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三、四兩句表面上是說有雪而無花,實際感情卻是:人倒還能等待來遲的春色,從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卻等不住了,竟然紛紛揚揚,穿樹飛花,自己裝點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開)未來,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遺憾,但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不也照樣給人以春的氣息嗎!詩人對春雪飛花主要不是悵惘、遺憾,而是欣喜。一個盼望着春天的詩人,如果自然界還沒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來。這就是三、四兩句的妙處,它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可稱神來之筆。「卻嫌」、「故穿」,把春雪描繪得多麼美好而有靈性,饒富情趣。詩的構思甚奇。初春時節,雪花飛舞,本來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的原因,可是,詩人偏說白雪是因為嫌春色來得太遲,才「故穿庭樹」紛飛而來。這種翻因為果的寫法,卻增加了詩的意趣。「作飛花」三字,翻靜態為動態,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熱閙,一翻再翻,使讀者如入山陰道上,有應接不暇之感。
此詩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是一篇別開生面的佳作。
(湯貴仁)
晚春
晚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晚春》是韓詩頗富奇趣的小品,歷來選本少有漏選它的。然而,對詩意的理解卻是諸說不一。
題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詩中所描寫的乃郊遊即目所見。乍看來,只是一幅百卉千花爭奇鬥妍的「群芳譜」:春將歸去,似乎所有草本與木本植物(「草樹」)都探得了這個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渾身招數,吐艷爭芳,一剎時萬紫千紅,繁花似錦。可笑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莢也不甘寂寞,來湊熱閙,因風起舞,化作雪飛(言「楊花榆莢」偏義于「楊花」)。僅此寥寥數筆,就給讀者以滿眼風光的印象。
再進一步不難發現,此詩生動的效果與擬人化的手法大有關係。「草樹」本屬無情物,竟然能「知」能「解」還能「鬥」,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着想之奇是前此詩中罕見的。最奇的還在於「無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費人咀嚼,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見仁見智之說。有人認為那是勸人珍惜光陰,抓緊勤學,以免如「楊花榆莢」白首無成;有的從中看到諧趣,以為是故意嘲弄「楊花榆莢」沒有紅紫美艷的花,一如人之無才華,寫不出有文采的篇章;還有人乾脆存疑:「玩三四兩句,詩人似有所諷,但不知究何所指。」(劉永濟《唐代絶句精華》)姑不論諸說各得詩意幾分,僅就其解會之歧異,就可看出此詩確乎奇之又奇。
清人朱彞尊說:「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只是如此。」此言雖未破的,卻不乏見地。作者寫詩的靈感是由晚春風光直接觸發的,因而「情景只是如此」。不過,他不僅看到這「情景」之美,而且若有所悟,方纔做入「無才思」的奇語,當有所寄寓。
「楊花榆莢」,固少色澤香味,比「百般紅紫」大為遜色。笑它「惟解漫天作雪飛」,確帶幾分揶揄的意味。然而,若就此從這幅晚春圖中抹去這星星點點的白色,你不覺得小有缺憾麼?即使作為「紅紫」的陪襯,那「雪」點也似是不可少的。再說,謝道韞詠雪以「柳絮因風」,自古稱美;作者亦有句云:「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春雪》)雪如楊花很美,楊花如雪又何嘗不美?更何況這如雪的楊花,乃是晚春具有特徵性景物之一,沒有它,也就失卻晚春之所以為晚春了。可見詩人拈出「楊花榆莢」未必只是揶揄,其中應有憐惜之意的。尤當看到,「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避短用長,爭鳴爭放,為「晚春」添色。正是「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紅樓夢》黛玉葬花詞),這勇氣豈不可愛?
如果說詩有寓意,就應當是其中所含的一種生活哲理。從韓愈生平為人來說,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師,又是力矯元和輕熟詩風的奇險詩派的開派人物,頗具膽力。他能欣賞「楊花榆莢」的勇氣不為無因。他除了自己在群芳鬥艷的元和詩壇獨樹一幟外,還極力稱揚當時不為人重視的孟郊、賈島,這二人的奇僻瘦硬的詩風也是當時詩壇的別調,不也屬於「楊花榆莢」之列?由此可見,韓愈對他所創造的「楊花榆莢」形象,未必不帶同情,未必是一味挖苦。甚而可以說,詩人是以此鼓勵「無才思」者敢於創造。前文所引述的兩種對此詩寄意的解會,雖各有見地,于此點卻均有忽略。殊不知詩人對「楊花榆莢」是愛而知其醜,所以嘲戲半假半真、亦莊亦諧。他並非存心托諷,而是觀楊花飛舞而忽有所觸,隨寄一點幽默的情趣。詩的妙處也在這裡。
(周嘯天)
游太平公主山莊
游太平公主山莊
韓愈
公主當年欲占春,故將台榭壓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屬人。
這首詩寫作上一個特點是善用微詞,似直而曲,有案無斷,耐人尋味,藝術上別有一番功夫。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之女,封建統治階級中一個野心勃勃的女性。她的山莊位於唐時京兆萬年縣南,當年曾修觀池樂游原,以為盛集。先天二年(
713),她企圖控制政權,謀殺李隆基,事敗後逃入終南山,後被賜死。其「山莊」即由朝廷分賜予寧、申、岐、薛四王。作者所游之「太平公主山莊」,無疑已為故址。而詩題不明言「故址」,是很有蘊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