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唐書 上 - 171 / 455
歷史類 / 劉昫 / 本書目錄
  

舊唐書 上

第171頁 / 共455頁。

 大小:

 第171頁

朗讀:

漢興,叔孫通草定,止習朝儀。至于郊天祀地之文,配祖禋宗之制,拊石鳴球之備物 ,介丘璧水之盛猷,語則有之,未遑措思。及世宗禮重儒術,屢訪賢良,河間博洽古文,大搜經籍,有周舊典,始得《周官》五篇,《士禮》十七篇。王又鳩集諸子之說,為禮書一百四十篇。後倉二戴,因而刪擇,得四十九篇,此《曲台集禮》,今之《禮記》是也。然數百載不見舊儀,諸子所書,止論其意。百家縱胸臆之說,五禮無著定之文。故西漢一朝,曲台無制。郊上帝于甘泉,祀后土于汾陰。宗廟無定主,樂懸缺金石。巡狩非勛、華之典,封禪異陶匏之音。光武受命,始詔儒官草定儀注,經邦大典,至是粗備。漢末喪亂,又淪沒焉。而衛宏、應仲遠、王仲宣等掇拾遺散,裁志條目而已。東京舊典,世莫得聞。自晉至梁,繼令條纘。鴻生鉅儒,鋭思綿蕝,江左學者,彷彿可觀。隋氏平陳,寰區一統,文帝命太常卿牛弘集南北儀注,定《五禮》一百三十篇。煬帝在廣陵,亦聚學徒,修《江都集禮》。由是周、漢之制,僅有遺風。

神堯受禪,未遑製作,郊廟宴享,悉用隋代舊儀。太宗皇帝踐祚之初,悉興文教 ,乃詔中書令房玄齡、秘書監魏徵等禮官學士,修改舊禮,定著《吉禮》六十一篇,《賓禮》四篇,《《軍禮》二十篇,《嘉禮》四十二篇,《凶禮》六篇,《國恤》五篇,總一百三十八篇,分為一百卷。玄齡等始與禮官述議,以為《月令》礻昔祭,唯祭天宗,謂日月而下。近代礻昔五天帝、五人帝、五地祇,皆非古典,今併除之。又依禮,有益於人則祀之。神州者國之所托,余八州則義不相及。近代通祭九州,今除八州等八座,唯祭皇地祇及神州,以正祀典。又漢建武中封禪,用元封時故事,封泰山于圓台上,四面皆立石闕,並高五丈。有方石再累,藏玉牒書。石檢十枚,于四邊檢之,東西各三,南北各二。外設石封,高九尺,上加石蓋。周設石距十八,如碑之狀,去壇二步,其下石跗入地數尺。今案封禪者,本以成功告于上帝。天道貴質,故藉用藁秸,樽以瓦甒。此法不在經誥,又乖醇素之道,定議除之。近又案梁甫是梁陰,代設壇于山上,乃乖處陰之義。今定禪禮改壇位於山北。又皇太子入學及太常行山陵、天子大射、合朔、陳五兵于太社、農隙講武、納皇后行六禮、四孟月讀時令、天子上陵、朝廟、養老于闢雍之禮,皆周、隋所闕,凡增多二十九條。余並準依古禮,旁求異代,擇其善者而從之。太宗稱善,頒于內外行焉。


  

高宗初,議者以《貞觀禮》節文未盡,又詔太尉長孫無忌、中書令杜正倫李義府、中書侍郎李友益、黃門侍郎劉祥道許圉師、太子賓客許敬宗、太常少卿韋琨、太學博士史道玄、符璽郎孔志約、太常博士蕭,楚才孫自覺賀紀等重加緝定,勒成一百三十捲。至顯慶三年奏上之 ,增損舊禮,並與令式參會改定,高宗自為之序。時許敬宗、李義府用事,其所損益,多涉希旨,行用已後,學者紛議,以為不及貞觀。上元三年三月,下詔令依貞觀年禮為定。儀鳳二年,又詔顯慶新修禮多有事不師古,其五禮並依周禮行事。自是禮司益無憑準,每有大事,皆參會古今禮文,臨時撰定。然貞觀、顯慶二《禮》,皆行用不廢。時有太常卿裴明禮、太常少卿韋萬石相次參掌其事,又前後博士賀敱、賀紀、韋叔夏、裴守真等多所議定。則天時,以禮官不甚詳明,特詔國子博士祝欽明及叔夏,每有儀注,皆令參定。叔夏卒後,博士唐紹專知禮儀,博學詳練舊事,議者以為稱職。先天二年,紹為給事中,以講武失儀,得罪被誅。其後禮官張星、王琇又以元日儀注乖失,詔免官歸家學問。

開元十年,詔國子司業韋縧為禮儀使,專掌五禮。十四年,通事舍人王嵒上疏,請改撰《禮記》 ,削去舊文,而以今事編之。詔付集賢院學士詳議。右丞相張說奏曰:「《禮記》漢朝所編,遂為歷代不刊之典。今去聖久遠,恐難改易。今之五禮儀注,貞觀、顯慶兩度所修,前後頗有不同,其中或未折衷。望與學士等更討論古今,刪改行用。」制從之。初令學士右散騎常侍徐堅及左拾遺李鋭、太常博士施敬本等檢撰,歷年不就。說卒後,蕭嵩代為集賢院學士,始奏起居舍人王仲丘撰成一百五十捲,名曰《大唐開元禮》。二十年九月,頒所司行用焉。

昊天上帝、五方帝、皇地祇、神州及宗廟為大祀,社稷、日月星辰、先代帝王、岳鎮海瀆、帝社、先蠶、釋奠為中祀,司中、司命、風伯、雨師、諸星、山林川澤之屬為小祀。大祀,所司每年預定日奏下。小祀,但移牒所由。若天子不親祭享 ,則三公行事;若官缺,則職事三品已上攝三公行事。大祀散齋四日,致齋三日。中祀散齋三日,致齋二日。小祀散齋二日,致齋一日。散齋之日,晝理事如舊,夜宿于家正寢,不得弔喪問疾,不判署刑殺文書,不決罰罪人,不作樂,不預穢惡之事。致齋惟為祀事得行,其餘悉斷。若大祀,齋官皆于散齋之日,集於尚書省受誓戒,太尉讀誓文。致齋之日,三公于尚書省安置;余官各于本司,若皇城內無本司,于太常郊社、太廟署安置。皆日未出前至齋所。至祀前一日,各從齋所晝漏上水五刻向祠所。接神之官,皆沐浴給明衣。若天子親祠,則于正殿行致齋之禮。文武官服褲褶,陪位於殿庭。車駕及齋官赴祠祭之所,州縣及金吾清所行之路,不得見諸凶穢及縗絰者,哭泣之聲聞于祭所者權斷,訖事依舊。齋官至祠所,太官惟設食。祭訖,依班序餕,訖,均胙,貴者不重,賤者不虛。中祀已下,惟不受誓戒,自余皆同大祀之禮。


  
武德初,定令: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