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為感謝宋之問,武三思遂封了宋一個鴻臚主簿的職位。宋的命運,就這樣通過出賣朋友而得到了改變,不過這只能是暫時的。
幾年之後的一天,唐睿宗站在窗口望着終南山,驀地想起了宋之問,他覺得宋之問的一生處處鑽營,是有大罪的,遂下令宋自盡。
我看到的一份資料是這樣記錄的:到唐桂州去宣佈賜死之命的大臣傳達了唐睿宗的指示以後,宋之問渾身抖動,虛汗翻滾。看到這裡,我不禁說:可憐,應該! 到自己現在所遭遇的挫折與壓抑,感慨萬千,蒼涼而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吟詠這首詩,我彷彿看到了北方無邊無際的原野,原野上的風,風推着的人,而這個人胸懷大志而報國無門的悲痛。
這首詩永恆的魅力在於,它不但表現了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哀傷,而且表現了宇宙之大,人類之小,人類的無力與無助。
在陳子昂三十八歲那年,他以父親患病為由辭職回到故鄉梓州射洪。縣令段簡認為陳子昂是發達之人,便想敲詐發財,辦法是給陳子昂製造了一個冤案。為求安寧,陳子昂不得不給縣令二十萬錢,但縣令卻嫌太少,遂將陳子昂投入監獄,迫害致死。
我非常喜歡陳子昂的詩,也喜歡陳子昂其人。他身材矮小,相貌肅靜,這一點我們很相似,他性格耿直,脾氣急躁,這一點也很相似,惟他是傑出的詩人而我碌碌無為。不過我和他並不隔阻,我和他有的是貫通之處。我想,如果我和陳子昂相遇,那麼將一定會成為朋友的,只是這要在我到九泉之後了。
七
在陳子昂出生十八年之後,張九齡來到人間。那年是公元
678年,那年發生的災難事件是,唐軍敗給了吐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這首詩是思念情人的,但情人是誰,是怎樣的一個情人,卻成了千古之謎。它意境雄渾,氣韻流暢,確實是高妙之詩。
在唐帝國有職務的詩人,算起來也不少,張九齡當宰相,顯然是級別極高的官員了。不幸的是,他在權力中心碰到了李林甫。
當時唐玄宗在為如何能廢黜太子而作難。廢黜太子,並不是太子犯了錯誤,無非是想立壽王為太子而已。壽王是武惠妃所生的,唐玄宗寵愛武惠妃,這就是立壽王為太子的全部理由。但唐玄宗的計劃卻受到了唐政府文武大臣的反對,張九齡認為,另立太子將會引起混亂,甚至將動搖天下的根本,當然也反對。
立壽王為太子遇到的障礙使武惠妃極其慌恐,然而這卻成了李林甫獻媚的機會。李林甫的思路是,在關鍵之際給武惠妃以幫助,武惠妃將一定會向唐玄宗美言他的,重要的是,如果立壽王為太子成功,那麼他今天的幫助將有可能在明天得到豐厚的回報。盤算之後,他便在暗中賄賂太監讓其向武惠妃傳遞他支持壽王的信息,並表示要保護壽王。武惠妃很感激,不過她也知道,李林甫的支持固然是必要和及時的,但李林甫卻顯然只有掌握了大的權力,其支持才能發揮大的作用。
於是她就為提拔李林甫而自覺工作了,而且立即見效。
有一天,唐玄宗詢問張九齡對李林甫的意見,張覺得做人要坦蕩和忠誠,不應該隱瞞自己的觀點,便指出李口蜜腹劍,非君子也。可唐玄宗卻不以為然,反而任命李林甫為禮部尚書,封晉國公。李林甫日益得勢,氣焰升騰,從而加緊了對張九齡的排斥。唐玄宗也竟能相信李林甫的譖言,並漸漸冷遇了張九齡,最後乾脆罷了他的政事。
公元
737年,負責監察工作的周子諒上疏要求彈劾官員牛仙客,這也是唐政府的一波權力之爭。周子諒在指控的報告之中,引用了一個讖語,不料讖語竟強烈地刺激了唐玄宗。唐玄宗一怒之下,放了牛仙客,轉而下令杖殺周子諒。
李林甫竊喜,因為他終於抓住了報復張九齡的把柄。他告訴唐玄宗,周子諒進監察部門是張九齡舉薦的,張九齡是周子諒的後台老闆。唐玄宗根本不作調查研究,便把張九齡貶謫到唐荊州地區去了。
這一年張九齡已經六十歲,他很清楚,自己離開了長安,就不能返回長安了。他悲憤交集,併為唐帝國擔憂。
在中國歷史上詩人擔任宰相併不多見。官員都由詩人構成,顯然是不合適的,但官員沒有良好的文化修養,卻是危險的。我以為,以進士及
第的途徑選拔官員,也許有種種弊端,但它卻能保證一個官員應該具備的知識積累。過去的奏章 在現在可以當散文欣賞,不過今天的檔案在明天充其量只是一些資料。
如此退化,豈不悲哉!
八
王之渙小張九齡七歲,是公元
688年出生的。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鸛雀樓在山西蒲州,登上鸛雀樓可以高瞻遠矚,還可以題詩。王之渙的這首詩,就是題于鸛雀樓的,它雄渾、壯闊、富於理趣。我想,鸛雀樓是會一毀再毀的,但王之渙的詩卻會永遠不朽。
王之渙的詩在當時就久經轟動,並總是為樂工所譜曲,為歌女所演唱。可惜詩不是鐵飯碗,甚至連瓷飯碗也不是,而且永遠不是。除了寫作詩,王之渙還需要一個工作,並通過工作實現自己的抱負。他具體的想法是到唐政府去工作,因為在當時,檢驗一個人是否成功,主要是看他的職務如何,而且有職務,才有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