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魏忠賢 - 71 / 176
古典小說類 / 佚名 / 本書目錄
  

魏忠賢

第71頁 / 共176頁。

 大小:

 第71頁

朗讀:

忽抬頭,見神前有頂舊布幔子,便扯下半邊來圍了下部。又扳下一條欄杆來拄着走,不論高低,只揀有人跡之處行。走了半日,總不見有人家,漸漸走入山裡來。腹中饑餓難行,兩腳又疼,血又流了,兩腿走不動了,只得坐在一塊大石上。想道:「終不是法,還捱起去覓食要緊。」剛爬起來要走,遠遠望見有個人來了。進忠道:「好了,有命了。」慢慢迎將上去。漸漸走近,看時,原來是個和尚。只見那僧家:

山裡老僧真異樣,身長腹大精神壯。


  

面如鍋底貌猙獰,耳掛銅環光晃亮。

體裁柿葉作禪衣,手輓香藤為拄杖。

好如六祖下天堂,喇瑪獨現西番像。

那僧人走到面前,進忠忙跪下道:「師父救命!」那老僧道:「這山裡四無人煙,且多狼虎,你原何一人至此?」進忠道:「小人是被難落水,逃得性命,不知路徑,亂走至此,望師父救命。」老僧道:「此是深山,離人境甚遠,你須到有人家的去處才有抄化。」進忠道:「不識路徑,已三日不食了,望師父指引。」那老僧定睛想了一會道:「你可走得動?若走得動時,隨我到庵裡去,方有飲食。」進忠道:「願隨師父去。」那老僧前走,進忠跟着走。那老僧走得甚快,進忠趕他不上,叫道:「師父等等我!」老僧道:「你將棍子丟了,我這杖與你拄着走。」進忠接過來,拄了走時,只覺身輕體健,可是作怪,與老僧一樣快。同進山口,真個好山,但只見:

青山疊翠,碧岫籠雲。兩崖分虎踞龍蟠,四面有猿啼鶴唳。朝見日昇山頂,暮看月掛林梢。流水潺湲,洞內聲聲鳴玉珮;飛泉激湍,洞中隱隱奏瑤琴。若非道侶修真地,定有高僧習靜廬。

老僧引着進忠,上了幾層高崖,經過許多林壑,總是巔崖峭壁,蒼翠玲瓏,觀玩不盡,卻也不覺疲倦。又走上一條高嶺,遠遠望見兩株大松。老僧指着道:「那松下便是庵了。」下嶺又走了半會,才到那松下,果然好株大松,但見那松:

渾如傘蓋,儼若龍蟠。崚嶒干嵯岈,屈曲虯枝突兀。久經伏臘,銅皮溜雨四十圍;歷盡風霜,黛色參天二百尺。頂接雲霞來白鶴,根盤岩谷戲猿猴。大用可堪梁棟器,高標不屑大夫封。

又有詩道他的好處道:

枝作蟠虯干作龍,月華扶上最高峰。

曾于太岳朝元見,不計先秦第幾封。

那松樹亭亭直上,足有數十丈高,影罩十數畝地。樹下一個天然白石池,碧沉沉的一池清水,滿池邊芝蘭掩映,菊竹可觀。不見有甚房屋。老僧又引他轉過灣來,只見靠山崖上有兩間棕篷,四圍以竹笆為牆,也無窗槅。老僧推開門進來,放下拄杖,叫進忠入內,取了個草墩兒與他坐下,向火盆內抓起兩個芋頭來,有茶杯口大,揀了個大的,遞與進忠道:「權且充饑。」自食一小的。進忠正是饑不擇食,接來幾口就吃完了,覺得香美異常。老僧笑道:「真個餓了。」又將手內剩的半個也遞與他。進忠又吃了,覺得也有半飽。老僧也不問他來歷姓名,竟自垂頭打坐。正是:

萬松頂上一茆屋,老僧半間雲半間。


  
雲到三更去行雨,回頭卻羡老僧閒。

老僧出定後,起身拾了些松枝,將磁罐子拿到池邊,舀些水煮些山藥、黃精之類,各吃了兩碗,就安歇了。

次日依然如此,並無米糧,渴則煎柏葉為茶。進忠雖不得大飽,卻也免于饑。過了幾日,老僧道:「我絶粒已久,恐你這山糧吃不慣,我下山去化些米糧來你吃。這裡還有三四日山糧在此,你可自己煮食。」又取出件布衫與他穿。他便背上棕圍,攜杖出門,分付道:「夜間不可出來,山上狼虎多。」說畢,行走如飛而去。

看看天晚,只見月明如晝,不知今夕何夕。看月輪時,已是上弦時候,依着老僧之言,不敢出去,把蒲團攔好門去睡。連日天氣晴暖,日間到樹下閒步,見池邊菊花大放,嘆道:「我是七月初離涿州的,如今菊花到大放了,想已是九月了。」正是: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且喜天氣晴暖,坐在池邊,濯足一回,欲下去洗躁,又不知水有多深。忽腳下踹着塊石頭,便知水淺,緩緩將身子探下去,坐在石上洗了半日,覺得渾身爽快,濃血俱盡。到晚來,月光掩映,那松影罩在池內,猶如萬條虯龍相戲一樣,忍不住走到池邊玩月。忽聽得樹下嗖嗖的響,回頭看時,只見兩個東西從樹上下來,見人,便攢入樹下去了。進忠只道是松鼠,也不在心,只待月色轉西,方進屋去睡。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