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東渡記 - 197 / 240
古典小說類 / 方汝浩 / 本書目錄
  

東渡記

第197頁 / 共240頁。

 大小:

 第197頁

朗讀:

這牛代人力辛苦多年,疲老無用,只當聽其自斃,乃聽家產宰而鬻市。那牛若知人事,向人如乞憐之狀,小子也動了不忍心腸。只為家戶有一宗欺瞞主人的事情,小子不覺遷怒起來,遂把此牛付之屠戶。因此得了些不癒之病。」邵禁道:「牛疲不耕,多付屠家,恐未關此病。」尼總持道:「吃齋人寧無慈心?既無慈心,又遷嗔怒,此是病根,也當懺謝。」只見費思道:「小子也不怨貧,但也有一事犯了吃齋的道行。」邵禁道:「何事?」費思道:「小子昔年有幾間房屋,相連鄰家乃是一個遊蕩浪子,料他不能守業,每每思想要侵買他的。

好鄰裡只該勸化他學本份,務農工,乃幸災樂禍,巴不得他賣屋,細想此心非吃素所有。誰知敗子回頭,俗說的金不換。小子倒連年折累,他卻漸漸復興,我的房屋反被他買。這宗罪過,師父可解救得?」道育說:「善信能自知是過,便可解救。」


  

只見坐中又有一齋公笑道:「我們吃齋多年,經過的事也不少,便是小子,也行一宗罪孽之事。」邵禁乃呼其名,道:「吳作齋公,你有何罪業?」吳作道:「小子昔年有口池塘,因淤淺不能注水,乃叫工挖開。忽于午夢見數十綠衣猛士,鼓吹前來,到我堂上,說道:『求齋公方便一方池塘,容我等鼓吹幾載。』我不知其故。

次日,工作挖池,見青蛙數十。我遂驚疑,料夢中所見是這蛙精,隨命工作捉了送入他池。豈料工作有竊去的,有投入池復網去的。這宗罪業,雖非我作,卻是未留得一方與蛙作個方便,致傷了它,豈不是我罪業。

今幸未病未貧,只怕過流別害。」副師道:「這事果罪在齋公,也當懺解。」

又有一個名喚鄭道的說:「小子也有平日一宗背理之事。」邵禁說:「吃齋人背理的事,如何做的?」鄭道說:「正是,到今心地不安。

小子當年用鈔買了一孩子為仆,他與父娘相別哭泣,真不忍見。那時,我也動了不忍心腸。無奈鈔券兩交,孩子已過我處,再三思想,惟有把別人子當己子看待,念其饑寒,恤其勞苦。誰料人心奸險,長大忘我恩義,仍逃回家去。

小子恨這情由,捉來置之刑罰。他父娘因念子成疾。想來總是我行背理,雖免病貧,卻恐難逃罪業。」尼總持道:「也當懺悔。」

又一個名喚洪仁,說:「小子也有一宗不安心事,為此吃了個長齋。今既叨高僧度化,只得說出來求賜解脫。」邵禁道:「洪齋友,你有何事不安?」洪仁道:「我當年住居義鄉,左鄰一個長老,甚有道行。早晚見我小子,便指明些古往今來忠臣孝子、義夫節婦行過的善事,教訓我做個好人。

右鄰一個惡漢,甚是凶狠,每每欺我懦弱,挾詐錢鈔,時日不休。自恨我好人恩義未報,長者忘過,竟失了這個交情。惡漢冤仇未伸,懦弱遭欺,今乃匿怨為友。為此不安於心,吃了長齋。

不知此業如何解脫?」邵禁笑道:「長者有師資之益。你不敬禮,真是罪過。幸虧不曾拜門受業,若是及門受業,忘了恩義交情不報,便吃齋何益?」道副聽了,說:“邵善信說的大道理。只是此還有一理可解:好人不忘報德,惡漢能忍化凶。

若不是吃了齋,感動惡漢良心,怎當得他日時凶狠?這件不安,便已是消災懺悔。」


  

座間末席一個善通道:「小子叫做辛平,也有一宗罪孽,望高僧解脫。」道育問道:「辛善信有何罪孽?」辛平道:「小子當年有一個採訪官長,知我為人忠厚,立心公道,來問我幾個人的才能行檢。我雖直陳不欺,但中間不無愛憎。平日愛的,十分過獎;平日憎的,少減一分,因此雖不曾嫉妒失真,賢愚倒置,只就這愛憎差減,便是傷了忠厚的罪孽。」道育道:「這卻是一種不忠待官長,不公待才能。若不懺悔,陰功須損。」邵禁聽了,道:「七位社友,看來人人都有罪業,倒是小子一個胎裡素,平生不近葷腥,那知滋味;不臨世法,那有奸欺。只一味隱人惡、揚人善,守本份、謹修為,也無貧慮,也無病憂,將何懺悔?」道副笑道:「邵善信,你說無可懺悔,小僧說倒有罪孽,更宜解脫。」邵禁忙作禮,道:「小子實自不知我罪業何處。」道副說:「有善無誇,一誇便墮了矜驕之孽;有序無亂,一亂便入了傲慢之愆。你說腥未嘗沾,有此二過,與那食腥何別?」邵禁滿面自慚,說:「是了,是了。小子越席出談,自誇無病,真乃罪業。

我八人願修一罈懺罪功果。」萬年長老與院內眾僧,聽得八齋社友願建道場,悔過消愆,乃一時大興齋醮,真個水陸並陳,卻也整齊。怎見得,但見:

門掛榜文,說出眾齋心願;經開懺法,普消八信冤愆。鼓響鐘鳴,引動了十方檀越;香煙雲繞,降臨來三界鸞軒。從前罪孽,拜高僧一句真詮;自此福緣,願法界普沾一切。果然是罕聞罕見道場,卻也真難逢難遇法會。

萬年長老與眾僧依科行教,三位高僧卻侍立祖師前。候祖師出定,便把八齋社眾友建道場的緣故說知。只見祖師微微笑道:「接引洗心,也虧此會。但消見在眾善之愆,卻也要脫離了牛、蛙苦惱。」三弟子聽聞師言,登時出了靜室。眾齋道僧俗,各各請三位主壇。道副辭謝道:「萬年老師道行自能主壇。我小僧等還要瞻仰功德。」萬年也不辭,便做了三日道場。眾等歡喜各散。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