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北史 - 336 / 521
歷史類 / 李延壽 / 本書目錄
  

北史

第336頁 / 共521頁。

 大小:

 第336頁

朗讀:

密眾漸離,將如黎陽。人或曰:「殺翟讓之際,徐世勛幾死,其心安可保?」密乃止。時王伯當棄金墉城,保河陽,密自武牢濟,歸之。謂曰:「久苦諸君,我今日自刎以謝眾。」眾皆泣,莫能仰視。密復曰:「諸君幸不相棄,當共歸關中。密身雖愧無功,諸君必保富貴。」其府掾柳燮曰:「明公與長安宗族,有疇昔之遇,雖不陪起義,然阻東都,斷隋歸路,使唐國不戰而得京師,此公之功也。」眾咸曰:「然。」密遂歸朝,封邢國公,拜光祿卿。尋奉使出關安撫,至熊州而逃叛,見殺。

宇文貴,字永貴,其先昌黎大棘人也,徙居夏州。父莫豆乾,保定中,以貴勛追贈柱國大將軍、少傅、夏州刺史、安平郡公。貴母初孕貴,夢老人抱一子授之曰:「賜爾是子,俾壽且貴。」及生,形類所夢,故以永貴字之。貴少從師受學,嘗輟書嘆曰:「男兒當提劍汗馬以取公侯,何能為博士也!」魏正光末,破六韓拔陵圍夏州,刺史源子邕嬰城固守,以貴為統軍。後從爾硃榮禽葛榮于滏口,加別將。又從元天穆平邢杲,轉都督。元顥入洛,貴率鄉兵從爾硃榮有功,封革融縣侯。除郢州刺史,入為武衛將軍、關內大都督。從魏孝武西遷,進爵化政郡公。貴善騎射,有將帥才。周文帝又以宗室,甚親委之。


  

大統初,與獨孤信入洛陽。東魏潁州長史賀若統據潁川來降,東魏遣將堯雄、趙育、是雲寶率眾二萬攻潁川。貴自洛陽率步騎二千救之,軍次陽翟。雄等去潁川四十里,東魏行台任祥又率眾四萬,將與雄合。諸將咸以彼眾我寡,不可爭鋒。貴曰:「若賀若一陷,吾輩坐此何為?」遂入潁川。雄等稍進,貴率千人背城為陣,與雄合戰。貴馬中流矢,乃短兵步鬥,雄大敗輕走,趙育於是降。任祥聞雄敗,遂不敢進。貴乘勝逼祥,敗之。是雲寶亦降。師還。魏文帝在天遊園,以金卮置侯上,令公卿射中者即賜之。貴一發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當爾耳。」進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十六年,遷中外府左長史,進位大將軍。

宕昌王梁彌定為宗人獠甘所逐,來奔。又有羌酋傍乞鐵忽,因梁GC定反後,據有渠株川,擁隷數千家,與渭州人鄭五醜同反。周文令貴與豆盧寧、史寧討之,貴等禽斬鐵忽及五醜,史寧又別擊獠甘破之。乃納彌定,並于渠株川置岷州。朝廷重功,遂於粟阪立碑,以紀其績。

廢帝三年,詔貴代尉遲迥鎮蜀。時隆州人開府李光易反于鹽亭,攻圍隆州;而隆州人李拓亦聚眾反,開府張道應之。貴乃命開府叱奴與牧隆州,又令開府成亞擊拓及道降之,並送京師。除益州刺史,未就拜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盜,貴乃召任俠傑健者署為遊軍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頗息。

