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語譯註 - 119 / 203
中國古代史類 / 劉知幾 / 本書目錄
  

國語譯註

第119頁 / 共203頁。

 大小:

 第119頁

朗讀:

124講:晉饑,公問于箕鄭曰①:「救饑何以?」對曰:「信。」公曰:「安信?」對曰:「信于君心,信于名,信于令,信於事。」公曰:「然則若何?」對曰:「信于君心,則美惡不逾。信于名,則上下不幹。信于令,則時無廢功。信於事,則民從事有業。於是乎民知君心,貧而不懼,藏出如入,何匱之有?」公使為箕②。及清原之蒐③,使佐新上軍。

【註釋】


  

①箕鄭:即箕鄭父,晉國大夫。②箕:晉地名,在今山西太谷東。③清原:晉地名,在今山西稷山東南。蒐檢閲軍隊。

【譯文】

晉國閙饑荒,文公問箕鄭說:「用什麼來救饑荒?」箕鄭回答說:「要守信用。」文公問:「怎樣才能守信用?」箕鄭回答說:「國君之心要講信用,尊卑名分上要講信用,實施政令要講信用,安排民事要講信用。」文公說:「講了信用又會怎樣?」回答說:「國君之心講信用,那善惡就不會混淆。尊卑名分上講信用,那上下就不會侵犯。實施政令講信用,那就不會誤時廢功,安排民事講信用,那百姓從業就各得其所。這樣一來,百姓瞭解國君的心,即使貧困也不害怕,富裕的拿出收藏的財物用來賑濟,如同往自己家裡送一樣,那又怎麼會窮困匱乏呢?」文公便任箕鄭為箕地大夫。等到清原閲兵的時候,讓他擔任新上軍的副將。

文公任賢與趙衰舉賢

125講:文公問元帥于趙衰①,對曰:「郤縠可②,行年五十矣,守學彌惇。夫先王之法志,德義之府也。夫德義,生民之本也。能惇篤者,不忘百姓也。請使郤縠。」公從之。公使趙衰為卿,辭曰:「欒枝貞慎③,先軫有謀,胥臣多聞④,皆可以為輔佐,臣弗若也。」乃使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取五鹿,先軫之謀也。郤縠卒,使先軫代之。胥臣佐下軍。公使原季為卿⑤,辭曰:「夫三德者,偃之出也。以德紀民,其章大矣,不可廢也。」使狐偃為卿,辭曰:「毛之智⑥,賢于臣,其齒又長。毛也不在位,不敢聞命。」乃使狐毛將上軍,狐偃佐之。狐毛卒,使趙衰代之,辭曰:「城濮之役,先且居之佐軍也善⑦,軍伐有賞,善君有賞,能其官有賞。且居有三賞,不可廢也。且臣之倫,箕鄭、胥嬰、先都在⑧。」乃使先且居將上軍。公曰:「趙衰三讓。其所讓,皆社稷之衛也。廢讓,是廢德也。」以趙衰之故,蒐于清原,作五軍⑨。使趙衰將新上軍,箕鄭佐之;胥嬰將新下軍,先都佐之。子犯卒,蒲城伯請佐⑩,公曰:「夫趙衰三讓不失義。讓,推賢也。義,廣德也。德廣賢至,又何患矣。請令衰也從子。」乃使趙衰佐新上軍。

【註釋】


  
①元帥:軍隊的統帥,職位是上卿。趙衰:晉國的卿,字子余。②郤縠:晉國大夫。③欒枝:晉國大夫,謚貞子,欒共子的兒子。④胥臣:晉國大夫,又名臼季、司空季子。⑤原季:即趙衰。⑥毛:狐毛,狐偃的哥哥,晉國大夫。⑦先且居:先軫的兒子。⑧胥嬰、先都:都是晉國大夫。⑨五軍:晉國原有中軍、上軍、下軍三軍。清原閲兵時,又增新上軍、新下軍二軍,共為五軍。⑩蒲城伯:即先且居。

【譯文】

晉文公問趙衰誰可擔任元帥,趙衰回答說:「郤縠可以。他已經五十歲了,還堅持學習,而且更加重視。先王制定的法規典籍,是道德信義的寶庫。道德和信義,是人民的根本。能夠重視的人,是不會忘記者百姓的。請讓郤縠擔任此項職務。」文公採納了趙衰的建議。文公又任命趙衰為卿,趙衰推辭說:「欒枝這個人忠貞謹慎,先軫足智多謀,胥臣見聞很廣,都可以擔任輔佐,小臣不如他們。」於是文公任命欒枝統帥下軍,由先軫為副將輔助他。後來攻取五鹿,便是出於先軫的計謀。郤縠死後,又派先軫接替他任中軍統帥。由胥臣擔任下軍副將。文公又讓趙衰任下卿,趙衰推辭說:「三樁有功德的事情,都是狐偃出的計謀。用德行來治理人民,成效十分顯著,不可不任用他。」文公便任命狐偃為下卿,狐偃推辭說:「狐毛的智慧超過小臣,他的年齡又比我大。狐毛如果不在其位,小臣不敢接受此項任命。」文公於是派狐毛統帥上軍,由狐偃為副將輔助他。狐毛死後,文公派趙衰代替他任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