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隋唐演義 - 279 / 317
古典小說類 / 褚人穫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隋唐演義

第279頁 / 共317頁。

幸天子寬仁,不即督過,大人宜便星馳入朝謝罪,則上下猜疑盡釋,讒口無可置喙,身名俱泰,爵位永保,豈不善哉!昨又奉聖諭云:華清宮新設泉湯,專待爾父來就浴,彷彿往時耍戲洗兒之寵,此尤極荷天恩之隆渥也。況男婚事已畢,而定省久虛,渴思仰睹慈顏,少中子婦之誠心。不孝男慶宗,書啟到日,即希命駕。

祿山看了書信,詢來使道:「吾兒無恙否?」


  

使者回說道:「奴輩出京時,我家大爺安然無事;但于路途之間,聞說門客李超,犯罪下獄。又聞人傳說,近日宮裏邊,有什麼事情發覺了,大爺已被朝廷拘禁在那裡,未知此言何來?」

祿山道:「我這裡也是恁般傳說,此言必有來由。」

因又密問道:「你來時,貴妃娘娘可有甚密旨着你傳來麼?」

使者道:「奴輩奉了大爺之命,賫着書未停就走,並不聞貴妃娘娘有甚旨意。」

安祿山聞言,愈加驚疑。看官,你道楊妃是有心照顧他安祿山的,時常有私信往來,如何這番卻沒有?蓋因安慶宗遵奉上命,立逼着他寫書遣使,楊妃不便夾帶私信,心中雖甚欲祿山入京相敘,只恐他身入樊籠,被人暗算。若竟不來,又恐天子發怒,因欲密遣心腹內侍,寄書與祿山,教他且勿親自來京,只急急上表謝罪便了。書已寫就,怎奈楊國忠已先密地移檄范陽一路,關津驛遞所在,說邊防宜慎,須嚴察往來行人,稽查奸細。楊妃有密信不敢發,探問如此,深怕嫌疑,是非之際,倘有泄露,非同小可,因此遲疑未即遣使。這邊安祿山不見楊貴妃有密信來,只道宮中私事發覺之說是真,想道:「若果覺察出來,我的私情之事,卻是無可解救處。今日之勢,且不得不反了!」遂與部下心腹孔目官太仆丞嚴莊、掌書記屯田員外郎高尚、右將軍阿史那承慶等三人,密謀作亂。

嚴莊、高尚極力攛掇道:「明公擁精兵,據要地,此時不舉大事,更待何時?」

祿山道:「我久有此意,只因聖上待我極厚,侯其晏駕,然後舉動耳。」

嚴莊道:「天子今已年老,荒于酒色,權奸用事,朝政時錯,民心離散,正好乘此時舉事,正可得計。若待其晏駕之後,新君即位,苟能用賢去佞,勵精圖治,則我不但無釁可乘,且恐有禍患之及。」

阿史那承慶道:「若說禍患,何待新君,只目下已大可虞。但今不難於舉事,而難於成事,須要計出萬全,庶幾一舉而大勛可以集。」

高尚道:「今國家兵制日壞,武備廢馳,諸將帥雖多,然權奸在內,使不得其道,必不樂為之用,徒足以僨事衛。我等只須同心協力,鼓勇而行,自當所向無敵,不日成功,此至萬全之策耳!」祿山大喜,反志遂決。


  
次日,即號召部下大小將士,畢集於府中。祿山戎服帶劍,出坐堂上,卻先詐為天子敕書一道,出之袖中,傳示諸將說道:「昨者吾兒安慶宗處有人到來,傳奉皇帝密敕,着我安祿山統兵入朝,誅討奸相楊國忠,公等務當努力同心,助我一臂之力,前去掃清君側之惡;功成之後,爵賞非輕,各宜努力。」

諸將聞言,愕然失色,面面相覷,不敢則聲。嚴莊、高尚、阿史那承慶三人,按劍而起,對著眾人厲聲說道:「天子既有密敕,自應奉敕行事,誰敢不遵!」祿山亦按劍厲聲道:「有不遵者,即治以軍法。」

諸將平日素畏祿山凶威,又見嚴莊等肯出力相助,便都不敢有異言。祿山即刻遂發所部十五萬眾兵卒,反自范陽,號稱二十萬。即日大饗軍將,使范陽節度副使賈循守范陽,平盧副使呂知誨守平盧,又令別將高秀岩守大同。其餘諸將,俱引兵南下,聲勢浩大。此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事也。後人有詩嘆云:番奴反相人曾說,天子偏雲是赤心。沒道豬龍難致而,也能驟使水淋淋。

原來當初宰相張九齡在朝之時,曾說過安祿山有反相,若不除之,必為後日心腹之患,玄宗不以為然。又嘗于勤政樓前,陳設百戲,召祿山觀之。玄宗坐在一張大榻上,即命祿山坐于榻旁,一樣的朝外坐著,皇太子倒坐在下面。少頃,玄宗起身更衣,太子隨至更衣之處,密奏說道:「歷觀古今,從未有君與臣南面井坐而間戲者,父皇寵待祿山,毋乃太過乎?眾人屬目之地,恐失觀瞻。」

玄宗微笑道:「傳聞祿山,外人都說他有異相,吾故此讓之耳!」祿山侍宴嘗在於宮中,醉而假寐,宮人們竊而窺之,只見其身變為龍,而其首卻似豬,因大奇異,密奏于玄宗知道。玄宗略無疑忌,以為此豬龍耳,非興雲致雨之物,不足懼也,命以金鷄帳張之。那知他到今日,卻是大為國家禍患。所以後人作詩,言及此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