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太平廣記 一 - 254 / 334
中國古代史類 / 李昉 / 本書目錄
  

太平廣記 一

第254頁 / 共334頁。

 大小:

 第254頁

朗讀:

嬰母者,姓諶氏,字曰嬰,不知何許人也。西晉之時,丹陽郡黃堂觀居焉,潛修至道。時人自童幼逮衰老見之,顏狀無改。眾號為嬰母。因入吳市,見一童子,年可十四五。前拜于母云:「合為母兒。」母曰:「年少自何而來?拜吾為母,既非其類,不合大道。」童子乃去。月餘,又吳市逢有三歲孩子,悲啼呼叫。倏遇諶母,執母衣裾曰:「我母何來?」母哀而收育之,逾于所生。既長,明穎孝敬,異於常人。冠歲以來,風神挺邁,所居常有異雲氣,光景彷彿,時說蓬萊閬苑之事。母異之,謂曰:「吾與汝暫此相因。汝以何為號也?」子曰:「昔蒙天真盟授靈章,錫以名品,約為孝道明王。今宜稱而呼之矣。」遂告母修真之訣曰:「每須高處玄台,疏絶異黨,修閒丘阜,餌順陽和,靜夷玄圃,委鑒前非。無英公子、黃老《玉書》、大洞《真經》、豁落七元、太上隱言之道可致。晏息以流霞之障,睠眄乎文昌之台,得此道者,九鳳齊唱,天籍駭虛,竦身禦節,入景浮空,龍車虎旗,遊遍八方矣。母宜寶之。」一旦,孝道明王漠然隱去,母密修道法,積數十年,人莫知也。其後吳猛、許遜自高陽南遊,詣母,請傳所得之道,因盟而授之,孝道之法,遂行江表。閒日每告二子曰:「世雲昔為遜師。今玉皇譜之中,猛為御史,而遜為高明大使,總領仙籍五品已遷。又所主十二辰,配十二國之分野。遜領玄枵之野,于辰為子;猛統星紀之邦,于辰為醜。許當居吳之上,以從仙階之等降也。」又數年,有雲龍之駕,千乘萬騎來迎,諶母白日昇天。今洪州高安縣東四十里,有黃堂壇靜,即許君立祠朝拜聖母之所。其升天事蹟,在丹陽郡中,後避唐宣宗廟諱,鐘陵祠號為諶母。其孝道之法,與靈寶小異。豫章人世世行之。(出墉城《集仙錄》)

【譯文】


  

嬰母姓諶,字叫嬰,不知道是哪裡人。西晉的時候,在丹陽郡黃堂觀居住,當時的人自從幼年、壯年一直到衰老都見到她,而她的容顏、狀態卻沒有改變。眾人稱她為嬰母。有一次,她進吳市買東西,見到一個小孩,年齡大約十四五歲。這個小孩走到諶母面前下拜,說:「我應當作您的兒子。」諶母說:「年少之人,從什麼地方來,拜我為母親,既然不是同類,不合乎大道。」那個小孩就走了。一個多月以後,諶母又在吳市遇到了一個三歲孩子,這小孩兒又呼又叫,哭得很悲傷。突然遇到諶母,就拉住諶母的衣襟,說:「我母親從哪來?」諶母可憐他,就收養撫育他,超過對自己親生兒子。這個小孩長大以後,既聰明又孝敬,與平常人不同。成年以後,風度神情極其豪邁,他居住的地方常常有特殊的雲氣,只是光影不真切。他還常說些蓬萊閬苑的事情。諶母覺得他很奇異,就對他說:「我和你暫時在這裡互相依靠,你用什麼作為稱號呢?」那個孩子說:「從前承蒙天真讓我盟誓,傳授給我靈章,賜給我名號品級,稱我為孝道明王,如今應當用這個名號稱呼我。」於是告訴諶母修真的訣竅,他說:「總須處于高高的玄台之上,與同我們不同道的人疏遠斷絶關係,到山丘上去修閒,引順陽和,在玄圃平和靜修,明辨以前的錯誤並引以鑒,這樣,無英公子、黃老《玉書》、大洞《真經》、豁落七元、大上隱玄之道就可以得到。晚上睡覺用流霞作屏障,眷顧着文昌之台。獲得這種道的人,能讓九鳳齊唱,天籍駭虛,聳身奉節,入景浮空,駕龍車擎虎旗而通游八方了。您應該珍惜它。」有一天,孝道明王無聲無息地隱身而去,諶母秘密地按道法修行,堅持了幾十年,沒有人知道這件事。其後吳猛、許遜從高陽向南雲遊,拜訪了諶母,請諶母把所得之道傳給他們,於是盟誓之後就傳給他們,孝道之行便在江東傳播開來。諶母閒暇的時候經常告訴兩個人說:「世雲從前是許遜的老師,現在玉皇的玄譜中,吳猛為御史,而許遜為高明大使,總領仙籍在五品以下的。又主管十二時辰,分配十二國的分野。許遜分領玄枵之野,以辰為子;吳猛統領星紀之邦,以辰為醜。許遜應當位居吳猛之上,以順應仙階的等級差別。」又過了幾年,有雲龍車駕、千乘萬騎來迎諶母,諶母遂白日昇天。如今洪州高安縣東四十里,有座黃堂觀,就是許遜立祠朝拜聖母的地方。她升天的事蹟,在丹陽郡中流傳。後來為了避唐宣宗的廟諱,鐘陵祠稱為諶母祠。其孝道之法,與靈寶略有差異,豫章的人世世代代修行它。

