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漢文 - 168 / 225
古典散文類 / 漢人 / 本書目錄
  

全漢文

第168頁 / 共225頁。

 大小:

 第168頁

朗讀:

皇考廟上序於昭穆,非正,禮宜毀。(《漢書·韋玄成傳》:諫大夫尹更始等十八人以為。)

☆張忠


  

忠一作中,字子戇,鉅鹿人。為東平相。建始末入為少府,代尹忠為御史大夫。陽朔初卒官。

○奏免王尊

尊暴虐不改,外為大言,倨姍上,威信日廢,不宜備位九卿。(《漢書·王尊傳》:禦大夫中奏云云,尊坐免。)

●卷四十七

☆何武

武字君公,蜀郡郫人。元帝初以射策甲科為郎。永光初遷令,免。河平末舉賢良方正對策,拜諫大夫,遷揚州刺史。

陽嘉初入為丞相司直,拜清河太守,免。元延中徵為諫大夫,遷兗州刺史,入為司隷校尉,徙京兆尹,左遷楚內史,遷沛郡太守,復入為廷尉。綏和初代孔光為御史大夫,改大司空,封汜鄉侯,免。元壽初復征為御史大夫,徙前將軍。

平帝初坐與公孫祿互相稱舉免。尋為王莽所誣自殺,謚曰剌侯。

○上封事薦辛慶忌

虞有宮之奇,晉獻不寐;衛青在位,淮南寢謀。故賢人立朝,折衝厭難,勝於亡形。《司馬法》曰:「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夫將不豫設,則亡以應卒;士不素厲,則難使死敵。

是以先帝建列將之官,近戚主內,異姓距外,故奸軌不得萌動而破滅,誠萬世之長冊也。光祿勛慶忌行義修正,柔毅惇厚,謀慮深遠。前在邊郡,數破敵獲虜,外夷莫不聞。乃者大異並見,未有其應。

加以兵革久寢。《春秋》大災未至而豫禦之,慶忌宜在爪牙官以備不虞。(《漢書·辛慶忌傳》:時數有災異,丞相司直何武上封事。)

○上書薦傅喜

喜行義修,忠誠憂國,內輔之臣也,今以寢病,一旦遣歸,眾庶失望,皆曰傅氏賢子,以論議不合於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為國恨之。忠臣,社稷之衛,魯以季友治亂,楚以子玉輕重,魏以無忌折衝,項以范增存亡。故楚跨有南土,帶甲百萬,鄰國不以為難,子玉為將,則文公側席而坐,及其死也,君臣相慶。百萬之眾,不如一賢,故秦行千金以間廉頗,漢散萬金以疏亞父。

喜立於朝,陛下之光輝,傅氏之廢興也。(《漢書·傅喜傳》:哀帝即位,喜為右將軍,傅太后不欲令喜輔政。上於是賜喜以光祿大夫養病,大司空何武、尚書令唐林皆上書言。)

○奏置三公官

古者民樸事約,國之輔佐必得賢聖,然猶則天三光,備三公官,各有分職。今末俗之弊,政事煩多,宰相之材不能及古,而丞相獨兼三公之事,所以久廢而不治也。宜建三公官,定卿大夫之任,分職授政,以考功效。(《漢書·朱博傳》)

○奏置州牧

古選諸侯賢者以為州伯,《書曰》:「咨十有二牧」,所以廣聰明,燭幽隱也。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統,選第大吏,所薦位高至九卿,所惡立退,任重職大。《春秋》之義,用貴治賤,不以卑臨尊。刺史位下大夫,而臨二千石,輕重不相準,失位次之序。

臣請罷刺史,更置州牧,以應古制。(《漢書·朱博傳》:何武為大司空,與丞相方進共奏言。)

○奏請內史如都尉

往者諸侯王斷獄治政,內史典獄事,相總綱紀輔王,中尉備盜賊。今王不斷獄與政,中尉官罷,職並內史,郡國守相委任,所以壹統信,安百姓也。今內史位卑而權重,威職相逾,不統尊者,難以為治。臣請相如太守,內史如都尉,以順尊卑之序,平輕重之權。

(《漢書·何武傳》:武為御史大夫,司空與丞相方進共奏言,制曰可。以內史為中尉。)

○華陰守丞嘉

嘉,史不著其姓,元帝時為華陰守丞。

○上封事薦朱雲


  
治道在於得賢,御史之官,宰相之副,九卿之右,不可不選。平陵朱雲,兼資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試守御史大夫,以盡其能。(《漢書·朱雲傳》)

☆朱雲

雲字游,魯人。居平陵。元帝時為博士,遷杜陵令。坐故縱亡命,會赦舉方正,為槐裡令,下獄,減死為城旦。

成帝世不復仕,年七十餘,終於家。

○上疏劾韋玄成

丞相韋玄成,容身保位,亡能往來。(《漢書·朱雲傳》)

☆侯應

應,建昭中為郎中。

○對問罷邊備事狀

周秦以來,匈奴暴桀,寇侵邊境,漢興,尤被其害。臣聞北邊塞至遼東,外有陰山,東西千餘裡,草木茂盛,多禽獸,本冒頓單於依阻其中,治作弓矢,來出為寇,是其苑囿也。至孝武世,出師征伐,斥奪此地,攘之於幕北。建塞徼,起亭隧,築外城,設屯戍以守之,然後邊境得用少安。

幕北地平,少草木,多大沙,匈奴來寇,少所蔽隱,從塞以南,徑深山谷,往來差難。邊長老言,匈奴失陰山之後,過之未嘗不哭也。如罷備塞戍卒,示夷狄之大利,不可一也。今聖德廣被,天覆匈奴,匈奴得蒙全活之恩,稽首來臣。

夫夷狄之情,困則卑順,強則驕逆,天性然也。前以罷外城,省亭隧,今裁足以候望通烽火而已。古者安不忘危,不可復罷,二也。中國有禮義之教,刑罰之誅,愚民猶尚犯禁,又況單於,能必其眾不犯約哉!三也。

自中國尚建關梁以制諸侯,所以絶臣下之覬欲也。設塞徼,置屯戍,非獨為匈奴而已,亦為諸屬國降民,本故匈奴之人,恐其思舊逃亡,四也。近西羌保塞,與漢人交通,吏民貪利,侵盜其畜產妻子,以此怨恨,起而背畔,世世不絶。今罷乘塞,則生易分爭之漸,五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