博士環濟撰。晉有張勃《吳錄》三十捲,亡。

《三國志》六十五卷敘錄一卷,晉太子中庶子陳壽撰,宋太中大夫裴松之注。

《魏志音義》一卷盧宗道撰。

《論三國志》九卷何常侍撰。

《三國志評》三卷徐眾撰。梁有《三國志序評》三卷,晉著作佐郎王濤撰,亡。

《晉書》八十六卷本九十三卷,今殘缺。晉著作郎王隱撰。

《晉書》二十六卷本四十四卷,訖明帝,今殘缺。晉散騎常侍虞預撰。

《晉書》十捲未成,本十四卷,今殘缺。晉中書郎硃鳳撰,訖元帝。

《晉中興書》七十八捲起東晉。宋湘東太守何法盛撰。

《晉書》三十六卷宋臨川內史謝靈運撰。

《晉書》一百一十捲齊徐州主簿臧榮緒撰。

《晉書》十一卷本一百二卷,梁有,今殘缺。蕭子云撰。

《晉史草》三十捲梁蕭子顯撰。梁有鄭忠《晉書》七卷,沈約《晉書》一百一十一卷,庾銑《東晉新書》七卷,亡。

《宋書》六十五卷宋中散大夫徐爰撰。

《宋書》六十五卷齊冠軍錄事參軍孫嚴撰。

《宋書》一百卷梁尚書仆射沈約撰。梁有宋大明中所撰《宋書》六十一卷,亡。

  志第二十九 經籍三 子

《晏子春秋》七卷齊大夫晏嬰撰。

《曾子》二卷目一卷。魯國曾參撰。

《子思子》七卷魯穆公師孔亻及撰。

《公孫尼子》一卷尼,似孔子弟子。

《孟子》十四卷齊卿孟軻撰,趙岐注。

《孟子》七卷鄭玄注。

《孟子》七卷劉熙注。梁有《孟子》九卷,綦毋邃撰,亡。

《孫卿子》十二卷楚蘭陵令荀況撰。梁有王孫子一卷,亡。

《董子》一卷戰國時董無心撰。

《魯連子》五卷、錄一卷魯連,齊人,不仕,稱為先生。

《新語》二卷陸賈撰。

《賈子》十捲錄一卷。漢梁太傅賈誼撰。

《鹽鐵論》十捲漢廬江府丞桓寬撰。

《新序》三十捲錄一卷。劉向撰。

《說苑》二十捲劉向撰。

《揚子法言》十五卷、解一卷揚雄撰,李軌注。梁有《揚子法言》六卷,侯苞注。亡。

《揚子法言》十三卷宋衷注。

《揚子太玄經》九卷宋衷注。梁有《揚子太玄經》九卷,揚雄自作章句,亡。

《揚子太玄經》十捲陸績、宋衷注。

《揚子太玄經》十捲蔡文邵注。梁有《揚子太玄經》十四卷,虞翻注;《揚子太玄經》十三卷,陸凱注;《揚子太玄經》七卷,王肅注。亡。

《桓子新論》十七卷後漢六安丞桓譚撰。

《潛夫論》十捲後漢處士王符撰。梁有王逸《正部論》八卷,後漢侍中王逸撰;《後序》十二卷,後漢司隷校尉應奉撰,《周生子要論》一卷,錄一卷,魏侍中周生烈撰。亡。

《申鑒》五卷荀悅撰。

《魏子》三卷後漢會稽人魏朗撰。梁有《文檢》六卷,似後漢末人作,亡。

《牟子》二卷後漢太尉牟融撰。

《典論》五卷魏文帝撰。

《徐氏中論》六卷魏太子文學徐幹撰,梁目一卷。

《王子正論》十捲王肅撰。梁有《去伐論集》三卷,王粲撰。亡。

《杜氏體論》四卷魏幽州刺史杜恕撰。梁有《新書》五卷,王基撰;《周子》九卷,吳中書郎周昭撰。亡。

《顧子新語》十二卷吳太常顧譚撰。《通語》十捲,晉尚書左丞殷興撰;《典語》十捲、《典語別》二卷,並吳中夏督陸景撰。亡。


  

