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吳三桂演義 - 65 / 116
古典小說類 / 不題撰人 / 本書目錄
  

吳三桂演義

第65頁 / 共116頁。

 大小:

 第65頁

朗讀:

然敵人重防武漢,而忽略江淮,若王爺能率大兵薄蘇杭而進,誰能禦之?今王爺既樹降周之名,卻觀望不願發兵,清朝亦當為大王罪,周皇反必為大王怪。與其斂手待罪,何如奮勇圖功?大王豈不知自審耶?」耿精忠聽罷,深以為然,即與王緒會商出師之期。王緒道:「吾尚須入台灣,待與鄭經商妥之後,大王以一軍應江西,以一軍沿浙江而進,吾亦使鄭經出師直搗蘇杭以北向,使與大王併進也。」耿精忠便派員導王緒入台灣。

時鄭經自承父業已出兵數次,然終不能通閩浙之路,正欲乘三桂起事擾動南北之際乘間出兵,忽聽報吳三桂已派使臣到,當即以禮迎接。王緒甫到殿上,鄭經即升座,先向王緒責道:「三桂引敵入關,正當贖罪。今既建復明之義,何以忽竊帝號耶?」王緒聽得,覺此人實在利害,即答道:「大周天子此策,亦權宜之策耳。今雖然稱帝,猶未立儲君,亦以起義之時不可一日無主,明裔散失,又不能遽得英明者而立之,故出此計耳。」鄭經聽得,明知其偽,但不必過詰,乃再言道:「吾守台灣已閲兩世,尚不敢自稱大號,以未忘明室故也。公卿到來,將欲何為?」王緒道:「昔延平王虎踞台灣,轉向閩浙,直搗淮揚,聲威大振。惜當時人心既靡,清朝又得以全力禦之,故不及克竟其成。今大王以壯年嗣位,國民方翹首矚目,以為將振先世之殊威,復有明之大業。


  

乃國內不見旌旗之色,國外不聞鉦鼓之聲,豈坐以待亡耶?方今大周已起,清軍疲于奔命。大王若悉數精鋭,直指淮揚而進,則耿王亦必為君後援,是天下不難定也。事成之後,大王固不失藩王之位,又可以成先世之功,忠孝兩全,功在一時,名垂萬載,何大王不悟也?」鄭經聽罷,覺王緒之言甚為有理,即道:「卿言是也,孤將聽卿。」遂諭令百僚,以禮款待王緒。

即與諸臣計議,復派使臣隨王緒至周訂約出師之期。正是:為謀故國從周主,要出雄師抗敵軍。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二十三回

 王輔臣舉兵戕經略 南懷仁制炮破吳軍

話說鄭經既從王緒之言,願出兵相應,便遣施繼為使臣隨王緒渡閩入周,並晤耿精忠,會訂各事。王緒本在湖南軍中,不便久離,先將入閩入台各事報知三桂。時三桂聞鄭經從附,不勝之喜,惟又聞鄭經遣使入周,顯然是使命往來,如兩國平等一樣,反為不滿。一來欲耿精忠及鄭經從速發兵,若往來閩蜀,必曠日持久,便飛諭夏國相接晤施繼,並即降諭,封鄭經為藩王,即令台使無庸入蜀。

那時夏國相接得三桂由驛馳到之諭,即留施繼不必入蜀,因軍情緊要,只令就近商議。夏國相以大軍全聚湖南,實非長策,當置酒款待施繼時即道:「吾軍初起,各省皆應。只岳州與平涼兩戰,而敵軍已膽落。若能同心協力,不患我國山河不復,為中國所有也。」施繼道:「今相國之意若何?」夏國相道:「吾只望貴處出師,直搗淮揚。無論得手與否,皆足分敵人之兵力。若閩王耿精忠能出師相應,以一軍直出蘇杭,以應台灣之師,復以一軍分出江西,擾彼各郡,吾亦必沿江西而進。各路同時北上,敵人雖有百萬之眾,焉能拒我耶?」施繼道:「相國之言足見高論,弟回去當為吾主言之,必有以報命也。」夏國相道:「今各事緊急,不敢再留老兄。他日事成,當與老兄作太平之會。望回去後,早訂出師之期,則可矣。」施繼即辭了夏國相而回。

原來鄭經之意,心中不忘明室,其順從三桂,不過欲乘間出兵。今忽聞封自己為藩王,鄭經心中已是不服。自念己意只乃心明室,今忽然以自己為藩王,自反當自己是個歸順的降王,可不是忘了明室?一來對明室不住,二來又對先人不住,這卻如何使得。看來若因三桂之命忽行起兵,顯然是個三桂的順臣了,因此之故,于起兵一層亦從緩議。

那耿精忠亦見台灣未曾起兵,自己亦待台灣兵起方互為勢力,始易北進。惟有先發一軍,先向江西,以應夏國相之兵而已。今且按下慢表。

單表陝西一帶,自清帥圖海到後,與屏藩大小數十戰,互有勝負。惟王屏藩已退保固原,只望李本深兵到然後再進。不想李本深中道染疾,遂緩了行程,故王屏藩又惟有靠王輔臣為應援。時清朝方令大學士莫洛為經略大臣,擁重兵將入西安。


  
不想那西安將軍瓦爾喀,不待莫洛兵到,先已欺敵出兵,入漢中,並略保寧。王屏藩聽得以瓦爾喀連兵漢中,兼及保寧,於己軍與王輔臣聲氣隔絶,實在不便。乃發兵以一路潛出略陽,以斷其水運。又令鄭蛟麟領軍直走棧道,以斷其陸運。

瓦爾喀果然水陸交困,沒奈何退至廣元駐紮。

時軍中已缺餉兩月,瓦爾喀與諸將計議,欲以進為退,先攻王屏藩,以通平涼之路。總兵王懷忠道:「軍糧既缺兩月,軍心已是惶恐,若再出軍,必然嘩變矣。”瓦爾喀道:“如不出兵,今莫經略未到而援應已絶,又將奈何?為今之計,斷不能坐以待斃。惟于死裡求生,除進兵以外,已無他策矣。」

便決意進兵。定議一出棧道,一出略陽,並攻王屏藩一軍,以通固原之路。

王懷忠又復諫道:「以圖海大軍,合諸張勇、王進寶、趙良棟,不下大兵十萬,又皆能戰之員,且不能大挫屏藩,吾欲以饑病之卒抗之,安能取勝?」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