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北史 - 315 / 521
歷史類 / 李延壽 / 本書目錄
  

北史

第315頁 / 共521頁。

 大小:

 第315頁

朗讀:

紘善騎射,愛文學,性敏捷。年十三,見揚州樂太原郭元貞,撫其背曰:「讀何書?」曰:「誦孝經。」曰:「孝經雲何?」曰:「在上不驕,為下不亂。」元貞曰:「吾豈驕乎?」紘曰:「君子防未萌,亦願留意。」元貞稱善。十五,隨父在北豫州,行台侯景與人論掩衣法為當左右。尚書敬顯俊曰:「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以此言之,右衽應是。」紘進曰:「國家龍飛朔野,雄步中原,五帝異儀,三王殊制,掩衣左右,何足是非?」景奇其早慧,賜以名馬。興和中,文襄召為庫直、奉朝請。文襄遇禍,紘冒刃捍禦。以忠節,進爵平春縣男。

頗為文宣所知,為領左右都督。帝嘗與左右飲酒,曰:「快哉大樂!」紘曰:「亦有大苦。」帝曰:「何苦?」紘曰:「長夜荒飲,不悟國破,是謂大苦。」帝默然。後責紘曰:「爾與紇奚舍樂同事我兄,舍樂死,爾何不死?」紘曰:「君亡臣死,自是常節,但賊豎力薄,故臣不死。」帝使燕子獻反縛之,長廣王捉頭,帝手刃將下。紘呼曰:「楊遵彥、崔季舒逃難,位至仆射、尚書;冒危效命之士,翻見屠戮。曠古未有此事。」帝投刃于地曰:「王師羅不得殺。」遂舍之。


  

後拜驃騎大將軍。武平初,加開府儀同三司。上言突厥與周男女來往,必相影響,南北寇邊,宜為之備。五年,陳人寇淮南,封輔相議討之。紘曰:「若復出頓江、淮,恐北狄西寇,乘弊而來。莫若薄賦省徭,息人養士,使朝廷協睦,遐邇歸心,征之以仁義,鼓之以道德,天下皆當肅清,豈直江南偽陳而已。」高阿那肱謂眾曰:「從王武衛者南席。」眾皆同焉。尋兼侍中,聘周。使還即正。未幾卒。

紘好著述,作《鑒誡》二十四篇。

敬顯俊,字孝英,陽平太平人也。少英俠,從神武信都義舉,歷位度支尚書。神武攻鄴,顯俊督造土山,以功封永安縣侯。出內多歷顯官,所在著名。河清中,卒於兗州刺史。

子長瑜,武成時為廣陵太守,多所受納,刺史陸駿將表劾之以貨事。和士開以書屏風詐為長瑜獻,武成大悅,駿表尋至,遂不問焉。遷合州刺史,陷于陳,卒。子德亮,齊亡後,負屍歸。

德亮,隋開皇中,卒於尚書郎。

平鑒,字明達,燕郡薊人也。祖延,魏安平太守。父勝,安州刺史。鑒少聰敏,受學于徐遵明,受詩、禮于弘農楊文懿,通大義,不為章句。雅有豪俠氣。孝昌末,見天下將亂,乃之洛陽,與慕容儼以客騎馬為業,兼習弓矢。鑒性巧,夜則胡畫,以供衣食。俄奔爾硃榮,榮大奇之。以軍功累遷襄州刺史。神武起兵信都,鑒棄州自歸,即授本官。文襄輔政,封西平縣伯,遷懷州刺史。鑒奏請于州西故軹關道築城,以防西軍,從之。尋西魏將楊摽來攻。時新築之城,糧仗未集。素乏水,南門內有大井,隨汲即竭。鑒具衣冠,俯井而祝,至旦而井泉湧溢,有異於常,合城取足,揚示敵人。將士既觀非常,勇氣自立。楊摽敗,以功進開府儀同三司。累遷揚州刺史。其妻生男,鑒因喜酣醉,擅免境內囚,誤免關中細作二人。醒而知之,上表自劾。文宣特原其罪,賜犢百頭、羊二百口、酒百石,令作樂。河清二年,重拜懷州刺史。時和士開使求鑒愛妾阿劉,即送之。仍謂人曰:「老公失阿劉,與死何異?要自為身計,不得不然。」後卒於都官尚書,贈司空,謚曰文。

