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頁
壇,二十六年進士,授刑部主事,再遷郎中。三十一年,紹詩為侍郎,上以壇治事明敏,毋迴避。三十二年,超授江蘇按察使,就遷布政使。江寧、蘇州兩布政所屬,互支官俸兵米,壇疏請更定;江蘇賦重甲諸行省,每遇奏銷,款目繁衤復,壇疏請分別總案、專案,以便察覈:皆議行。三十七年,內擢刑部侍郎。三十九年,太監高雲從以泄道府記載誅,京朝諸臣從問消息者皆奪職,壇亦與。上謂:「不意壇竟至於此!念其練習刑名,廢棄可惜。左授刑部主事。」遷郎中。四十四年,授江南河庫道,遷江蘇布政使。四十五年,擢巡撫。疏言:「吳縣舊有公田萬二千五百畝,銀漕外歲納租息佐轉漕,逋租甚钜。以非正賦,遇蠲免不得與。請並予豁除,災歉隨賦蠲緩。」又疏言:「江、河險處設救生船五十六,今裁存二十八。請增募四十,分泊京口、瓜州、金山諸處。」並從之。旋卒。
紹詩父子明習法律,為高宗所器。紹詩兩為侍郎,垣、壇在後在郎署,特命毋相避。及紹詩移貳吏部,以壇繼其後。父子相代,尤異數。乾隆初,重修大清律例,紹詩充纂修官,綱目二卷,實所釐定。壇復著大清律例通考三十九卷。
閻循琦,字景韓,山東昌樂人。乾隆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工部主事。三遷廣東道禦史,仍兼工部行走。疏言:「江南諸行省水災治賑,應照戶口秤定銀封。主其事者每假手胥吏,不能無扣減,甚或私用輕戥。宜令督撫派專員監封,仍令道府以時抽驗。貧民以銀易錢買米,當禁奸民剝削。富家積錢,亦應令其散易,以平市價。」上曰:「循琦所言,頗中情弊。但若明降諭旨,不肖者未必畏憚;本無此弊者,或轉因此啟其舞弊。當抄循琦奏寄諸行省督撫,令加意體察。」又疏言八旗義學教習多不實心督課,請歲派大臣會禮部堂官嚴察,上為罷八旗義學,令董理各官學大臣盡心教育。遷轉吏科掌印給事中。
三十四年,特命兼吏部文選司郎中。遷內閣侍讀學士,仍兼吏部行走。京西門頭溝煤窯歲久淤塞,有議他處營采者,因緣為利,命循琦會勘。謂舊窯產煤本旺,鑿溝隧,疏積水,淤去而煤暢;他處有可採,當以時招商。議上,大學士傅恆覆奏如循琦言。三十六年,超擢工部侍郎。會試知貢舉,事畢入對,上問:「諸臣知貢舉每有條奏,汝獨無,何也?」循琦對:「科場條例已甚詳備,諸臣實力奉行自足,不敢毛舉一二端自謂曉事也。」上曰:「汝言是。凡事皆當如此,非獨知貢舉而已。」三十八年,遷工部尚書。四十年,卒,贈太子太保,謚恭定。
王際華,字秋瑞,浙江錢塘人。乾隆十年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十三年,大考翰詹,擢侍讀學士、上書房行走。廣東舊設兩學政,十五年,以侍讀程岩督廣韶學政,際華督肇高學政,旋用岩議裁併,以憂歸。服除,起原官。三遷至侍郎,歷工、刑、兵、戶、吏諸部。在兵部,疏言:「武鄉會試舊例,外場挑雙好、單好、合式三類入內場,雙、單好列東號,合式列西號。不肖者見列西號,知不能幸中,紛紛求出。即有歸號,終日喧嘩。請嗣後武鄉會試,但挑雙、單好,毋更挑合式。」在吏部,疏請在京文武官吏議處,及各部會議外省文武官吏議處,當分別定限,皆如所議。三十四年,遷禮部尚書。三十八年,加太子少傅,調戶部尚書。四十一年,卒,贈太子太保,謚文莊。賜其子朝梧內閣中書,官至山東兗沂曹道。
程岩,字巨山,江西鉛山人。以檢討督廣東肇高學政,移督廣韶學政。建議裁併,即以命岩。官至禮部侍郎。
