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吳三桂 - 298 / 413
古典小說類 / 三月 / 本書目錄
  

吳三桂

第298頁 / 共413頁。

 大小:

 第298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生死存亡已到關頭!”夏國相目光陰鬱,像是對自己說話。頭號謀士劉玄初死時把全盤計劃謀略都告訴了他。他既是平西王的女婿,又是重要謀士,顯得比以前持重多了,“王爺不要焦躁嘛,我們共商一個萬全之策!不怕對付不了小皇帝。」

「這有啥商議的,干吧!」吳莊麒目光炯炯,朗聲說道,「憑我雲貴山川形勝,財力雄厚,擁有數十萬大軍,正是開創千古帝業的好時機,萬萬不可錯過!」他心裡早就盤算好了,仗一打起來,吳應熊必死,吳家偌大的家業全是他的了。


  

高大節聽了,咬着牙道:「世兄的話一點不錯!滿朝文武,天下良將,有幾人敢與王爺匹敵?」這話也是實情,能打仗的鰲拜已被圈禁,遏必隆年邁已高龍鍾不堪,索額圖入關時還是個娃娃兵。三十年不經戰陣,已是很難尋出能征慣戰的將軍了。一直沒有停止用兵的只有吳三桂和王輔臣。王輔臣即使嚴守中立,坐觀成敗,也就夠康熙受的了。

「用什麼名義起兵?”胡國柱將鼻煙壺輕輕往桌上一放,說道,“師出要有名,要堂堂正正!」

「擁護朱三太子為帝,復闢大明王朝,可算的上是名正言順!」

夏國相此時已經想好,拔出煙芯,「噗”一口吹滅了,往後一仰身子說道,「目下最要緊的是時機!等欽差來了,先和他們虛與周旋,我們上上下下里裡外外暗中準備妥當,調兵、遣馬、運糧,聯絡王輔臣、孫延齡、耿尚二王,還要設法爭取西藏喇嘛和緬王……」 吳三桂話還未說定,夏國相即討好地說道:「可世子還在北京呢!」吳三桂子侄中只有吳應熊才略俱全,可望為帝業的承繼人,可現在卻身陷虎穴,如何辦呢?他拍了拍腦門,深思着道,“派人在兗州府一帶攪亂一下,吸引住朝廷的注意力,然後派人潛行京師迎護世子歸來;另一方面請世子在楊起隆他們身上多打主意,想辦法逃出京師。」

吳三桂想想,明知這是件難事,也只好勉強為之。然後話鋒一轉,讓眾人接着方纔的話談下去。

楊坤首先打破沉默,慢條斯理地開了口:「既要起兵,就要立個名號,古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立什麼名號,這並非小事,也非易事,需仔細斟酌。」

「我認為還是以故明旗號為好,除清賜平西王號,以平西伯檄告天下,打出反清復明旗號。如此民心思明,必能一呼百應。」

「大江南北,常有以故明旗號起兵反清之事,然而卻無一成者,這大概是明朝氣數已盡的緣故吧?依某之見,不必用故明旗號,不步他人失敗的後塵。」胡國柱在楊坤之後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意見。

「明亡未久,人心思歸,宜扶立明朝後裔代奉以東征。如此則老臣宿將自必願為前驅,大業可成矣。」劉茂遐在胡國柱之後,贊同楊坤的話。

方獻廷自進入密室後,一直在冥思苦想。當傾聽了諸人意見後,覺得是該自己發言的時候了,於是劉茂遐話音剛落,他便介面道:

「出關乞清師,乃勢迫無奈,情有可原。可是,永曆帝已竄蠻夷,而又何必擒而殺之,此作何解釋?今以王兵力,恢復明土甚易,但不知成功之後,果然從赤松子游否?事勢所道,萬不能終守臣節,蓖子坡之事不可一行再行。」

方獻廷之言委婉致意,以疑問的口氣作了肯定的回答,即建議吳三桂不必扶立明後,以免再出現殺朱明後嗣如同南子坡處絞永曆帝一樣的事情。吳三桂深解方氏之意,於是贊同地點了點頭。

會議在熱烈的氣氛中進行着,長時間的論爭,大家的意見漸趨一致,即反清復明的旗號必須在起兵之初就要打出去,以便號召明朝遺臣政民起而支持他們的反清大業,但起兵之初,吳三桂不宜即繼帝位,以免失去那些東奔西走仍在試圖擁立朱明後代嗣繼明宗之心。最後議定吳三桂暫以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之稱號令天下。

計議既定,反清的各方面準備工作已接近尾聲,現在就剩下最後一步即選擇適當時機起兵了。


  

就在平西王密室計議時,甘文焜不知怎麼發現吳三桂不見了。他立即產生一種異樣的感覺,藉口出恭,急忙飛奔巡撫朱國治府中。

朱國治已經等急,一見他入庭就說:

「熊東園來信了,撤藩詔書日內即到,叫你我作些準備,你是總督,雲貴兩省軍務都在老兄身上,兄弟想聽聽你的高見。」

「我有多大能耐你還不曉得?”甘文焜酒入悶腸,長嘆一聲道:“空架子總督一個!不怕你老兄笑話,連我原帶出來的親隨戈什哈都不盡靠得住了,都叫人家用銀子買去了,想來真是可嘆,皇上叫我等絆住姓吳的腿,弄到這個地步兒,這叫我辦的什麼差?」

朱國治見他說的淒楚,也覺神傷,撫着酒杯望着窗外,緩緩說道:「我們儘力而為就看天意如何,吳三桂的愛子現在扣在北京,或許他會投鼠忌器,不致生變,大致年內無事,你我可保無虞.只要平西王一離境,這頭的事就好辦了。兄弟手中雖然無兵力,自信百姓還是肯聽我的。」

「雲山兄,我勸你息了此念!”甘文焜起身至窗口瞧瞧,回身雙手據案,壓低了嗓音說道:「眼下已經別無良策。據兄弟所知,平西王在大理的駐軍正星夜兼程來雲南府,乘他佈署未妥,兄應即刻進京述職——皇上旨意一到,再走就有罪了!兄弟管着軍務,是片刻不得擅自離境的!」 「豈可如此!」朱國治連連搖手道:“老兄有所不知,擠不走吳三桂,我是一步也不能離開雲南的!這也是特旨!足下既是雲貴總督,倒不妨至貴州,相機作些安排,不管怎樣,有備總比無備強!」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