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宋史 下 - 404 / 1087
歷史類 / 脫脫 / 本書目錄
  

宋史 下

第404頁 / 共1087頁。

 大小:

 第404頁

朗讀:

有楊芾者,亦同縣人,字文卿,性至孝,歸必市酒肉以奉二親,未嘗及妻子。紹興五年大饑,為親負米百里外,遇盜奪之不與,盜欲兵之,芾慟哭曰:「吾為親負米,不食三日矣。幸哀我。」盜義而釋之。

楊慶,鄞人。父病,貧不能召醫,乃刲股肉啖之,良已。其後母病不能食,慶取右乳焚之,以灰和藥進焉,入口遂差,久之乳復生。宣和三年,守樓異名其坊曰「崇孝」。紹興七年,守仇悆為之請。十二年,詔表其門,復之。悆曰:「韓退之作《鄠人對》,以毀傷支體為害義。而匹夫單人,身膏草莽,軌訓之理未宏,汲引之徒多闕,而乃行成於內,情發自天。使稍知詩書禮義之說,推其所存,出身事主,臨難伏節死義,豈減介之推、安金藏哉!」


  

陳宗,永嘉人。年十六,母蔡病篤,刲股為餌,病癒。已而復病不救,宗一慟而絶。郡守陸德輿云:「陳宗自毀其體,哀慟傷生,雖非孝道之正,而能為人所難為之事,亦天性之至。」官為合葬,榜曰「陳孝子墓」。

郭義,興化軍人。早游太學,以操尚稱。年四十餘,客錢塘,聞母喪,徒跣奔喪,每一慟輒嘔血。家貧甚,故人有所饋,不受。聚土為墳,手蒔松竹,而廬于其旁。甘露降于墓上,烏鵲馴集。郡上其事,詔旌表其閭,于所居前安綽楔,左右建土台,高一丈二尺,方正,下廣上狹,飾白,間以赤,仍植所宜木。

申世寧,信州鉛山人。紹興六年,潘達兵襲鉛山,父愈年七十,未及出戶遇賊,賊意其有藏金,欲殺之。世寧年未冠,亟引頸願代父死,賊感其孝,兩全之。

苟與齡字壽隆,滁州來安人。志尚高潔,事其親,生養死葬,力竭而禮盡,鄉黨稱之。母歿,廬墓側,有芝十九莖生於墓亭。郡縣以事聞,旌其門。

王珠字仲淵,吉州龍泉人,以孝謹聞。建炎間,居父憂,芝數本生墓側,倒植竹以為杙,復生柯葉。紹興間,再罹母喪,復有雙竹靈芝之祥。

顏詡,唐太師真卿之後。真卿嘗謫廬陵,故詡為吉州永新人。詡少孤,兄弟數人,事繼母以孝聞。一門千指,家法嚴肅,男女異序,少長輯睦,匜架無主,廚饌不異。義居數十年,終日怡愉,家人不見其喜慍。年七十餘卒。

張伯威,大安軍人。武翼大夫、禦前前軍正將祥之子。紹熙元年,武舉進士。調神泉尉。大母黃,年九十八,不忍之官。黃得血痢疾瀕殆,伯威剔左臂肉食之,遂愈。繼母楊因姑病篤,驚而成疾,伯威復剔臂肉作粥以進,其疾亦愈。伯威妹嫁崔均,其姑王疾,妹亦剔左臂肉作粥以進,達旦即愈。知大安軍羅植即伯威所居立純孝坊,崔均所居立孝婦坊。事聞,詔伯威與升擢,倍賜其妹束帛。

蔡定,字元應,越州會稽人。家世微且貧。父革,依郡獄吏傭書以生,資定使學,游鄉校,稍稍有稱。郡獄吏一日坐舞文法被系,革以詿誤,年七十餘矣,法當免系。鞫胥任澤削其籍年而入之,罪且與獄吏等。案具,府奏上之。方待命于朝,故俱久囚,而革不得獨決。定切痛念父當耆年,以非辜墮圄狴,誓將身贖。數詣府號訴,請代坐獄,弗許;請效命于戎行,弗許;請隷五符為兵,又弗許。定知父終不可贖也,仰而呼曰:「天乎!將使定坐視父纏徽纆乎!父老耄,不應連繫;傭書,罪不應與獄吏等。理明矣,而無所云訴。父老而刑,定之生其何益乎?定圖死矣,庶有司哀憐而釋父,則雖死無憾矣!」於是預為志銘其墓,又為狀若詣府者結置袂間,皆敘陳致死之由,冀其父之必免也。以建炎元年十二月甲申,自赴河死。府帥聞之,驚曰「真孝」,立命出革,厚為定具棺斂事,而撫周其家。

