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太平廣記 三 - 59 / 150
中國古代史類 / 李昉 / 本書目錄
  

太平廣記 三

第59頁 / 共150頁。

 大小:

 第59頁

朗讀:

後漢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高才過人,性聰,明天象,善書。累拜侍中,出為河間王相,年六十二。昔建州滿城縣山有獸名「駭神」,豕身人首,狀貌醜惡,百鬼惡之。好出水邊石上,平子往寫之,獸入水中不出。或雲,此獸畏寫之,故不出。遂去紙筆,獸果出。平子拱手不動,潛以足指畫之。今號巴獸潭。(出郭氏《異物誌》)

【譯文】


  

後漢的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才高過人,生性聰慧,通曉天象,擅長書法,多年官任郎中,後來出任河間王相,享年六十二歲。以前,建州滿城縣山中出現一隻怪獸名叫「駭神」。人頭豬身,長相非常醜惡,各種山神鬼怪都厭惡它。這種怪獸在水邊石頭上出現,張衡前去山中想將它畫下來。他來到水邊取出紙筆後,怪獸又不出來了。有人說:"這只怪獸懼怕畫它,因此不出來了。於是張衡收起紙筆,雙手交叉着放在胸前,一動也不動,怪獸果然出來了。張衡悄悄用腳指將它畫下來。這幅畫現在有人稱它為《巴獸潭》。

徐邈

魏徐邈字景山,性嗜酒,善畫。魏明帝游洛水,見白獺愛之,不可得。邈曰:「獺嗜鯔魚,乃不避死。」遂畫板作鯔魚,懸岸。群獺競來,一時執得。帝嘉嘆曰:「卿畫何其神也。」答曰:「臣未嘗執筆,所作者自可庶幾。」(出《齊諧記》)

【譯文】

魏徐邈,字景山,好喝酒,擅長繪畫。魏明帝游賞洛水,看見從水中出來一隻白獺。明帝非常喜愛它而又不能捉到它。徐邈說:「獺喜歡吃鯔魚,見到鯔魚不怕死地搶着吃。」之後,他就在畫板上畫上鯔魚掛在岸邊,果然引得群獺爭相來食,終於捉到一隻白獺。明帝讚歎地說:「徐卿你畫的鯔魚簡直都神了,竟能將白獺引來!」徐邈回答說:「我不常執筆繪畫。我作的畫,都跟這幅鯔魚差不多。」

曹不興

謝赫云:「江左畫人吳曹不興,運五千尺絹畫一像,心敏手疾,須臾立成。頭面手足,胸臆肩背,無遺失尺度。此其難也,唯不興能之。」陳朝謝赫善畫,嘗閲秘閣,嘆伏曹不興所畫龍首,以為若見真龍。(出《尚書故實》)

【譯文】

謝赫說:「江左吳地有個畫人叫曹不興,在五千尺闊的絹上畫人像,心想手到不一會兒就畫好了。畫上的人物頭、臉、手、腳、胸膛、兩肩、脊背,都非常合乎比例。這是很難做到的,只有曹不興能畫到這種程度。」陳朝謝赫也擅長作畫,有一次他悄悄走進曹不興作畫的秘室中,看到曹不興畫的一隻龍頭,栩栩若生,以為自己看到的是一隻真龍頭。謝赫歎服不已。

衛協

晉衛協。《抱朴子》云:「衛協、張墨、併為畫聖。孫鴻之《上林苑圖》,協蹤最妙。又《七佛圖》,人不敢點眼睛。」愷之論畫雲,《七佛》與《烈女》,皆協之跡,壯而有情勢。《毛詩北風圖》亦協手,巧密於情思。「此畫短卷,長裝八分。張彥遠題雲,元和,宗人惟素將來,余大父答以名馬精絹二百匹,惟素後卻又將貨與韓愈。韓之子昶借與相國段文昌,卻以模本歸於昶。會昌元年見段家本。後於襄州從事見韓家本。謝赫雲,」古畫皆略,至此始精。六法頗為兼善,雖不備該形似而有氣韻,陵跨群雄。曠代絶筆。在第一品曹不興下,張墨、荀勖上。"(出《名畫記》)

