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語譯註 - 144 / 203
中國古代史類 / 劉知幾 / 本書目錄
  

國語譯註

第144頁 / 共203頁。

 大小:

 第144頁

朗讀:

在鄭國虢地會盟時,魯國人自食其言。楚國的令尹圍要把魯國的叔孫穆子殺掉,樂王鮒向叔孫穆子索取財貨,穆子不肯給。趙文子對叔孫穆子說:「楚國的令尹圍想得到楚國的王位,認為諸侯們都很弱小。諸侯會盟的事,是求得解決問題,不僅僅是要求都到會就行了。令尹圍的為人,剛愎自用,好自尊寵,如果被他碰上,肯定無法躲避。你何不逃走呢?萬一發生不幸,一定會危及到你。」叔孫穆子回答說:「我奉國君的命令,來參加諸侯的會盟,是為了國家。如果魯國有罪,而來參加會盟的使者逃了,那魯國一定免不了要遭到討伐,這樣我出來反倒危害了國家。如果我被諸侯們殺害,那對魯國的誅伐也就到此為止了,必定不會再興師問罪了,請殺我吧。殺害是出於自身犯罪的話,那確實難堪,如果是由於他人連累到自己,又有什麼妨害?如果可以使國君平安,對國家有利,生與死都是一樣的。」趙文子將向楚國求情,樂王鮒說:「諸侯締結盟約,還沒散會,而魯國就違背它,那又何必締結盟約呢?縱然不能出兵討伐魯國,卻又要赦免魯國來參加會盟的使者,那晉國還憑什麼作為盟主呢?一定要殺死叔孫豹。」文子說:“有人不惜一死以保衛國家利益,這樣的人難道可以不加愛護嗎?如果都能這樣愛護國家,那麼大國就不會喪失威嚴,小國也不會受到欺侮。如果按照這個道理去實行,就可以教訓百姓,又怎麼會敗壞國家呢!我聽說:

『好人有患難,不救他不吉祥;惡人在位,不除掉也不吉祥。』因此,一定要赦免叔孫豹。”趙武子堅決向楚國請求,而赦免了叔孫豹。


  

趙文子為室張老謂應從禮

178講:趙文子為室,斫其椽而礱之,張老夕焉而見之,不謁而歸。文子聞之,駕而往,曰:「吾不善,子亦告我,何其速也?」對曰:天子之室,斫其椽而礱之,加密石焉①;諸侯礱之;大夫斫之;士首之。備其物,義也;從其等,禮也。今子貴而忘義,富而忘禮,吾懼不免,何敢以告。”文子歸,令之勿礱也。匠人請皆斫之,文子曰:「止。為後世之見之也,其斫者,仁者之為也,其礱者,不仁者之為也。」

【註釋】

①密石:紋理細密的磨石。

【譯文】

趙文子建造宮室,砍削房椽後又加以磨光,張老傍晚到文子那裡看見後,沒有拜見文子就回來了。文子聽說,乘車去見張老,說:「我有不對的地方,你也應當告訴我,為什麼走得這麼快呢?」張老回答說:「天子的宮殿,砍削房椽後要粗磨,然後再用密紋石細磨;諸侯宮室的房椽要粗磨;大夫家的房椽要加砍削;士的房子只要砍掉椽頭就可以了。備物得其所宜,這是義;遵從尊卑的等級,這是禮。現在你顯貴了卻忘掉義,富有了卻忘掉禮,我恐怕你不能免禍,怎麼敢告訴你呢。」文子回家後,命令停止磨光房椽。木匠建議把它們全部砍掉,文子說:「不必這樣。為的是讓後代人看到,那些砍削的,是知仁義的人做的,那些打磨的,是不仁的人做的。」

趙文子稱賢隨武子

179講:趙文子與叔向游于九原①,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誰與歸?」叔向曰:「其陽子平②!」文子曰:「夫陽子行廉直于晉國,不免其身,其知不足稱也。」叔向曰:「其舅犯乎!」文子曰:「夫舅犯見利而不顧其君,其仁不足稱也。其隨武子乎③!納諫不忘其師,言身不失其友,事君不援而進,不阿而退。」

【註釋】


  
①九原:當作九京,晉國的墓地。②陽子:陽處父,晉國太傅。③隨武子:即范武子,範文子的父親。范武子有封邑在隨,故又稱隨武子。

【譯文】

趙文子與叔向到晉國的墓地遊玩,文子說:「如果死者可以復生的話,我們跟誰在一起呢?」叔向回答說:「那應該是陽子了!」文子說:「陽子在晉國處事廉潔正直,然而不免身亡,他的智慧不值得稱道。」叔向說:「那應該是晉文公的舅舅子犯了!」文子說:「子犯只看到保全自身的利益,而不顧及輔佐國君治國,他的仁義不值得稱道。應該是隨武子吧!他向國君進諫不忘記自己的老師,講自身的行為不遺漏自己的朋友,事奉國君不結納黨羽,而推舉賢人,不阿諛奉承,而辭退不賢的人。」

秦後子謂趙孟將死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