《譙子法訓》八卷譙周撰。梁有《譙子五教志》五卷,亡。

《袁子正論》十九卷袁準撰。梁又有《袁子正書》二十五卷,袁準撰;《孫氏成敗志》三卷,孫毓撰;《古今通論》二卷,王嬰撰;《蔡氏化清經》十捲,松滋令蔡洪撰;《通經》二卷,晉丞相從事中郎王長文撰。

《新論》十捲晉散騎常侍夏侯湛撰。梁有《楊子物理論》十六卷,《楊子大元經》十四卷,並晉徵士楊泉撰;《新論》十捲,晉金紫光祿大夫華譚撰;《梅子新論》一卷。亡。

《志林新書》三十捲虞喜撰。梁有《廣林》二十四卷,又《後林》十捲,虞喜撰;《干子》十八卷,干寶撰;《閎論》二卷,晉江州從事蔡韶撰;《顧子》十捲,晉揚州主簿顧夷撰。亡。

《要覽》十捲晉郡儒林祭酒呂竦撰。

《正覽》六卷梁太子詹事周舍撰。梁有《三統五德論》二卷,曹思文撰,亡。

《諸葛武侯集誡》二卷

《眾賢誡》十三卷

《女篇》一卷

《女鑒》一卷

《婦人訓誡集》十一卷

《娣姒訓》一卷

《曹大家女誡》一卷

《貞順志》一卷

右六十二部,五百三十捲。通計亡書,合六十七部,六百九卷。

儒者,所以助人君明教化者也。聖人之教,非家至而戶說,故有儒者宣而明之。其大抵本於仁義及五常之道,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咸由此則。《周官》:太宰以九兩系邦國之人,其四曰儒是也。其後陵夷衰亂,儒道廢闕。仲尼祖述前代,修正六經,三千之徒,並受其義。至于戰國,孟軻、子思、荀卿之流,宗而師之,各有著述,發明其指。所謂中庸之教,百王不易者也。俗儒為之,不顧其本,苟欲嘩眾,多設問難,便辭巧說,亂其大體,致令學者難曉,故曰「博而寡要」。

《鬻子》一卷周文王師鬻熊撰。

《老子道德經》二卷周柱下史李耳撰。漢文帝時河上公注。梁有戰國時河上丈人注《老子經》二卷,漢長陵三老丘望之注《老子》二卷,《漢》徵士嚴遵注《老子》二卷,虞翻注《老子》二卷,亡。

《老子道德經》二卷王弼注。梁有《老子道德經》二卷,張嗣注;《老子道德經》二卷,蜀才注。亡。

《老子道德經》二卷鐘會注。梁有《老子道德經》二卷,晉太傅羊祜解釋;《老子經》二卷,東晉江州刺史王尚述注;《老子》二卷,晉郎中程韶集解;《老子》二卷,邯鄲氏注;《老子》二卷,常氏傳;《老子》二卷,孟氏注;《老子》二卷,盈氏注。亡。

《老子道德經》二卷、音一卷晉尚書郎孫登注。

《老子道德經》二卷劉仲融注。梁有《老子道德經》二卷,巨生解;《老子道德經》二卷,晉西中郎將袁真注;《老子道德經》二卷,張憑注;《老子道德經》二卷,釋惠琳注;《老子道德經》二卷,釋惠嚴注;《老子道德經》二卷,王玄載注。亡。

《老子道德經》二卷盧景裕撰。

《老子音》一卷李軌撰。梁有《老子音》一卷,晉散騎常侍戴逵撰,亡。

《老子》四卷梁曠撰。

《老子指歸》十一卷嚴遵注。

《老子指趣》三卷蠙丘望之撰。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