子子敬嗣,輕險無賴,奸穢所至,禽獸不若。隋開皇中,為晉州行參軍,為并州總管秦王所殺。

唐邕,字道和,太原晉陽人也。其先自晉昌徙焉。父靈芝,魏壽陽令,邕貴,贈司空公。邕少明敏,有材幹。初直神武外兵曹,以幹濟見知,擢為文襄大將軍督護。文襄崩,事出倉卒,文宣部分將校,鎮壓四方,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帝甚重之。天保初,稍遷給事中,兼中書舍人,封廣漢鄉男。及從征奚虜,黃門侍郎袁猛舊典騎兵事,至是為割配遲留,鞭杖一百,仍令邕監騎兵事,以猛賜邕。文宣頻年出塞,邕必陪從,專掌兵機,承受敏速。自軍吏已上勞效由緒,無不諳練,占對如響。或禦前簡閲,邕多不執文簿,唱官名未嘗謬誤。七年,于羊汾堤講武,令邕總為諸軍節度。事畢,仍監宴射之禮。親執其手,引至太后前,坐于丞相斛律金上。啟太后云:「邕一人當千。」仍別賜錢采。邕非唯強濟明辯,亦善揣上意,是以委任彌重。帝嘗白太后云:「邕手作文書,口且處分,耳又聽受,實是異人。」一日中六度賜物。又嘗解所服青鼠皮裘賜邕云:「朕意在與卿共弊。」除兼給事黃門、中書舍人。文宣嘗登并州童子佛寺望并州城,曰:「此何等城?」或曰:「金城湯池,天府之國。」帝云:「我謂唐邕是金城,此非也。」後謂邕云:「高德正妄說卿短,而薦主書郭敬,朕已殺之。卿劬勞既久,欲除卿作州,頻敕楊遵彥求堪代卿者,如卿實不可得,所以遂停。」文宣或切責侍臣云:「觀卿等,不中與唐邕作奴!」其愛遇如此。


  
孝昭作相,署相府司馬。皇建元年,除給事黃門侍郎。太寧元年,除大司農卿。河清元年,突厥入寇,遣邕驛赴晉陽,纂集兵馬。在路聞虜將逼,邕基酌事宜,改敕,更促期會,由此兵士限前畢集。後拜侍中、并州大中正、護軍將軍。從武成幸晉陽,帝至武軍驛,因醉責虞候都督范洪,將殺之。邕諫,以為若非酒行戮,族誅人無所怨;假實有大罪,因酒殺人,恐招橫議。洪因得免死。邕又以軍人教習田獵,依令十二月,月別三圍,以為疲弊,請每月兩圍。又奏河陽、晉州,與周連境,請于河陽、懷州、永橋、義寧、烏籍各徙六州軍人並家,立軍府安置,以備機急之用。帝並從之。未幾,出為趙州刺史,侍中、護軍、大中正悉如故。謂曰:「朝臣未有帶侍中、護軍、中正臨州者,以卿舊勛,故有此舉。放卿百餘日休息,至秋間,當即召。」邕政頗嚴酷,然抑挫豪強,公事甚理。尋除中書監,仍侍中,遷尚書右仆射。

武平初,坐斷事阿曲,為御史所劾,除名。久之,以舊恩,復除將軍、開府,累遷尚書令,封晉昌王。高思好構逆,令邕赴晉陽監勒諸軍。事平,錄尚書事。屬周師攻洛陽,右丞相高阿那肱赴援,邕配割不甚從允,那肱譖之,由是被疏。七年,車駕將幸晉陽,敕斛律孝卿總騎兵,事多自決。邕恃舊,一旦為孝卿所輕,鬱怏形于辭色。帝從平陽敗後,狼狽歸鄴,邕懼那肱譖醖,恨孝卿輕已,遂留晉陽,與莫多婁敬顯等樹安德王為帝。尋降周,邕依例授上開府儀同大將軍。再遷戶部,轉少司馬,封安福郡公,遷鳳州刺史。隋開皇初,卒。

邕性識明敏,在齊一代,典執兵機。是以九州軍士,四方勇募,強弱多少,番代往還,器械精粗,糧儲虛實,精心勤事,莫不諳知。自太寧以來,奢侈糜費,比及武平之末,府藏漸虛,邕支度取捨,大有裨益。然既被任遇,意氣漸高,其未經府寺陳訴越覽辭牒,條數甚多,俱為憲台及左丞彈劾,並禦注放免。司空從事中郎封長業、太尉記室參軍平濤併為征官錢違限,邕各杖背三十。齊時宰相,未有撾撻朝士,至是,大駭物望。

三子:長子君明,開府儀同三司,開皇初,卒於應州刺史。次子君徹,中書舍人,隋戎、順二州刺史,大業中,卒於武賁郎將。少子君德,以邕降周,伏法。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