【譯文】

晉人衛協。《抱撲子》說:「衛協、張墨、並列為畫聖。孫鴻收藏的《上林苑圖》,是衛協畫作中最好的一幅。還有《七佛圖》,畫上的人物都不敢給他們畫上眼睛。恐怕點上後,人物活了以後從畫上走下來。」顧愷之評論畫說:「《七佛圖》與《烈女圖》都是衛協的真跡,人物壯美而情趣盎然。《毛詩北風圖》也出自衛協之手,構思的奇巧在於表現人物的情態上。」這是一幅短卷,長裝八分。張顏遠題字:「唐憲宗元和年間,同族人惟素要將這幅畫賣給我家,我的祖父答應用名馬,精絹二百匹買這幅畫。後來,惟素又將這幅畫賣給了韓愈。韓愈的兒子韓昶,借給了相國段文昌。段文昌留下了真跡,卻將摹本還給了韓昶。會昌元年,見到了段文昌家中收藏的真本,後來又在襄州從事那裡見到了韓家摹本。」謝赫說:「古人的畫都很粗糙,到了衛協才開始精美起來。作畫的六種技法比較全面地運用了,而且日漸精熟。衛協的畫雖然還沒有達到形神兼備的程度,卻已經超越了以前的諸位畫師,是世間從來未有過的繪畫精品。他的作品在畫壇第一名家曹不興之下,在張墨、荀勖之上。」


  
王獻之

晉王獻之字子敬,少有盛名,風流高邁。草隷繼父之美,妙于畫。桓溫嘗請畫扇,誤落筆,就成烏駮悖牛,極妙絶。又書《駁牛賦》于扇上,此扇義熙中猶在。(出《名畫記》)

【譯文】

晉王獻之,字子敬,年輕時就負有盛名,風流豪邁,草書、隷書繼承他父親王羲之的風格,更擅長作畫。桓溫曾經請他畫扇面,下筆有誤,就着這一錯筆而畫出一頭烏斑母牛,畫極好。又作一首《斑牛賦》,寫在扇子上。這把扇子,義熙年間還有呢。

顧愷之

晉顧愷之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人。多才氣,尤工丹青,傅寫形勢,莫不妙絶。謝安謂長康曰:「卿畫自生人已來未有。」又云:「卿畫蒼蒼,古來未有。」曾以一櫥畫暫寄桓玄,皆其妙跡所珍秘者,封題之。其後玄聞取之,誑雲不開。愷之不疑被竊,直云:「妙畫通神,變化飛去,猶人之登仙也。」愷之有三絶:才絶、畫絶、痴絶。又嘗悅一憐女,乃畫女于壁,當心釘之。女患心痛,告于長康,康遂拔釘。乃愈。又嘗欲寫殷仲堪真,仲堪素有目疾,固辭。長康曰:「明府無病,若明點瞳子,飛白拂上,便如輕雲蔽日。」畫人物,數年不點目睛。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貌,正在阿堵之中。」又畫裴楷真,頰上乃加三毛。云:「楷俊郎,有鑒識。具此,觀之者定覺殊勝。」嵇康贈以四言詩,畫為圖。常云:「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又畫謝幼輿于一岩中,人問其故。云:「一丘一壑,此(明抄本此字上有謂之二字)子宜置岩壑中。」長康又嘗于瓦棺寺北殿內畫維摩居士,畫畢,光輝月餘。《京師寺記》雲,興寧中,瓦棺寺初置僧眾,設剎會,請朝賢士庶宣疏募緣。時士大夫莫有過十萬者,長康獨注百萬。長康素貧,眾以為大言。後寺僧請勾疏,長康曰:「宜備一壁。」閉戶不出(不出原作往來,據明抄本改)一月餘,所畫維摩一軀工畢。將欲點眸子,乃謂僧眾曰:「第一日觀者,請施十萬;第二日觀者,請施五萬;第三日觀者,可任其施。」及開戶,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及百萬。劉義慶《世說》雲,桓大司馬每請長康與羊欣講論畫書,竟夕忘疲。(出《名畫記》)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