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吳三桂 - 390 / 413
古典小說類 / 三月 / 本書目錄
  

吳三桂

第390頁 / 共413頁。

 大小:

 第390頁

朗讀:

蓮兒一進門就吩咐丫環們洗漱更衣,這一切又都是佈置好了的,沒用一會,吳三桂就躺在了蓮兒的香幃之中。

蓮兒示意丫環們退下,屋裡只剩下吳三桂和蓮兒。蓮兒端來一杯醒酒茶,吳三桂一口喝下,把杯子一扔,一把摟過蓮兒,兩人便滾倒在床上。……


  

吳三桂一覺醒來,卻不見了蓮兒。於是,他大叫:「蓮兒,蓮兒。」

蓮兒應聲跑進來:「賤妾在。」

吳三桂喚過蓮兒,叫到床邊坐下,正色說道:「蓮兒,我要帶你出征,去攻打汴梁,去打康熙的屁股,你說好不好?」

蓮兒面露難色,這點卻出乎吳三桂的意料。吳三桂臉色一變:「不願陪伴本王嗎?」

蓮兒一見吳三桂如此情態,嚇得趕忙跪倒在地:「賤妾並非不想侍候王爺.我只是擔心王爺鞍馬勞頓;那種吃風飲塵的戰爭生活恐怕對王爺不利。我也並非是貪生怕死之人,的確是出於王爺您身體考慮……」言事未罷,就嚶嚶抽泣起來。

吳三桂一聽錯怪了蓮兒,顧不得穿衣,下地扶起蓮兒,復拉她上床,撫慰道:「寶貝兒,本王錯怪你了,我出征也是出於無耐,現在長沙被阻,形勢吃緊,本王又不願放棄苦心經營幾年的湖南,只好親徵去討汴梁,以解長沙之圍,這是『圍魏救趙』啊!」

蓮兒聽吳三桂之說,長長嘆了口氣。

吳三桂接著說:「憑藉著我的龍威,不用擔心不勝,本王出征,不僅湖南得以保全,而且可以直搗京城,大事可成,出頭之機,在此一舉!」

蓮兒見事以至此,只好同意。

吳三桂一見蓮兒願意偕行,異常高興:「本王出征,長途跋涉,兵士交鋒,必然艱苦難堪,如此.我身邊便不能沒有你伴駕。今能與愛妃同行出征,本王必會大獲全勝,直搗黃龍,擒王納位!」

兩天後,吳三桂凋遣的兵將基本匯聚完畢,整裝待發。大批糧草,隨隊而行。這一年,吳三桂六十六歲。

軍營大帳,吳三桂進行出征佈置。

「本王和諸位將軍,共統領十萬大軍,直指勛陽,行軍過程中,一面派信使持令箭,調集漢中人馬,分別攻佔扶風,武功一帶,一面調王會、洪福各統領五千人,從小路先進攻襄陽,用來分散敵人兵力。第三,等到大兵到河南,然後王會、洪福帶領襄陽之兵,都到樊城會合,再決計北伐。」

各路將領,領命回歸,再行佈置。各部氣勢高昂,奮勇前進。

吳三桂的這次親征,可謂是激情百倍。雖然是匆忙之中決定親征,但是作好了細緻的準備,常年的爭戰的歷經事情的廣博,又加之年紀的原因,因而凡事都不肯冒險而行。他以成都為根本,任用降將羅森鎮守成都,又讓親屬吳永年、吳炳光駐守四川及雲貴的富遼地域。

吳三桂這次出征,鄭蛟麒為先鋒,隨軍大將有王會、洪福、林天柱、譚延衽等數十員,出征後,羅森負責照運軍糧、軍餉。真是萬事具細,一絲不苟

聞風而動

由湖南通往京師的官道上,奔馳着一匹紅色駿馬,被馬蹄騰起的塵土拉得很長,瀰漫著整個路段。馬已經通身是汗,雖然掠起強勁冷風,但是對馬卻起不到絲毫的作用。馬背上的人竭力往前傾,几乎是快貼在了馬鞍上。一隻手拉緊馬繮,另一隻手卻在身後高高揚起,劃了一弧,手中的馬鞭便狠狠抽打在馬臀上。


  

這匹馬已經是全力飛馳了,馬嘴裡不住流下的白色泡沫,掉在地上,瞬間便被灰塵淹沒了。見到前邊的路旁有了驛站,馬背上的人長長舒了口氣,使勁一帶馬的繮繩,馬往前衝了幾步和另一匹早已等候的馬站成並立。同樣的紅馬上同樣端坐著一名軍官。這名軍官接過剛到此地的軍官遞過來的背包,雙腳一踹蹬,說了聲辛苦了。

但是聲音卻已遠遠被拋在了後邊。餘音縹緲傳來。混身濕透的馬兒打了個長長的噴鼻,不等主人下來,撲通一聲跌倒在地,軍官從馬背上滾下來,躺在那大口喘氣。

這是康熙皇帝下令設置的飛馬傳書的驛道,把最新的戰情和消息儘快呈送進宮,進行審閲,做出決策。這些驛使和驛馬整天奔馳往來于這類似的驛道上,傳遞着緊要公文和文書。這些驛道從各地通往京師,湖南、湖北、江西、福建、陝西、河南、安徽,等等。

在這匹馬上承載的就是吳三桂親征的消息,它將在兩天之內送到康熙皇帝手裡。

在吳三桂親征出發前夕,已派人向湖南和陝西送去消息,並在一路上鼓動宣傳,大造聲勢,鼓舞着吳軍兵丁的士氣,堅定着他們的信心。他們都希望吳三桂早些時日到來,給他們帶來勝利,給他們帶來美好的前景,能夠輓救他們被動的局面。

吳三桂親征的消息同樣也傳到了清軍的各個軍營統率的中軍大帳。安親王岳樂驚獃了,康親王傑書驚獃了,貝子尚善驚獃了,大將軍圖海驚獃了……他們手下的兵丁也驚獃了……他們通過對各個渠道得來的,吳三桂在成都「頗事酒色,後宮美女數十人,一應政事,皆委臣下,惟事娛樂,人心漸變……」的消息彙總來分析得出:「以三桂開創之主,卻也如此頽放,不久必敗。」的結論,但爾今,聽說了吳三桂這次親征,並且聲勢如此壯大,近遠震動,他們無不駭異非常。

清軍將領對吳三桂這項出乎他們所料的親征,表現出他們少有的荒亂,軍內外散播着各式各樣的流言。清軍驚慌失措,軍心不穩。因為他們都攝于吳三桂震驚遠近的威名,害怕于吳三桂聲傳朝野的厲害!

清軍將領基于將士這種慌亂頽廢的局面,一面作出相應的戰略佈置,一方派信使飛報朝廷,等候年青的康熙皇帝作是進、是退、是守的重大決策。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