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禪真逸史 - 127 / 202
古典小說類 / 清溪道人 / 本書目錄
  

禪真逸史

第127頁 / 共202頁。

 大小:

 第127頁

朗讀:

杜伏威迴轉舊路空闊地上,查點眾漢,不曾傷折一個。口中默誦真言,把人馬依舊變為草豆,將來收藏過了。這些逃牢的好漢,都驚駭下拜道:「老爺真天神也。有此法術,怕甚官軍!我輩可以放心前去。」杜伏威分忖道:「你們只要一心一意隨我杜爺,不愁不富貴。」內中一個好漢問道:「不知爺爺今往何處去尋個安身立命的所在?」杜伏威道:「黃河之中,有一孟門山,乃是宜川所屬地方。山上有一相識弟兄,姓繆,名一麟,據山創寨,聚集千餘嘍囉,錢糧廣有,劫掠往來客商,搶奪四方財帛,近來山寨裡甚是興旺。日前我打從那裡經過,與他比試武藝,不相上下,因此結為八拜之交,留我在寨中共事。

奈因送先祖骸骨歸葬,故別了他到我三叔家內棲身,不期遭此大變,送了我叔嬸兩條性命。如今徑往盂門山上人伙,大家圖個快活。」眾好漢齊聲道:「我等也常在江湖上做些私商買賣,一向聞得繆公大名,不想發覺,監禁在獄,自分此生不能再睹天日。感爺爺救拔,死裡復生,情願執鞭,生死相隨。」


  

杜伏威道:「雖如此說,今日我們勝了一陣,必定有追兵再至。這裡到孟門山旱路去,快殺也得四五個日頭,一路都有城池關隘,儻或前逢攔阻,後有追兵,豈不前後受敵?」一個好漢道:「爺爺見得極明。就是我們聚着二百餘人同走,未免驚人眼目。雖是爺爺有法術,若遇關津,只爺爺可過,我等眾人,復遭羅網。

小人倒有一個小見識,不知好否?」杜伏威道:「有甚計較,快快說來,及早打點走路。」那漢道:「小人雖沒甚武藝,自小跟着一位穿窬師父,學得一身飛檐走壁,騰波躍浪的手段,常在黃河出沒,路徑頗熟。這裡從旱路去,是一條官路,穿過金牙關,數日間可到永寧關口。下了黃河,船若風順,不一日到得孟門山了。

其次即從這裡盤過野人塢,徑落黃河,便是風順,也要三五日到宜川地方。還有一條小路,踅過杜陽城,往東南而走,一路俱是山徑,極其幽僻,人跡罕到。渡溪盤嶺,也須十餘日光景,方可到得宜川縣。我等分做三路,着幾個扮作客商,幾個扮作乞丐,或扮些走方賣藥的、打卦耍拳相臉的,陸續行動,庶免官兵追襲。

此計若何?」杜伏威道:「這議論甚妙。眾人聽我說,如有要回鄉裡的,各從其便;要到孟門山去的,分作三路而行,都約至宜川縣驛前取齊。快快決斷,莫遲疑誤事!」眾好漢一齊道:「我等蒙爺爺脫離大難,生死願從,並無二心。」

杜伏威道:「既然如此,不可失信。我在黃河渡口,着人相等。列位姓名,俱乞留下,以為相見之證。」眾人歡喜,都道好,就由這一個識路徑的好漢姓名寫起,原來姓朱,名儉。

次後一一書寫明白,共二百五十七人。杜伏威將紙單兒收了,發付眾人各自裝扮走路。眾好漢俱拜別,分頭起行。杜伏威將前合成的丸藥,散與眾人,分忖道:「攪不遇酒飯店,吃此數粒,可以耐饑。」又與朱儉商議道:「我本該從大路去,奈有先叔之妾係累難行,若有阻擋,甚為不便,煩公指引從小路去罷。」朱儉道:「小人引導,往小路去為妥。」當時多人,一半從大路而走,一半攛過野人塢徑下黃河去了。只有三十一人和朱儉、勝金姐、來福,又有僮婢二人,跟從杜伏威共三十七人,同行小路。

一路果然幽僻,走了數日,並無個人煙。杜伏威帶得有祖師丹藥充饑,自不必說。

至第五日,一行人正趲路間,只見大霧漫空,對面不見。正是:

樵子不分柴徑,老翁失卻漁舟。漫天漫地,怎辨南北東西;如雨如

雲,罩盡江山社稷。嘹嘹孤雁,也不知何處悲鳴;滴滴流泉,那曉他何方


  
漏溜。進一步,退一步,渾如大海沒津涯;聞其聲,昧其形,儼若夢中相

聚會。前途昏杳,莫非誤入鬼門關;後路模糊,不是陽間花世界。耳畔

只聞山鳥叫,面前不睹虎狼行。朱儉道:「今日偏不湊巧,前去正是鳳凰嶺,極其險峻,內多虎狼。值此大霧,怎生行走?」杜伏威道:「既然前途險峻,暫且停步,待霧息再行。」朱儉等道:「說得是。」眾人揀一潔淨之地,坐做一處,等候霧收再行。正坐之間,忽聽得有人聲不住的喊叫:「救命!救命!」眾人細聽,卻是個婦人聲音。杜伏威道:「卻不作怪!這深山僻嶺之處,為何有婦人叫喊?」朱儉道:「莫非是不良輩在此幹些勾當麼?」一齊起身四圍尋找。此時大霧漸漸收起,現出日光。

朱儉聽著聲音,向北尋去。不上四五十步,只見山凹邊樹叢之中,兩個胖大和尚,將一個年少婦人赤條條背剪,綁在一株大柳樹上,在那裡淫媾。那婦人哭啼啼的,不住叫喊。朱儉見了,不覺怒從心起,兩眼圓睜,大踏步向前喝道:「賊禿驢,怎地在此造這迷天大罪!不要走,看打!」抽出身邊鐵尺,眼光頭上正要劈下,不提防這一個和尚在傍隔開鐵尺,只一腳尖,將朱儉踢倒樹邊,揮拳就打。

背後杜伏威等一齊趕到,正是寡不敵眾,猶如眾虎攢羊,將兩個和尚打倒。叫勝金姐替那婦人解了繩索,穿上衣服。即將那繩索綁縛了兩個和尚,丟在樹根邊。次後問那婦人:「你家住何處?為何隨着這兩個禿廝,在這裡幹這般勾當?」那婦人一頭哭,一頭訴道:「小媳婦住在前村,地名朱家塢。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