周孝閔帝踐阼,進位柱國,拜禦正中大。武成初,與賀蘭祥討吐谷渾。軍還,進封許國公、邑萬戶,舊爵回封一子。遷大司空,行小塚宰,歷大司徒,遷太保。

貴好音樂,耽弈棋,留連不倦。然好施愛士,時人頗以此稱之。保定末,使突厥,迎皇后。天和二年,還至張掖,薨。贈太傅,謚曰穆。

子善嗣。善紘厚有武藝。大象末位上柱國,封許國公。隋文帝受禪,遇之甚厚,拜其子穎上儀同。及善弟忻誅,並廢于家。善未幾卒。

穎,大業中,位司農少卿,後沒李密。善弟忻。

忻字仲樂,幼而敏慧,為童兒時,與群輩戲,輒為部伍,進止行列,無不用命者。年十二,能左右馳射,驍捷若飛。恆謂所親曰:「自古名將,唯以韓、白、衛、霍為美談,吾察其行事,未足多尚,使與仆並時,不令豎子獨擅高名。」年十八,從周齊王憲討突厥,以功拜儀同三司,賜爵興固縣公。韋孝寬以忻驍勇,請與鎮玉壁,以戰功加開府,進爵化政郡公。從武帝攻拔晉州。齊後主親總兵,六軍憚之,欲旋。忻諫曰:「以陛下之聖武,乘敵人之荒縱,何往而不克?若齊人更得令主,君臣協力,未易平也。」帝從之,乃戰,遂大克。及帝攻陷并州,先勝後敗。帝為賊所窘,挺身而遁。諸將多勸帝還,忻勃然曰:「破城士卒輕敵,微有不利,何足為懷?今破竹形已成,奈何棄之而去!」帝納其言,明日復戰,拔晉陽。齊平,進位大將軍。尋與烏丸軌破陳將吳明徹于呂梁,進位柱國,除豫州總管。


  
隋文帝龍潛時,與忻情好甚協,及為丞相,恩顧彌隆。尉遲迥作亂,以忻為行軍總管,隋韋孝寬擊之。時兵頓河陽,帝令高熲馳驛監軍,與穎密謀進取者,唯忻而已。迥遣子惇盛兵武陟,忻擊走之。進臨相州,迥遣精甲三千伏野馬岡,忻以五百騎襲之,斬獲略盡。進至草橋,迥又拒守,忻以奇兵破之,直趨鄴下。迥背城結陣,大戰,官軍不利。時鄴城士庶觀戰者數萬人,忻謂左右曰:「事急矣,吾當以權道破之。」於是時觀者走之,轉相騰籍,聲如雷霆。忻乃傳呼曰:「賊敗矣」。眾復振,齊力急擊之,迥軍大敗。及平鄴,以功遷上柱國。文帝謂「尉遲迥傾山東之眾,連百萬之師,公舉無遺算,策無全陣,誠天下英傑也。」進封英國公。

 自是每參帷幄,出入臥內,禪代之際,忻有力焉。後拜右領軍大將軍,寵顧彌重。忻解兵法,馭戎齊整,當時六軍有一善事,雖非忻建,在下輒相謂曰:「此必英公法也。」其見推服如此。後改封祀國公。上嘗欲令忻擊突厥,高潁曰:「忻有異志,不可委以大兵。」乃止。忻既佐命功臣,頻經將領,甚有威名,上由是微忌之,以譴去官。與梁士彥昵狎,數相往來。士彥時亦怨望,陰圖不軌。忻謂士彥曰:「帝王豈有常乎?相扶即是。公于蒲州起事,我必從征,兩陣相當,然後中連結,天下可圖也。」謀泄伏誅,家口籍沒。忻弟愷。

愷字安樂,在周以功臣子,年三歲賜爵雙泉伯,七歲進封安平公。愷少有器局,諸兄並以弓馬自達,愷獨好學。博覽書記,解文,多伎藝,為名公子。累遷禦正中大夫、儀同三司。隋文帝為丞相,加上開府,近師中大夫。及踐阼,誅宇文氏,愷亦將見殺,以與周本別,又兄忻有功,故見赦。後拜營宗廟副監、太子左庶子。廟成,別封甑山縣公。及遷都,上以愷有巧思,詔領營新都副監。高熲雖總大綱,凡所規畫,皆出於愷。及決渭水達河以通運漕,詔愷總督其事。後拜萊州刺史,甚有能名。坐兄忻誅,除名于家,久不得調。

會朝廷以魯班故道,久絶不行,令愷修之。既而上建仁壽宮,右仆射楊素言愷有巧思,於是檢校將作大匠。歲余,拜仁壽宮監,授儀同三司,尋為將作少監。文獻皇后崩,愷與楊素營山陵。上善之,復爵安平郡公。煬帝即位,遷都洛陽,以愷為營東都副監,尋遷將作大匠。愷揣帝心在宏侈,於是東都制度,窮極壯麗。帝大悅,進位開府,拜工部尚書。及長城之役,詔愷規度之。時帝北巡,欲誇戎狄,令愷為大帳,其下坐數千人。帝大悅,賜物千段。又造觀風行殿,上容衛者數百人,離合為之,下施輪軸,推移倏忽,有若神功。戎狄見之,莫不驚駭。帝彌悅,前後賞賜不可勝紀。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