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孟子 - 37 / 89
國學類 / 孟子 / 本書目錄
  

孟子

第37頁 / 共89頁。

 大小:

 第37頁

朗讀:

景春認為公孫衍、張儀能夠左右諸侯,挑起國與國之間的戰 爭,「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漢大丈夫.

孟子則認為公孫衍、張儀之流靠搖唇鼓舌、曲意順從諸侯的 意思往上爬,沒有仁義道德的原則,因此,不過是小人、女人,奉 行的是「委婦之道」,哪裡談得上是大丈夫呢?


  

孟子的說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過言「禮」來說明女子嫁 時母親的囑咐,由此得出「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這裡值得 我們注意的是,古人認為,妻道如臣道。臣對於君,當然也應該 順從,但順從的原則是以正義為標準,如果君行不義,臣就應該 勸諫。妻子對丈夫也是這樣,妻子固然應當)順從丈夫,但是,夫 君有過,妻也就當勸說補正。簡言之,應該是「和而不同」。只有 太監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問是非,以一味順從為原則,實際 上,也就是沒有了任何原則。

可見,「妾婦之道」還不能一般性地理解為婦人之道,而實實 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鋭的,對公孫衍、張儀之流可以說是 深惡痛絶了。

遺憾的是,雖然孟子對這種「以順為正」的妾婦之道已如此 痛恨,但兩千多年來,這樣的「妾婦」卻一直生生不已,層出不 窮。時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護,「妾婦」難存,但「妾婦 說」卻未必不存,甚或還在大行其道哩。   怎麼辦呢?

孟子的辦法是針鋒相對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這就是他 那流傳千古的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怎樣做到? 那就得「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就 還是回到儒學所一貫倡導的仁義禮智上去了。這樣做了以後,再 抱以「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的立身處世態度,也就 是孔子所謂「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論語·述而》)或孟子在 另外的地方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盡心 上》那就能夠成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孟子關於「大丈夫」的這段名言,句句閃耀着思想和人格力 量的光輝,在歷史上曾鼓勵了不少志士仁人,成為他們不畏強暴, 堅持正義的座右銘。  

直到今天,當我們讀這段書的時候,似乎仍然可以聽到他那 金聲玉振的聲音。



動機與效果的問題

【原文】

彭更①問曰:「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以傳食②于諸侯,不 以泰(3)乎?」

孟子曰:「非其道,則一章食不可受於人;如其道,則舜受堯 之天下,不以為泰——子以為泰乎?」

曰:「否。士無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④,以羡⑤補不足,則農有餘粟,女有餘布。 子如通之,則梓匠輪輿(6)皆得食于子。于此有人焉,人則孝,出則 悌,守先王之道,以待(7)後之學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輪 輿而輕為仁義者哉?」   曰:「梓匠輪輿,其志將以求食也;君子之為道也,其志亦將 以求食與?」

曰:「子何以其志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 志乎?食功乎?」

曰:「食志。」

曰:「有人于此,毀瓦畫漫(8),其志將以求食也,則子食之乎?」

曰:「否」

曰:「然則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註釋】   

①彭更:人名,孟子的學生。②傳食:指住在諸侯的驛舍(賓館)裡 接受飲食。傳,驛舍,相當於今天的賓館。③泰:同「太」,過分。 (4)通功易事:交流成果,交換物資。⑤羡:余,多餘。(6)梓匠輪輿: 梓人、匠人批木工;輪人、輿人指製造車輪和車箱的工人。 (7)待:同 「持」,扶持。 (8)墁(man):本義為粉刷牆壁的工具,這裡指新粉刷過的 牆壁。

【譯文】

彭更問道:「跟在身後的車幾十輛,跟隨的人幾百個,從這個 諸侯國吃到那個諸侯國,不是太過分了嗎?」


  
孟子說:「如果不正當,就是一籃子飯也不能夠接受;如果正 當,就是像舜那樣接受了堯的天下也不過分。——你說得過分 嗎?」

彭更說:「不,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覺得,讀書人不勞動而 白吃飯,是不對的。」

孟子說:「你如果不互通有無,交換各行各業的產品,用多餘 的來補充不足的,就會使農民有多餘的糧食沒人吃,婦女有多餘 的布沒人穿。你如果互通有無,那麼,木匠車工都可以從你那裡 得到吃的。比如說這裡有一個人,在家孝順父母,出門尊敬長輩, 奉行先王的聖賢學說,來培養後代的學者,卻不能從你那裡得到 吃的。你怎麼可以尊重木匠車工卻輕視奉行仁義道德的人呢?」

彭更說:「木匠車工,他們幹活的動機就是為了求飯吃。讀書 人研究學問,其動機也是為了求飯吃嗎?」

孟子說:「你為什麼以他們的動機來看問題呢?只要他們對你 有或績,應該給他們吃的,那就給他們吃的罷了。況且,你是論 動機給他們吃的呢?還是論功績給他們吃的呢?」

彭更說:「論動機。」

孟子說:「比如這裡有一個人,把屋瓦打碎,在新刷好的牆壁 上亂畫,但他這樣做的動機是為了弄到吃的,你給他吃的嗎?」

彭更說:「不。」

孟子說:「那麼,你不是論動機,而是論功績的了。」

【讀解】

這裡實際上牽涉到兩個方面的問題。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