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稿 中 - 68 / 530
歷史類 / 趙爾巽等 / 本書目錄
  

清史稿 中

第68頁 / 共530頁。

 大小:

 第68頁

朗讀:

三十四年,郵傳設部已二年,將以全國電局為實行部轄之計。郵傳部尚書陳璧疏言:「電報為交通全國機關。各國電報之權皆操諸國家。中國電報,創始原歸商辦。而光緒初年,商股微薄,仍賴官力以為補助,非完全商辦也。歷年獲利,約計五六百萬。果使全國交通推行無阻,則富商即可富國,亦何必別議更張?乃觀商綫所至之處,皆屬市鎮都會,而邊遠省分,如雲、貴、廣西、甘肅、新疆,商人以無利可圖,均推歸官辦。雖商力實有未逮,而顧私利、忘遠略,實悖朝廷立部之初心。衡以中國近狀,自非改為官辦,無以定區畫之方,即末由收擴充之效。東西各國,電線如織,策應靈通,故伏莽方生,旋就撲滅。中國電報,無論要荒,即腹地稍僻者,亦多缺而未舉。一旦有事,道途修阻,聲息不通,實於軍務有礙。況當百度維新,外交內政關係非輕,稍滯交通,輒形扞格。近來科布多、川、藏、蒙古、閩、浙、江西、蘇、松紛紛請設電線。本年四月,奉旨迅設貴陽至義興電線。又陸軍部以秋間江、鄂各軍在安徽會操,請設安慶至太湖電線。外務部請設川、藏通印度電線,以為收贖英人江孜線路張本。湖北官電局以賠累不堪,請改歸部辦。紛來遝至,均為不可稍緩之圖。核計各省請設各綫,不下萬有餘裡,工程當在一百餘萬以上。且此萬餘裡,半皆荒村僻壤,報務不多,增一綫即賠一綫之本,修一里即虧一里之費。前此添設雲、貴一二邊省電線,各股商尚慮虧損。今統籌荒瘠之區,更難著手。至利則歸己,損則歸公,恐亦無此情理。此展綫之宜歸官辦者也。各省線路,待修者眾,朽敗難支,而陝、豫、閩三省尤甚。設遇軍興倉猝,何堪設想。現在遴員調查,通盤籌畫,尚有應移近鐵路者,有關係交涉亟須先占者,有文報日多應行添綫者。次第修舉,工費浩繁,需銀約五六十萬兩。此項巨費,即盡括商股餘利息項,亦難支抵。此大修之宜歸官辦者也。中國報費昂貴,甲於全球。遠省一二字之費,幾與各國二十字相等。近據寧夏副都統志鋭,請核減報費以利交通。又據赴葡部員周萬鵬稱,葡國公會亦以中國報費太昂為詞。自當酌減,使價目與各國略同,為入萬國電政會之預備。惟核減電費,以歲入三百餘萬元計算,若減一二成,即在五六十萬以上。若遞減至四五成,或減至與東西洋相等,為數尤多。此事一行,則商股年息恐不可保,餘利更不待言。此減費之宜歸官辦者也。凡此三事,實為電政今日最要之圖,即為商股今日最損之策。與其苟且因循,日積月累,致官商之兩病,曷若平價收贖,期上下之交益。實見夫今日電報有必須擴充之勢,即有不免折閲之時。在商人祗課贏餘,在國家必求利便。事實不同,斷難強合。臣等擬恪遵光緒二十八年諭旨,改為官辦,籌還商股。即由部備價收贖,於每股股本外特予加價,以示國家恤商之意。」奏入,允行。

