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吳三桂 - 355 / 413
古典小說類 / 三月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吳三桂

第355頁 / 共413頁。

中國大地被他攪起的風雷,使舉國上下皆為之震驚。按照這樣的進軍速度,北京很快就要到他手裡了。

這時,雖已深夜,但長沙巡撫衙門內外依舊燈火通明。門前的兩盞大宮燈格外引人注目。


  

正在此時,一小隊騎兵急馳府前。到了大門台階下,迅速跳下馬來。其中一人,身材修長,甩鐙離鞍,下馬後,隨手把馬鞭遞給了後邊跟上來的騎兵。此人頭戴英雄巾,身披黑色風衣行走如風。

俊美的臉龐上嵌着一雙亮閃閃的大眼睛,隱隱透出一股英氣。不過,從此人相貌上,可以看出,此人正值壯年,大約四十歲左右的年紀。

此人下馬後,走上台階。守門人趕緊施禮,他一擺手,疾步進了巡衙。

一連走過三座院落。他停步抬頭看了看大廳上的一座雅緻的小樓。那裡,依然亮如白晝,窗紙上隱隱約約有一個人影晃動。

他微微一笑,不過,如不細心,你是不會察覺的,那裡面充滿着一種春風得意的神情。

守門人向他趕緊施禮。

他健步登上了小樓,在門前站住。

這時,吳三桂並沒有睡覺,他正在一幅大地圖前專注地謀劃。聽到親兵報告,他回道:

「請汪先生。」

稱為汪先生的人,這才快步入室。

吳三桂連忙起身迎接。對高明的謀士,吳三桂向來極為尊重,且解衣推食,待如親人。

這個汪士榮年方四十,莫慧明斷,神奇莫測,策反了王輔臣與孫延齡的兩次大功,做得揮灑自如,舉重若輕,顯示了一種移山倒海之能。他從廣西西安回來後,吳三桂待若上賓,對眾人笑着說:

「什麼小張良,就是張良再生,也怕未必能如此瀟灑地旋轉乾坤。」

汪士榮的威望自此直線上升,一躍成為首席謀臣,取代了老謀士方獻廷的位置。

吳三桂對他更是尊敬。

現下,小張良汪士榮深夜來見,必有要事。

「呵,士榮老弟,快請坐。」

「大元帥可真是勤政不懈呵,士榮佩服。此乃三軍之幸,百姓之福也!」汪士榮一派名士風度,說話從來是文雅得體而緊扣要害。

「老夫這點兒謀劃比起先生,可是差多了,只有多做點苦功夫,否則,先生的高見,我怎麼能夠斷識呢?」吳三桂坦率誠懇地說。

「但不知大元帥目下想什麼大事?」

「還能想什麼?打仗嘛,下一仗打哪?」

汪士榮略一沉吟,「大元帥,打仗的事可不是非你莫屬呵,在下以為,大元帥應想目下該辦的幾件根本大事。」

「噢?願聞先生高見,我目下尚未想到何為大事?」吳三桂肅目相問。

「士榮以為,第一件大事,就是要在長沙建國稱王。」

「建國稱王?請道其詳。」吳三桂心中一跳。

汪士榮起身,離開座位,走到那幅大地圖前,道:

「大元帥細想,起兵名號是反清復明,復明不立帝,容易給天下造成誤會,不知所從。元帥稱號不足以號令天下,且目前起兵者,並非都是雲貴兵馬,與我們實際上都是同盟關係而非統屬關係。尚之信、耿精忠同為藩王;王輔臣,孫延齡同為統兵大將,鎮守一方。目下初起,他們以元帥旗號是從;形勢稍展,安知他們不自成局面?若大帥先行建國稱王,便得天下之先,以絶對實力統率所有起兵將領,統納入大帥旗下;而後統一進兵,統一作戰,何愁天下不得?」

「哎呀!士榮撥雲見日,建國首功也!」

吳三桂向汪士榮深深一躬。小張良這一番話,確實令他豁然開朗,他自己將建國稱王之事,尚未提上議程呢。他首先想到要打幾個漂亮的大勝仗,打到王畿再說不遲。

「那麼,先生之見,當立何國號,如何稱王?」吳三桂恭敬地問。

「發兵之先,方先生等人議定的大周國號即可。周為中華文明之奠基,立周為號,大帥稱周王,可宣我復興漢文明本原之意以曉天下。士榮竊以為可也。」


  
「嗯,好!如此也可斷了朱明王孫們的妄想邪念!」吳三桂重重一拍書案。

送走汪士榮後,吳三桂激動得難以入睡。他躺在床上,靜靜地想著。他想到稱王后,他將指揮八省一百多萬大軍,揮師北伐,直搗北京,把康熙小皇帝推下皇位,自己南面稱孤,君臨天下……

次日,吳三桂一大早就又召集謀土眾臣,讓汪士榮將建國稱王的計劃講述一遍。

眾將和群謀士皆轟然叫好!

建國封王,必封官爵,誰不想做開國功臣?

但眾謀士中卻惟有一人抗聲反對,認為不可。

這人是誰?

方獻廷!

方獻廷已白髮蒼然,他坐在特賜的椅中喘着氣說:「稱王建國,不是急圖之事。目下最大之事,乃一鼓作氣打過長江,使舉國動盪,小皇帝不能應付……取了京城再議稱王稱帝不遲也。」

他喘息稍停,又說:「長江之險,素為兵家龍門,打過長江者得天下,不過長江者危也。李定國打到長江不進,一敗而潰千里;曹孟德不能踰越長江,而從此不能南進……方今小皇帝派順承郡王勒爾錦督師防守,此人無能;尚待時日,有賢才出現,仗就難啦……」

他說完這通話,艱難地靠在椅背上,只喘作一團。

靜場,沒有一個人講話。

吳三桂心中感到掃興,但又似覺有理。

汪士榮微笑着踱步而出班次。

他面向方獻廷笑道:「老人家,此言差矣!李自成大江南北縱橫馳騁,終做了流寇賊匪;朱元漳穩紮穩打,先占江南稱王。然後積蓄實力,一舉北伐掃定中原,驅除韃虜。我等目前所處的地理環境,以及當前的局勢,與朱元漳起兵何其相似爾。況我雖占數省,但民治未理,內製未定,徒有兵鋒耳。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