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魯國將和齊國的軍隊在長勺交鋒,曹劌問魯莊公憑什麼來作戰。莊公說:「我對百姓從不吝嗇衣服和食物,對神靈從不吝嗇牛羊和玉器」。曹劌回答說:「只有從根本上樹德施惠百姓才會歸附,百姓齊心然後神靈才會降福。如果你能向百姓廣施恩德並公平地處理政事,使君子熱心于協助治國,小民熱心于貢獻力量;同時你的舉動不違背時令,耗費不超過常度,這樣百姓的日用就不會匱乏,大家才有能力供奉神靈。所以你動員百姓沒有不聽從的,求神降福沒有不應驗的。現在你只是到了臨戰關頭才給百姓施點小惠,獨自向神靈供奉祭品。小惠不可能普遍,獨自供奉也不可能豐裕。不普遍施恩德百姓不會歸附,供奉不豐,神靈不會降福,你還憑什麼去作戰呢?百姓所求的是日用不感到匱乏,神靈所求的是祭品的豐裕,所以不可以不從根本上着眼。」莊公說:「我處理百姓的訴訟時雖然不能做到體察一切,但總是力求以情理判斷。」曹劌回答說:「這就可以了。假如內心確實為百姓考慮,智慧即使有所不及,也一定能達到目的。」
曹劌諫莊公如齊觀社
第
35講:莊公如齊觀社①。曹劌諫曰:「不可。夫禮,所以正民也。是故先王制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終則講于會,以正班爵之義,帥長幼之序,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其間無由荒怠。夫齊棄太公之法而觀民于社②,君為是舉而往觀之,非故業也,何以訓民?土發而社,助時也。收攟而蒸,納要也。今齊社而往觀旅,非先王之訓也。天子祀上帝,諸侯會之受命焉。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臣不聞諸侯相會祀也,祀又不法,君舉必書,書而不法,後嗣何觀?」公不聽,遂如齊。
【註釋】
①社:祭祀土地神的節日。公元前
671年,齊國借社祭為名舉行閲兵,以炫耀國威。②太公:齊國的始祖太公望,以呂為氏,姜姓。
【譯文】
魯莊公要到齊國去觀看社祭。曹劌勸阻說:「不能去。禮,是用來端正百姓的。所以先王為諸侯訂下制度,規定諸侯每五年要派使臣聘見天子四次,諸侯親自朝見天子一次。事畢就集中在一起講習禮儀,用以釐正爵位的尊卑,遵循長幼的次序,講求上下的法度,確定納貢的標準,在這期間不能缺席或怠慢。現在齊國廢棄始祖太公望的法制,讓大家去觀看社祭,你為這事也前去參觀,這是沒有先例的,今後怎麼訓導百姓呢?春天舉行社祭,是祈求農事得到上天的賜福;冬天收穫以後舉行社祭,是為了向土神貢獻五穀。現在齊國組織社祭讓大家去觀看閲兵,這不是先王的法度。天子祭祀上帝,諸侯要參加助祭以聽受政令;諸侯祭祀先王先公,卿大夫要襄助料理並接受任務。我沒有聽說過諸侯之間可以互相觀看祭祀的,這種祭祀顯然不合法度。國君的一舉一動都是要記載下來的,記載不合法度的事,後世子孫們將會怎麼看呢?」莊公不聽勸阻,還是去了齊國。
匠師慶諫莊公丹楹刻桷
第
36講:莊公丹桓宮之楹①,而刻其桷。匠師慶言于公曰②:「臣聞聖王公之先封者,遺後之人法,使無陷于惡。其為後世昭前之令聞也,使長監于世,故能攝固不解以久。今先君儉而君侈,令德替矣。」公曰:「吾屬欲美之。」對曰:「無益於君,而替前之令德,臣故曰庶可已矣。」公弗聽。
【註釋】
①桓宮:魯莊公父親魯桓公的宗廟。②匠師慶:即魯國掌管工匠事務的大夫禦孫,名慶。
【譯文】
魯莊公要把先父桓公宗廟的楹柱塗上紅漆,並在屋椽上雕刻花紋。匠師慶對莊公說:「我聽說先王國公中那些創基立業的聖人,給後代人遺留下典法,使之不致陷于邪惡,為的是讓後代光大前人的美名,並長久引以為鑒,所以他們的業績才能保持牢固不懈而綿延久遠。現在,先君桓公節儉而你卻奢侈,美德就要泯滅了。」莊公說:「我們做小輩的正是想美化先君啊。」回答說:「這對你沒有益處,反而會泯沒了先君的美德,所以我說,這件事應該停下來了。」莊公不聽。
夏父展諫宗婦覿哀姜用幣
第
37講:哀姜至①,公使大夫、宗婦覿用幣②。宗人夏父展曰③:「非故也。」公曰:「君作故。」對曰:「君作而順則故之,逆則亦書其逆也。臣從有司,懼逆之書於後也,故不敢不告。夫婦贄不過棗、慄,以告虔也。男則玉、帛、禽、鳥,以章物也。今婦贄幣,是男女無別也。男女之別,國之大節也,不可無也。」公弗聽。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