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是時,眾論紛紛,太宗未決,起入行宮,召八王、郭進、高懷德一班戰將入議其事。先是圍太原時,從軍或不知太宗所在,軍中或欲議立八王,八王不肯。及太原既定後,太宗聞之,故意久不行賞。八王曰:「太原之賞,不及將帥;今又將有大遼之行,軍士不堪。莫若依光美之議,班師回京,誠為上計也。」太宗怒曰:「待汝有天下,當自為之。」高懷德曰:「潘招討所論,欲建邊防之大計。此去幽州,咫尺程也,若使功成,太平指日而見矣。望陛下從其議。」太宗意乃決。
次日下命,以禮部郎中劉保勛知太原府事,車駕離太原,遂伐遼。分遣諸將及楊家兵,望幽州征進。時值暮春天氣,但見:
山桃擁錦,岸柳拖金。時聞村酒出籬香,每見牆花沿路吐。絲鞭裊裊,穿紅杏之芳林;驄馬馳馳,嘶野橋之綠草。隨駕心忙嫌路遠,從征意急恨行遲。
大軍一路無詞,不日來到易付下寨。潘仁美遣人下戰書於城中。
守易州者,遼之刺史劉宇,聽知宋兵來到,正與牙部郭興議戰守之策。忽報宋營遣人戰書。劉字得書,回問郭興曰:「公所見何如?」興曰:「據小可之見,宋師即日平定河東,乘此勝氣來到,安能拒之?不如遣人前詣軍中,察彼動靜,獻城納降,可保萬全也。」劉宇曰:「此行非公不可。」郭興慨然領命,徑赴宋營,見高懷德端坐帳中,興心甚恐。及入帳,懷德問曰:「大軍臨城,汝來見我,有何高論?」興曰:「天兵如雷霆,逆而當者無不齏粉。今主將特遣小可陳乞降之狀,以救一城生靈也。」懷德大喜,即引見潘招討,道知其由。仁美曰:「彼既投降,當令明日開城迎接車駕。」郭興拜辭而去。
次日,與劉宇開城出降,迎接太宗車駕入府中駐紮。凡得兵二萬,糧草一十五萬,駿馬六百匹。太宗封劉宇官職如舊。下令進取涿州。
守涿州者,遼判官劉厚德,已知宋兵下了易州,召部下商議。部署廷珪進曰:「宋君仁明英武,統一有機。不如開城迎降,以圖富貴。」厚德聞言,即遣人于宋營中乞降。潘仁美得報,次日,護車駕進啄州。厚德拜于堂下請罪,太宗撫而納之。是時太宗軍馬出師二十餘日,平定二州。後人有詩贊曰:
干戈一指入遼封,敵將開城節使通。
聖主威風千里遠,黎民爭應道途中。
消息傳入幽州,蕭太后大驚,亟聚文武商議。左相蕭天祐出奏曰:「陛下不勞驚慮,臣舉二人可敵宋兵。」蕭後問曰:「卿舉誰人?」無佑曰:「大將耶律奚底、耶律沙,智勇足備,若使部兵迎敵,必能成功。」蕭太后允奏,即令耶律休哥為監軍,耶律奚底、耶律沙正副先鋒,統領五萬精兵前行。休哥等得命,部兵出城。南北營寨,旗鼓相接,兵勢甚盛。
哨馬報入潘招討軍中,仁美集諸將議戰。呼延贊曰:「小將先試一陣,以挫遼兵之威。」仁美允之,付與步軍八千。高懷德曰:「小將前往相助,共建功勛。」仁美亦與馬軍八千。贊與懷德皆引軍去了。
分遣已定。次日,鼓罷三通,列陣于幽州城下,宋軍北向,遼軍南迎。遼將耶律奚底全身披掛,躍馬當先。宋將呼延贊橫槍勒馬,立於門旗之下,問曰:「來者何人?」耶律奚底怒曰:「蕭太后駕下大將耶律奚底是也。」贊罵曰:「遼蠻匹夫!敢來爭鋒邪?」即躍馬舉槍,直取奚底。奚底綽斧迎戰。兩下吶喊。二將戰上數合,不分勝敗。番將耶律沙一騎飛出,雙戰呼延贊。呼延贊力敵二將不退。忽宋軍中鑾鈴響處,高懷德縱騎當先,舞槍抵住耶律沙交鋒。四匹馬踏動征塵,南北軍箭矢交射。從早晨戰至日午,勝敗未決,而下互有相傷。呼延讚揚聲曰:「馬力已乏,明日再戰。」乃各收軍還營。
第十二回 高懷德幽州大戰 宋太宗班師還汴
卻說呼延贊與高懷德歸至營中,道知遼將英雄,未決勝負。仁美曰:「耶律沙乃遼之驍將,汝等當慎而戰之。」贊等退出。仁美入奏太宗曰:「遼兵勢鋭,今日之戰,恐不能取勝,臣甚憂慮。」太宗曰:「朕親臨戰陣,與番將一決雌雄。」八王進諫曰:「陛下當保重,自有諸將出力,不必親犯矢石也。」太宗不聽,次日,竟下命督諸將來戰。
卻說耶律休哥正與眾將議敵宋兵之計,哨報:「宋兵傾營而來,要與元帥決一勝負。」休哥聞報,謂耶律沙曰:「大將耶律學古屯守燕地,正厄宋師之後,可令其出兵,襲宋兵後陣;吾與諸將,整兵于高梁河。」北兵剛列開陣勢,望見宋兵漫川塞野而來。前鋒呼延贊跑馬出陣,高叫:「番將選勇者來鬥。」話聲未絶,北陣中耶律沙橫刀而出。厲聲喝曰:「宋將速退,免受擒戮。」呼延贊挺槍直取耶律沙。耶律沙掄刀來迎。兩馬相交,連戰三十餘合,不分勝敗。北將耶律奚底飛騎揮斧,從旁攻入。高懷德一馬當先抵住。兩下金鼓齊鳴,旌旗亂滾。
四將鏖戰之間,忽宋軍陣後數聲炮響,如山崩海湧之勢,遼將耶律學古部勁兵衝擊而來。宋軍正不知何處兵馬,先自潰亂,陣腳團結不住。耶律休哥在將台上,望見宋陣已動,出一支生力軍馬,直衝其中。太宗急下令諸將護駕。潘仁美聞此消息,驟馬拚死來戰,正遇耶律休哥兵到,交馬只一合,將仁美截于馬下。郭進看見,一騎搶出,救之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