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你是否參加過職業指南測試?你回答一連串的問題,繼而瞭解哪個領域對你最適合。這類測試基于這樣一個前提:同一領域中的人都有相同的個性特點。他們對你的個性特點進行研究,並與資料庫中的各個領域對比,然後把你放進與你最相近的領域中去。
「優勢識別器測試」與此不同。優勢識別器揭示你的標誌主題。雖然這些標誌主題能就你的職業方向給你一些指點,但它們並不將你強行歸入這個或那個領域。它們做不到。為什麼?原因很簡單:我們的研究並不表明主題與領域之間存在線性關係。我們從訪談中獲得的重大發現之一就是,很多人具備相同的主題,卻在完全不同的領域中取得佳績。
珍妮·J和琳達·H做了「優勢識別器測試」。她們的五大主題中有三個相同:「追求」(渴望自己的佳績獲得認可)、「行動」(重在行動)和「統率」(敢於向別人挑戰)。珍妮與琳達風格相近。她們都非常自信,條理分明,甚至有點咄咄逼人。她們的職業軌跡也很類似。她們都升至全國性職位,並且都有卓越表現。但是,她們的領域卻完全不同。
珍妮研究生畢業後,直接進人零售業。她對零售鍾情已久。這一行看得見,摸得着,非常直接。從採購、營銷到售後眼務,整個過程都使她着迷。她無法想象自己改行干別的。
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裡,珍妮的主題(「行動」、「統牢」和「追求」)威力強大。她說幹就幹,即使有時信息不全。她不怕面對同事,挑戰他們力爭完美。在傳統的職業階梯上,她越爬越高:從迪斯尼連鎖店的經理,到Victoria's Secret內衣店的總經理,到Banana Republic服裝連鎖店的總經理(她所領導的小組銷售額超過十億美元),最後成為沃爾瑪電子商務部的總裁,承擔用網絡重建全球最大的零售集團的重任。
琳達找到她的領域則沒有這麼直接。她在匹茲堡大學學習時,遇到一個對法律很痴迷的同學。他是校園雜誌《法律評論》的編輯,常在法律圖書館編稿和排版,一獃就是幾小時。琳達本人對法律並無興趣,卻對痴迷自身工作的人充滿好奇。於是,她跟他一起到圖書館,校閲稿件,核對案例。他們成為了好朋友。
他們之間的友誼本來可能進一步發展,但在他畢業前一星期發生了悲劇:他驅車回家看父母時,不幸車禍身亡。其後悲痛欲絶的日子裡,她只有一個念頭,就是一切被突然打斷,半途夭折。冥思苦想之餘,她身不由己地接過他的未竟之業。她現在解釋道:「為了紀念他,我只能這麼做。」她進了法學院,協助編輯《法律評論》,像他一樣對法學入了迷,並以全班第二的優異成績畢業。
隨後而來的是一連串的第一。她是德克薩斯州第一名美國上訴法庭法官的女書記員;她是達拉斯一家著名法律事務所的第一位女合夥人;她是進人證券交易委員會專員候選人短名單
的第一名婦女。雖然由於種種她所不能控制的原因,她未能就任該職,但她後來被任命為紐約證券交易所法律顧問委員會的第一位女主席。
琳達的成就顯然與她天資聰慧有關,但是,如果我們細察她的職業決策,就會發現,除了紀念朋友的願望外,她還有更強大的動機。事實上,在每一個轉折關頭,你都可以看到她的標誌主題在引導她。作為她的法律事務所惟一的女合夥人,她樂於居高臨下,直抒己見(「統率」主題);但她始終渴望進人更大的舞台(「追求」主題)。她看透了德克薩斯州法學界歧視婦女的本質,刻意(「行動」主題)培植自己的專長——房地產公司證券化——繼而建立獨立的權威和信譽基礎。這一專長使她受到了華爾街數家大投資銀行的注意,結果,她底得了一批重要客戶,成為被四處邀請的演講人,出版了專著,並當上客座教授。她跳出德克薩斯州,登上全國的舞台。
珍妮和琳達的故事表明,尋找合適領域有多種途徑。珍妮對本行心知肚明。琳達則是為了紀念朋友而入行(順便提一下,今天,儘管成就斐然,她卻認為,如果她能重新選擇,她很可能會當企業家,而不幹法律)。你也許需要用同樣的方法來尋找你的領域——傾聽內心的渴望,識別自身動機。如果你感受不到強大的拉力,你就應在學校或就業的頭幾年裡試幾回,用排除法來聚焦。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優勢識別器並不能把你領進合適的領域。知道自身標誌主題未必能幫助珍妮和琳達尋找各自的領域,因為雖然她們的領域各不相同,她們的主題卻十分相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