鄭綺,婺州浦江人。善讀書,通《春秋谷梁》學。以肅睦治家,九世不異爨。四世孫德珪、德璋,孝友天至,晝則聯几案,夜則同衾寢。德璋素剛直,與物多迕,宋亡,仇家遂陷以死罪,當會逮揚州。德珪哀弟之見誣,乃陽謂曰:「彼欲害吾也,何預爾事?我往則奸狀白,爾去得不死乎!」即治行。德璋追至諸暨道中,兄弟相持頓足哭,爭欲就死。德珪默計沮其行,遂紿以無往,夜將半,從間道逸去。德璋復追至廣陵,德珪已斃于獄。德璋聞之,慟絶者數四,負骨歸葬。廬墓再期,每一悲號,烏鳥皆翔集不食。德珪之子文嗣,幼病僂,德璋鞫之如己子。

有鮑宗岩者,字傅叔,徽州歙人。子壽孫字子壽。宋末,盜起裡中。宗岩避地山谷間,為賊所得,縛宗岩樹上,將殺之。壽孫拜前願代父死,宗岩曰:「吾老矣,僅一子奉先祀,豈可殺之?吾願自死。」盜兩釋之。



列傳第二百一十六隱逸上

○戚同文陳摶种放萬適李瀆魏野邢敦林逋高懌徐復孔旼何群

中古聖人之作《易》也,于《遁》之上九曰「肥遁,無不利」,《蠱》之上九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二爻以陽德處高地,而皆以隱逸當之。然則隱德之高於當世,其來也遠矣。巢、由雖不見于經,其可誣哉。五季之亂,避世宜多。宋興,岩穴弓旌之招,疊見于史,然而高蹈遠引若陳摶者,終莫得而致之,豈非二卦之上九者乎?种放之徒,召對大廷,亹亹獻替,使其人出處,果有合于《艮》之君子時止時行,人何譏焉。作《隱逸傳》。


  

戚同文,字同文,宋之楚丘人。世為儒。幼孤,祖母攜育于外氏,奉養以孝聞。祖母卒,晝夜哀號,不食數日,鄉裡為之感動。

始,聞邑人楊慤教授生徒,日過其學舍,因授《禮記》,隨即成誦,日諷一卷,慤異而留之。不終歲畢誦《五經》,慤即妻以女弟。自是彌益勤勵讀書,累年不解帶。時晉末喪亂,絶意祿仕,且思見混一,遂以「同文」為名字。慤嘗勉之仕,同文曰:「長者不仕,同文亦不仕。」慤依將軍趙直家,遇疾不起,以家事托同文,即為葬三世數喪。直復厚加禮待,為築室聚徒,請益之人不遠千里而至。登第者五六十人,宗度、許驤、陳象輿、高象先、郭成范、王礪、滕涉皆踐台閣。

同文純質尚信義,人有喪者力拯濟之,宗族閭裡貧乏者周給之。冬月,多解衣裘與寒者。不積財,不營居室,或勉之,輒曰:「人生以行義為貴,焉用此為!」由是深為鄉裡推服。有不循孝悌者,同文必諭以善道。頗有知人鑒,所與游皆一時名士。樂聞人善,未嘗言人短。與宗翼、張昉、滕知白為友。生平不至京師。長子維任隨州書記,迎同文就養,卒於漢東,年七十三。好為詩,有《孟諸集》二十捲。楊徽之嘗因使至郡,一見相善,多與酬唱。徽之嘗雲陶隱居號堅白先生,先生純粹質直,以道義自富,遂與其門人追號堅素先生。

二子維、綸。維,建隆二年,以屯田員外郎為曹王府翊善,累官職方郎中,致仕,卒,年八十一。綸自有傳。

大中祥符二年,府民曹城即同文舊居旁造舍百餘區,聚書數千卷,延生徒講習甚盛。詔賜額為本府書院,命綸子奉禮郎舜賓主之,署誠府助教,委本府幕官提舉之。

楊慤者,虞城人。力學勤志,不求聞達。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