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語譯註 - 118 / 203
中國古代史類 / 劉知幾 / 本書目錄
  

國語譯註

第118頁 / 共203頁。

 大小:

 第118頁

朗讀:

晉文公即位第四年,楚成王出兵攻打宋國。文公率領齊、秦兩國的軍隊征伐曹、衛兩國,以解救宋都之圍。宋國派門尹班到晉國告急,晉文公對大夫們說:「宋國來告急,如果丟下宋國不管,那麼宋國就會與我國斷交。如果請求楚國退兵解圍,楚國也不會答應。我想攻打楚國,齊、秦兩國又不願意,你們看怎麼辦?」先軫說:「不如讓齊、秦兩國都去怨恨楚國。」文公說:「那行嗎?」先軫回答說:「讓宋國捨棄我國,而去向齊國和秦國送財物,通過齊、秦去請求楚國退兵。我國將獲得的曹、衛二國土地賜給宋國。楚國喜歡曹國和衛國,必定不答應齊國和秦國的請求。齊、秦兩國請求不成,必然因此而怨恨楚國,然後我國再叫齊、秦兩國參戰,兩國就不會不願意了。」晉文公聽了很高興,因此將曹、衛兩國的田地賜給了宋國。楚國的令尹子玉派宛春來傳話,說:“請你們恢復衛侯的君位,把土地

退還曹國,我們也解除對宋國的包圍。”子犯發怒說:「子玉真無禮啊!晉君只得到一項好處,而子玉卻得到兩項好處,一定要攻打他。」先軫說:「你應該允許他的請求。我們不答應曹、衛兩國的請求,等於不允許解除對宋國的包圍,宋國投降了楚國,楚國的兵力不是更強大了嗎?這樣,楚國一句話對三個國家施了恩,而我們一句話卻招了三個國家的怨。怨恨已經多了,戰爭難以打下去。不如私下允許恢復曹、衛兩國,以離間他們,然後逮捕宛春來激怒楚國,等戰爭打起來之後再作打算。」晉文公很高興,於是把宛春囚禁在衛國。子玉解除了對宋國的包圍,轉而追逐晉軍。楚軍擺開戰陣之後,晉文公下令退卻三十里,軍吏請求說:「作為國君卻避開敵國的臣子,是一種恥辱。而且楚軍已經疲勞,必然戰敗,我軍為什麼要撤退呢?」子犯說:「你們都忘記了以前晉文公在流亡楚國時所作的諾言了嗎?我狐偃聽說過,用兵作戰,理直才會氣壯,理曲士氣就會低落。我們尚未報答以前楚國對晉文公的恩惠,而來救宋國,這是我方理曲而楚國理直,楚軍士氣就旺盛,不可認為他們已經疲勞不堪。如果我方做到以國君避開臣子,而楚軍還不撤退,那對方也就理曲了。」於是晉軍就撤退九十里,避開楚軍。楚軍將士都主張停止戰事,子玉不肯。到了城濮,果然發生了戰爭,結果楚軍被打得大敗。君子評論說:「這是善於以德義來進行勉勵。」


  

鄭叔詹據鼎耳而疾號

123講:文公誅觀狀以伐鄭①,反其陴②。鄭人以名寶行成,公弗許,曰:「予我詹而師還③。」詹請往,鄭伯弗許④,詹固請曰:「一臣可以赦百姓而定社稷,君何愛於巨也?」鄭人以詹予晉,晉人將烹之。詹曰:「臣願獲盡辭而死,固所願也。」公聽其辭。詹曰:「天降鄭禍,使淫觀狀,棄禮違親。臣曰:『不可。夫晉公子賢陰,其左右皆卿才,若復其國,而得志于諸侯,禍無赦矣。』今禍及矣。尊明勝患,智也。殺身贖國,忠也。」乃就烹,據鼎耳而疾號曰:「自今以往,知忠以事君者,與詹同。」乃命弗殺,厚為之禮而歸之。鄭人以詹伯為將軍。

【註釋】

①觀狀:指重耳流亡到曹國時,曹共公偷看骿脅一事。②陴:城上作為防禦工事的矮牆。③詹:叔詹,鄭國的卿。④鄭伯:鄭文公。

【譯文】


  
晉文公因討伐偷看他肋骨的曹共公,隨後又攻打鄭國,摧毀城上的矮牆。鄭國用名貴的寶物來乞和,晉文公不答應,說:「你們把叔詹交出來,我就退兵。」叔詹請求前往,鄭文公不答應,叔詹再三請求說:「用我一個人可以救百姓,安國家,君主何必對小臣如此愛惜呢?」鄭國將叔詹交給了晉國,晉人將要烹煮叔詹。叔詹說:「我希望把話說完而死,那是我的心願。」晉文公聽他陳辭。叔詹說:「上天把災禍降給鄭國,如同曹共公偷看肋骨的事那樣,拋棄了禮儀,違背了宗親關係。我勸阻說:『不可以這樣。晉公子十分賢明,他的左右隨從都具有做卿的才幹,如果一旦返國即位,必然得志成為諸侯的盟主,那末鄭國的大禍將無法解除。』今天大禍果然到來了。我當初尊重公子的賢明,預先覺察到禍患而加以遏制,這是聰明。現在不避個人的犧牲,輓救國家,這是忠貞。」說罷便去就刑,用手抓住鼎耳大聲呼喊:「從今以後,忠心耿耿事奉君主的人,都要落得和我叔詹一樣的下場。」晉文公於是下令不殺叔詹,待以厚禮,將他送還了鄭國。鄭文公因此任命叔詹為將軍。

箕鄭對文公問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