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地方東南四十里接近大河,一道河流肥沃了平衍的兩岸,多米,多橘柚。西北二十里後,即已漸入高原,近抵苗鄉,萬山重疊。大小重疊的山中,大杉樹以長年深綠逼人的顏色,蔓延各處。一道小河從高山絕澗中流出,彙集了萬山細流,沿了兩岸有杉樹林的河溝奔駛而過,農民各就河邊編縛竹子作成水車,引河中流水,灌溉高處的山田。河水長年清澈,其中多鱖魚,鯽魚,鯉魚,大的比人腳板還大。河岸上那些人家裡,常常可以見到白臉長身見人善作媚笑的女子。小河水流環繞「鎮筸」北城下駛,到一百七十里後方匯入辰河,直抵洞庭。
這地方又名鳳凰廳,到民國後便改成了縣治,名鳳凰縣。辛亥革命後,湘西鎮守使與辰沅道皆駐節在此地。地方居民不過五六千,駐防各處的正規兵士卻有七千。由於環境的不同,直到現在其地綠營兵役制度尚保存不廢,為中國綠營軍制唯一殘留之物。
我就生長到這樣一個小城裡,將近十五歲時方離開。出門兩年半回過那小城一次以後,直到現在為止,那城門我還不再進去過。但那地方我是熟習的。現在還有許多人生活在那個城市裡,我卻常常生活在那個小城過去給我的印象裡。
第一部分 從文自傳第
2節 我的家庭
鹹同之季,中國近代史極可注意之一頁,曾左胡彭所領帶的湘軍部隊中,筸軍有個相當的位置。統率筸軍轉戰各處的是一群青年將校,原多賣馬草為生,最著名的為田興恕。當時同伴數人,年在二十左右,同時得到滿清提督銜的共有四位,其中有一沈洪富,便是我的祖父。這青年軍官二十二歲左右時,便曾作過一度雲南昭通鎮守使。同治二年,二十六歲又作過貴州總督,到後因創傷回到家中,終於在家中死掉了。這青年軍官死去時,所留下的一分光榮與一份產業,使他後嗣在本地方佔了個較優越的地位。祖父本無子息,祖母為住鄉下的叔祖父沈洪芳娶了個苗族姑娘,生了兩個兒子,把老二過房作兒子。照當地習慣,和苗族所生兒女無社會地位,不能參預文武科舉,因此這個苗女人被遠遠嫁去,鄉下雖埋了個墳,卻是假的。我照血統說,有一部分應屬於苗族。我四五歲時,還曾到黃羅寨鄉下去那個墳前磕過頭。到一九二二年離開湘西時,在沅陵才從父親口中明白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