盱母

盱母者,豫章人也。外混世俗,而內修真要。常云:「我千年之前,曾居西山,世累稍息,當歸真於彼。」其子名烈,字道微。少喪父,事母以孝聞。家貧,而營侍甘旨,未嘗有闕,鄉裡推之。西晉武帝時,同郡吳猛、許遜,精修通感,道化宣行。居洪崖山,築壇立靜。猛既去世,遜即以寶符、真籙拯俗救民。遠近宗之。遜仕B州為記室,後每朔望還家朝拜。人或見其乘龍,往來徑速,如咫尺耳。盱君淳篤忠厚,遜委用之,即與母結草于遜宅東北八十餘步,旦夕侍奉,謹願恭肅,未嘗有怠。母常于山下採擷花果,以奉許君。君惜其誠志,常欲拯度之。元康(康原作慶,據墉城《集仙錄》改)二年壬子八月十五日,太上命玉真上公崔文子、太玄真鄉瑕丘仲,冊命征拜許君為九州都仙大使高明主者,白日昇天。許謂道微及母曰:“我承太帝之命,不得久留。汝可後隨仙輿,期于異日。母子悲不自勝,再拜告請,願侍雲輦。君許之,即賜靈藥服之,躬稟真訣,於是午時從許君升天。今壇井存焉。鄉人不敢華繕,蓋盱君母子儉約故也。世號為盱母井焉。(出《集仙錄》)

【譯文】


  
盱母是豫章人。她在外表上混同於世俗之人,而在內心裡卻在修習玄真要訣。她常說:「我在一千年前曾住在西山,世上的牽累稍稍停止,應該在那裡回歸真境。」她的兒子叫盱烈,字道微。道微小時候失去了父親,奉侍母親,以孝順出名。他家裡貧窮,然而他置辦的侍奉母親的香甜食品,從不曾有過短缺。鄉裡之人很推重他。西晉武帝時,與她同郡的吳猛、許遜精誠修煉,感動上天,道化盛行。住在洪崖山,築造玄壇,設立靜室。吳猛去世之後,許遜就用寶符、真籙拯救世俗的百姓,遠近的人都很尊崇他。許遜做官任某州的記室。後來每當舊曆初一和十五,他便回家朝拜。有人看見他乘着龍,往來徑直迅速,象近在咫尺一般。盱君淳樸誠信忠厚,許遜僱用他,他就與母親一起在許遜宅院東北八十餘步的地方居住以報恩,從早到晚侍奉着,神情鄭重,態度恭敬嚴肅,不曾有過倦怠。盱母還經常在山下採摘花果,用來奉送許遜。許遜憐惜她誠懇的心志,常常想拯救度引她。元康二年壬子八月十五日,太上老君命玉真上公崔文子、太玄真鄉瑕丘仲,憑冊書下令徵召許君,拜為九州都仙大使高明主者,白日昇天。許遜對道微及盱母說:「我奉太帝的命令,不能久留。你們可以隨仙輿之後,期待將來成仙。」母子悲傷得不能自禁,拜了又拜,哀告請求,願隨許遜而去侍奉於雲輦左右。許遜答應了他們母子的請求,就賜給他們靈藥讓他們服下,親自傳授真訣,於是在午時跟着許遜升天而去。如今壇井還在,鄉人不敢修繕得太華麗,原因是盱君母子儉樸的緣故。世人稱壇井為盱母井。

杜蘭香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