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吳三桂 - 273 / 413
古典小說類 / 三月 / 本書目錄
  

吳三桂

第273頁 / 共413頁。

 大小:

 第273頁

朗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倘若用這句古語來評價王輔臣,似乎再恰當不過了

山中藏兵


  

軍隊是戰爭的支柱,沒有軍人做後盾便會一事無成,行伍出身的吳三桂比誰都更清楚這一點。

沒有軍隊的支持,吳三桂僅憑卑微的武舉出身,何以能夠受到明朝政府青睞,繼而被授予遼東總兵的大權,加封平西伯的爵位?沒有軍隊的支持,吳三桂僅憑降將地位怎能授封名勢顯赫的平西王,又怎能以藩王的身份世襲雲貴……

現今,康熙皇帝對三藩又懼又怕,一會下詔嘉獎,一會又商議撤藩,恩威並舉,花樣翻新,對朝廷產生這種震懾作用的最終原因,還不是他吳三桂手握重兵,形成獨霸一方的割劇勢力!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點誰都似乎明白,但又非人人都能做得到。

與敵對陣,攻城略地沒有軍隊不行。光有軍隊卻缺乏凝聚力和強而有力的領導,那只會成為一盤散沙,試想,一群烏合之眾又怎能抵抗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的虎狼之師?所以軍隊也要講究數量和質量,軍隊的素質尤為重要。吳三桂久經沙場,經歷無數大小戰役,非常懂得這個道理。

吳三桂自從入主雲貴以來,就勵精圖治,兢兢業業,為將來一統天下,奪取皇帝寶座,打下堅實的基礎。但他又同清政府接觸甚多,深知八旗兵的厲害,自己要反抗的對手擁有數十萬驍勇異常,訓練有素的部隊,要同這樣的軍隊對陣,沒有一支精練的部隊怎麼能行?自從覆滅永曆、平定雲貴土司後,軍隊處于休整狀態,但吳三桂卻令士兵刀不入庫、劍不進鞘,督促將士加緊練兵備戰。

當時的軍隊以馬為重要戰爭手段,為對付以騎射善長的滿洲八旗,吳三桂在原先關寧鐵騎為班底的基礎上,建立了一支英勇善戰的鐵甲騎兵,視為對付清軍的一張王牌。

為擴充實力,增加兵源,吳三桂早在鎮藩雲貴以前就奉行招降納叛的策略。自引清軍入關之日起,就對李自成農民軍實行「捕獲之人,撫而不殺」的政策。使得不少農民軍或被迫棄戈投降,或見勢不妙繳械歸附,成為吳三桂實力的重要兵力補充。僅李自成農民軍就為他輸送了數萬人馬,此後在進軍川雲貴的戰爭中,又招撫收降了另一支張獻忠部和故明遺將,大量將兵相繼歸附吳三桂。

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吳三桂一次就編了降兵一萬二千人,他將他們分為十營,其中分為忠勇左、右、中、前、後五營,義勇左、右、中、前、後五營。每營設總兵管一員、游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統率全營一千二百名軍士。清政府接受了吳三桂建議增這十營兵,實際上就成了吳三桂編外的輔助軍隊。

吳三桂在平定雲貴土司的戰爭中,對收服的數量眾多的士兵,採取剿撫兩面手法,對他們進行特殊的訓練,使他們成為一支強悍蓋世的勁旅,且在以後的反清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即吳三桂「其勇如飛,其戰無敵」的苗兵。

對於雲南練兵的事,早有密探報知朝廷,再由軍機大臣報于皇上得知。康熙風聞吳三桂在雲南招兵買馬,煉銅冶鐵這件事之後,立即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視。

山雨欲來風滿樓,康熙深知撤除三藩是他的既定方針,但在矛盾還沒有完全激化的情況下,他還要爭取時間,積聚糧餉,護軍備戰,一方面具有威懾三藩的武裝力量,武力迫使三藩王交出兵權,力爭和平解決,使百姓免遭生靈塗炭之苦;另一方面,實在不行要硬打的話,他也不致于被動挨打,保持主動地位。

為了儘快弄清事實真相,瞭解吳三桂的確切動態以便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康熙決定派大臣吳丹以賞賜吳藩將士弓箭為名,前往雲南勘探。

雲南的吳三桂心中有鬼,自然神經比康熙還過敏。一有任何風吹草動,便召集手下謀士分析研究,以防上當受騙。此次當他聽說朝廷派人賞箭後,心裡早猜到了八九分。此之為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馬上讓人召來胡國柱、夏國相、馬寶等人,給他們分派了任務,作了周密的部署,讓他們將那些訓練有素的精壯,尤其是精悍的苗人敢死隊隱匿起來,躲進預先選定的深山裡,而將老弱病殘及訓練的新募軍兵陣列于校場,以備欽差大臣的檢閲,吳三桂等人要玩瞞天過海的把戲。

吳丹一行剛踏入雲南省境,吳三桂便已派出兵馬,全副執仗,前來迎接。


  

這一日,將到昆明,只聽得隊中吹起號角,一名軍官報道:「平西王來迎駕欽差大人。」

只見一隊隊士兵鎧甲鮮明,騎着高頭大馬,馳到跟前,一齊下馬,排列兩旁。爆竹聲中,數百名身穿紅袍的少年童子手執旌旗,引着一名將軍來到軍前。一名贊禮官高聲叫道:「奴才平西王吳三桂,參見欽差大人。」

吳丹仔細打量吳三桂,見他身材魁梧,一張紫膛臉,鬚髮白多黑少,年紀雖老,仍是步履矯健,高視闊步走來。吳丹心道:「數年不見,吳三桂還是這等模樣,根本不像傳揚中所說的年老體衰之貌,老態龍鍾之感。」

吳三桂快步走到吳丹乘坐的車前,跪倒磕頭。

「平西親王免禮。”吳丹下車攙扶起吳三桂,哈哈一笑,拉住他的手,說道:“王爺客氣,快免了這些虛禮俗套。」

吳三桂畢恭畢敬,說道:「小王久仰大人英名,今後還要大人維持。如蒙不棄,咱門一切就像自己家人一般便是。」

吳丹聽他說話帶有幾分揚州口音,心中頓時增添些許親近之感,說道,「真想不到,我們可是同鄉哪。」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