八月,電股收贖完竣。陳璧疏言:「臣部收贖商電,酌核市值贖之,每百圓電股,給予一百七十圓。旋復從眾商之請,加價十圓,作為優待費。計共二十二萬圓。自頒發收贖章程後,旬月之間,共收回商股二萬一千四百餘股。其未到之五百餘股,委系外埠及內地僻處,遞寄維艱,擬請寬予限期,照章給價,提存現款,以便續領,仍給優待費,以示體恤。此後即全歸國有,與商無涉。收贖之款三百九十六萬,臣部暫由路款借撥,仍須另行設法歸還,以清款目。」又言:「電政為交通樞機,圖擴充方期發達。今既改歸國有,應將減費、展綫、修綫諸事次第整頓。而減價為中外眾目所睹,非實行籌辦,尤不足以饜人望而廣招徠。擬自光緒三十五年正月始,酌減電費二成,以所收商報約三百萬圓之額計之,即少收約六十萬圓,不敷在二十萬圓以上。減費之後,報費必增,可供挹注。 而一時添綫、修綫,並擴充電話,在在需款。所增之數,必須抵撥,逐漸推廣工程之用。預算短額,擬暫由臣部各路餘利項下,每年分撥二十萬圓,以三年為限,自第四年起至六年止,每年勻還二十萬圓,一律還清。一轉移間,路款均歸有著,電政亦可漸興,不煩續借他款,實收財政統籌之益。」報可。自時厥後,事權統一,呼應靈通,每歲展拓電線三四千里以為常。而取值之廉,迥異疇昔,此則非商辦之所及也。


  

中國幅員遼闊,文報稽延,至於變起倉猝,往往因消息遲滯,坐誤機宜,釀成钜患。歷朝變亂之起,大率以此。自有電報,舉向來音信隔絶之弊,一掃而空。若朝陽教匪之倡亂,雲南猛喇遊匪魏名高之滋事,均因電報之告警,與軍事佈置之迅速,得以立即剿平。而外則朝鮮之二次內訌,越南事變之先事防禦,亦惟電報是賴。此其明效大驗也。而然當創辦之初,鄉僻囿於見聞,外人多所撓阻,艱難曲折,乃克成功。設綫之處,若系邊疆瘴癘、塞外荒涼之地,措手之艱,什伯內地。以故在事人員,得邀獎敘,而近省不得援例以請者此也。

至於意外之損壞,其事尤夥。貴州畢節鄉民之拆綫;山西霍山鄉民之毀桿;湘省澧州民誤以電線為外人所設,集眾毀棄;陝之長武、乾州、醴泉、邠州、永壽,甘之涇州、平涼等處,人民謂旱疫為電線所致,拆毀殆盡。俱由地方官出貲修復,首犯有論重闢者。二十六年拳匪之變,京師至保定電線先為所毀,京津、京德繼之,山西、河南又繼之。馴至晉、豫、直隷、山東四省境內,蕩然無一綫之遺。南北隔閡,中外阻塞,消息不通者數月。而外兵盤踞京、津,初設行軍電線,嗣擬設大沽至上海水綫,以大東、大北兩公司主其事。宣懷密行作價,購其機器料物,屬於中國商局,其謀竟不得逞。宣懷尋請修復已毀各綫。其經戰事損壞者,商局任之。晉、豫未有戰事,地方官保護不力,甚且指使拆壞者,援畢節、霍山之例,分別賠修。報可。三十年,東三省綫再毀於日俄之戰。迨三十四年,總督徐世昌修復之。此已毀復修各綫之大略情形也。

電報之利於交通,與鐵路相輔而行,缺一不可。然鐵路需費過钜,每有興築,擬假外貲集事,非如電報工省費輕,商力已足舉辦,其借外債而成者,僅滬、煙、沽正副水綫而已。光緒二十六年,外兵方據京、津,謀設大沽至滬水綫。宣懷以其侵我主權,密向承辦之大東、大北公司購歸商局辦理。方是時,兩公司因利乘便,故昂其值。中國官商交困,復絀於力,於是以購價作為息借,分三十年償還。殆迫於勢之不得已也。前外人在中國設綫,由商股購回者,如丹國所設之淞滬旱綫、德國所設之京沽幹綫、鐵路至天津支線是也。電報非僅達於國內已也,必行馳域外,而其用益宏。於是與外國通綫,若法、若英、若俄,既訂通綫費之約,並分訂聯合其價攤分之約,以相約束焉。


  
電局既日漸擴充,尤以培養人才為要。電報學堂創於光緒六年。嗣分設按報、測量、高等諸塾,以宏造就。二十五年,並設電話學科以附益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