曹秀先,字恆所,江西新建人。乾隆元年,舉博學鴻詞,未試,成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十年,遷浙江道禦史。十七年八月,舉恩科會試,秀先從子詠祖坐關節誅,秀先當奪職,上以秀先初不與知,但失察,命寬之。十八年,近畿蝗,秀先請禦製文以祭,舉蠟禮;州縣募捕蝗,毋藉吏胥。上曰:「蝗害稼,惟實力捕治,此人事所可盡。若欲假文辭以期感格,如韓愈祭噩魚,噩魚遠徙與否,究亦無稽。朕非有泰山北鬥之文筆,好名無實,深所弗取。」下部議,罷蠟禮,餘如所請。七遷至侍郎,歷工、戶、吏諸部。三十九年,遷禮部尚書、上書房行走,命為總師傅。四十六年,禮部議四十七年祀祈穀壇日用次辛。上曰:「朕禦極以來,遇正月上辛在初三日前,當隔歲齋戒,改用次辛。其有初四日上辛亦改次辛者,以為聖母皇太後祝釐,朕率王公大臣拜賀東朝,禮不可闕。至明歲正月上辛,則非向年可比矣。如謂不敢輕易朝正令典,亦當備稽往例,具奏請旨。乃遽行題達,何昧昧至此!」禮部堂官悉下部議,秀先當奪職,覆命寬之。四十七年,罷上書房總師傅。四十九年,卒,贈太子太傅,謚文恪。
秀先少孤,事母胡孝,嘗為吮疽。母卒,庶母龔為攜持,事如母。學於兄茂先,事之如嚴師。既貴,收宗族,弭鄉裡水患。蒞政勤慎廉儉,罣吏議數四,輒命減免。秀先顏其堂曰「知恩」,紀上眷也。
子師曾,自兵部郎中屢遷至侍郎,歷禮、兵二部。嘉慶二十五年,以兵部失行在印,左授太常寺少卿。道光初,再遷太常寺卿。請修墓,歸。卒。
周煌,字景垣,四川涪州人。乾隆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二十年,命偕侍講全魁冊封琉球國王尚穆。尋遷右中允,再遷侍講。二十二年,使還,奏上琉球國志略,命以武英殿聚珍板印行。以從兵在琉球失約束,下吏議,當奪官,上以煌遠使,且在姑米山遇風險,命寬之,仍留任。二十三年,大考二等,開復。尋遷左庶子,命上書房行走。累遷兵部侍郎。三十八年五月,命如四川按壁山民訟武生勒派;十月,覆命如四川按蓬溪諸生訟縣吏勒派:俱鞫虛,罪如律。四十四年,擢工部尚書。四十五年,調兵部尚書。四十六年,上幸熱河,煌詣行在入對。四川方多盜,號為侂嚕子。總督文綬疏報,遣將吏捕治。上以諮煌,煌對:「侂嚕子所在多有,縣輒百十人,其渠號‘朋頭’。白日劫掠,將吏置不問。甚且州縣胥役亦為之,大竹縣役子為盜渠,號一隻虎。」上為罷文綬,調福康安督四川,命防護煌所居村。四十七年,命為上書房總師傅,未踰年,以煌不勝總師傅,罷之。四十九年,調左都禦史。五十年,以病乞休,詔以兵部尚書加太子少傅致仕。尋卒,進太子太傅,賜祭葬,謚文恭。
子興岱,字冠三。乾隆三十六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超授內閣學士。擢侍郎,歷禮、吏、戶諸部。命在南書房行走。嘉慶四年,祭告川、陝嶽瀆。川、楚教匪亂方急,上命興岱經被寇州縣宣諭慰恤,並傳詔招撫;復以軍中諸將勇怯諮興岱。興岱奏:「臣行次廣元,民言總兵硃射鬥在高院場戰敗,總督魁倫未遣兵應援,又不嚴守潼關。賊夜掠太和鎮,焚殺甚酷。行次梓潼,賊正擾縣境,民紛紛徙避。臣在縣督率嚴防,駐二日乃行,途中宣上指慰諭。民言川軍逐賊,德楞泰最奮勇,且能於臨陣廣佈德意,解散脅從。但賊勢方張,一人不能兼顧。請敕督兵諸大臣同心協力。」上奪魁倫官,逮詣成都,命興岱會勒保按鞫。事畢,還京師。煌嘗兩使四川按事,興岱復繼之,時以為榮。六年,充江西考官,坐受餽,並索取衣裘,命退出南書房,左授侍讀學士。八年,大考,以老乞休,上從之。旋復授編修,遷侍講。擢內閣學士,復再遷左都禦史。十四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