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語譯註 - 116 / 203
中國古代史類 / 劉知幾 / 本書目錄
  

國語譯註

第116頁 / 共203頁。

 大小:

 第116頁

朗讀:

①元年:晉文公在位第一年,即公元前636年。②嬴氏:即晉文公夫人文嬴。③貢:貢賦。④皂隷:奴隷。⑤官宰:家臣。加:大夫的加田。⑥襄王:周襄王。昭叔:周襄王的弟弟太叔帶,曾封為甘昭公,故稱昭叔。昭叔之難指昭叔和周襄王的王后狄隗私通,襄王廢狄後隗氏,狄人攻打周,襄王逃到鄭國避難。⑦汜:鄭邑名,在今河南襄城南。⑧文:指晉文侯。⑨武:指晉武公。⑩革中之戎:指晉國東邊的一個少數民族邦國。麗土之狄:也是晉國東邊的一個少數民族邦國。

【譯文】


  

晉文公元年春天,文公和夫人嬴氏從王城前來,秦穆公派衛士三千人護送,都是得力的仆從。文公會見百官,授與官職,任用功臣。廢除舊的債務,減免賦稅,佈施恩惠,捨棄禁令,分財給寡少的人,救濟貧困,起用有才德而長期沒陞遷的人,資助沒有財產的人。減輕關稅,修治道路,便利通商,寬免農民的勞役。鼓勵發展農業,提倡互相幫助,節省費用來使資財充足。利器便民,宣揚德教,以培養百姓的純樸德性。推舉賢良,任用有才能的人,制定官員規章,按法辦事,確立名分,培育美德。昭顯有功勛的舊族,惠愛親戚,榮耀賢良,尊寵貴臣,獎賞有功勞的人,敬事老人,禮待賓客,親近舊日的友人。胥、籍、狐、箕、欒、郤、桓、先、羊舌、董、韓等十一族,都擔任朝廷近官。姬姓中賢良的人,擔任朝廷內務官。異姓中有才能的人,擔任邊遠地方的官。王公享用貢賦,大夫收取采邑的租稅,士受祿田,一般平民自食其力,工商之官領受官廩,皂隷按其職務領取口糧,家臣的食用取自大夫的加田。於是政治清明,民生豐安,財用充足。

冬天,周襄王為躲避昭叔之難,住到鄭國的汜地,派人到晉國告急,又派人到秦國求援。子犯說:「百姓親近君王,但還不知道道義,您何不送周襄王回國,以此來教導百姓懂得道義呢?如果您不送,秦國就會送襄王回國,那就會失去事奉周天子的機會,還憑什麼來求得諸侯盟主的地位呢?如果不能修養品德,又不能尊奉周天子,別人怎麼會依附呢?繼承晉文侯的業績,建立晉武公的功德,開拓國土,安定疆界,就在於這次了,請您努力做好這件事。」文公聽了很高興,於是就送錢財給革中之戎和麗土之狄,打開東進的道路。

文公出陽人

120講:二年春①,公以二軍下,次於陽樊②。右師取昭叔于溫③,殺之於隰城④。左師迎王于鄭。王入于成周⑤,遂定之於郟⑥。王饗禮,命公胙侑⑦。公請隧⑧,弗許。曰:「王章也,不可以二王,無若政何。」賜公南陽陽樊、溫、原、州、陘、、組、攢茅之田⑨。陽人不服,公圍之,將殘其民,倉葛呼曰⑩:「君補王闕,以順禮也。陽人未狎君德,而未敢承命。君將殘之,無乃非禮乎!陽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師旅,樊仲之官守焉(11),其非官守,則皆王之父兄甥舅也。君定王室而殘其姻族,民將焉放?敢私布于吏,唯君圖之!」公曰:「是君子之言也。」乃出陽人。

【註釋】


  
①二年:晉文公在位的第二年,公元前635年。②陽樊:周邑名在今河南濟源東南。③溫:周邑名,在今河南溫縣。④隰城:周邑名,在今河南武涉縣境。⑤成周:周朝的東都,即今河南洛陽市。⑥郊:周的王城,在今河南洛陽市西北。⑦胙:賜給祭肉。侑:侑幣。⑧隧:隧地,指墓地。天子在遠郊有六隧之地,諸侯僅有三隧。⑨南陽:周地名,在今河南北部沁陽一帶。因在黃河之北,太行山之南,故稱南陽。原:在今河南濟源北。州:在今河南沁陽東南。陘:在今河南沁陽西北。:在今河南沁陽西南。組:在今河南滑縣東。攢茅:在今河南修武西北。⑩倉葛:陽樊人。(11)樊仲:即仲山甫,周宣王的大臣。封于樊,故稱樊仲或樊穆仲。

【譯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