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世界經典短篇小說 - 270 / 346
文學類 / 文學家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世界經典短篇小說

第270頁 / 共346頁。

那天河鹿蛙頻頻鳴叫,鳴聲傳到大街。我從大街經過杉林走下往常去的溪邊。溪對面的樹林裡琉璃鳥優美的鳴囀。琉璃鳥的鳴囀與河鹿蛙的鳴聲,使溪間平添樂趣。據村人說一個山窩(山間樹木蒼翠繁茂的地方)裡只有一隻琉璃鳥。如果其他的琉璃鳥飛到那山窩,一定吵架而被趕走的。我聽到琉璃鳥的鳴囀聲時總是想到這話,而認為說得很有道理。那鳴囀聲誠然像以自己與自己的聲音的反響為樂者的聲音。那鳴囀聲很清脆,一天裡在溪間陽光的照射變化中琉璃鳥悅耳地鳴囀。那時我每天到溪邊玩賞,嘴裡常常唸著:―――飛到西邊曠野的琉璃鳥,便是西邊曠野的琉璃鳥,飛到峽谷斷崖的琉璃鳥,便是峽谷斷崖的琉璃鳥。―――我走下的淺灘附近也有一隻琉璃鳥。我一聽到河鹿蛙頻頻的鳴叫聲,便敏捷地走到淺灘旁。它們的音樂聲停了,但是我一如既定的方針,紋風不動地蹲着。過了一會兒,它們又如原來那樣響起鳴聲。這淺灘有非常多的河鹿蛙,蛙鳴聲響徹淺灘,像從遠方隨風飄來似的響着。那蛙鳴是從附近淺灘的水波間高聲起來,到眼下的一群鳴聲達到高潮。其傳達很微妙,鳴聲不斷湧起,不斷動搖,像看一圍幻影似的。科學告訴我們,地球上最初產生有聲音的生物是石灰紀的兩棲類。所以這蛙鳴令人想到地球上最初響起的生命合唱的壯烈氣概。事實上,那蛙鳴聲震撼聽者之心。使人心為之沸騰,形成催人落淚的那種音樂。

這時我看到眼前有一隻雄蛙,它也像漂于那合唱的音波中,間歇地震動喉嚨。它的對象在那裡?我尋找着,看見隔着一尺水流的石頭背後有一隻老老實實的蛙,大概它就是雄蛙的對象了。我看著,發現每當雄蛙一鳴,它便「咯咯咯」聲音滿足地回答着。於是雄蛙的聲音越來越嘹喨,那專注而清澈的聲音,連我都感動。於是從合唱的旋律中,它又突然開始獨唱,鳴聲的停歇越來越迫促,而雌蛙「咯咯咯」地呼應,但雌蛙的聲音不是發顫聲,與雄蛙的熱情比較,顯得有點悠閒自在。現在有什麼事情會發生,我等着這時刻的到來。果然,雄蛙突然停止鳴叫,很快地從石頭上走下,開始涉水。這時雄蛙那楚楚可憐的風情,說不出的使我感動。它從水上追求着雌蛙地接近,那樣子就像小孩子找到蛙母親,撒嬌地邊哭邊跑過去一樣。「咭唷,咭唷」一邊鳴一邊泅泳過去。我看到了那樣一心一意的楚楚可憐的求愛。


  

當然它幸福地到達了雌蛙的足下。於是它們交尾。在澄徹的清流中。它們的痴情之美,如同渡水過去時的楚楚可憐一樣。我看到了世上那美好的一幕,沉沒在那搖撼着淺灘的河鹿蛙聲中。


  橘子【日本】 永井龍男

永井龍男(1904~?),日本小說家,生於東京,高等小學肄業。

1923年,在《文藝春秋》七月號發表《黑飯》,翌年認識文藝評論家小林秀雄,參加同人雜誌《青銅時代》《山繭》。1927年入《文藝春秋》社,主編《讀物總匯》《文藝春秋》而成為高級主管,戰後被解除公職,進入專業作家生活。《朝務》獲1949年橫光利一獎、《一個及其他》獲1965年野間文藝獎及日本藝術院獎,1973年被選為文化功勞者。《秋》獲1975年川端康成獎。1981年獲文化勛章。《橘子》發表於19582月《別冊文藝春秋》,是他的代表作。

A

昨夜我們很晚了才到箱根的旅館。

旅館裡的餐廳、酒吧都打烊了,深夜時間我們洗澡的水聲聽來格外刺耳。

我和她一直談到快要天亮,結果決定分手。兩人預期着早晚會有這麼一天,但互相拖延着。

已經不能再重複如此下去了。

兩三個月前,有人給她介紹一個條件不錯的再婚對象。我贊成,幾次慫恿,她總是不快,但從她的態度不難看出她自己打不定主意拒絶。

我的妻子三年來臥病在床,兒子最近悄悄學吸煙,我四十五歲,她比我年輕十五歲。

既然決定分手,那麼這是最後的幽會,我不是想漂亮地分手,而是因為對她有感情,希望乾乾淨淨地分別。

昨晚拜託了櫃檯,七點稍前,床頭電視鈴把我們叫醒。

她從短短的睡眠中醒來,睏倦的眼睛看到我,像少女似的露出羞澀的微笑,再度閉上眼睛,柔情地抱著我。

晨光從窗外流泄入。

床的谷間,我的身體自然地觸及她那暖暖的腿,她也許又尋入夢鄉了,再溫一溫將醒之際的夢。

「起來吧!」我一邊起床一邊輕聲說,床墊的晃動,從我們之間靜靜的早晨裡描出起伏。

她化妝時,換衣服時,我還覺得她是自己的女人。我喝着咖啡,等她打扮,那時我心裡尚未感到與她分手的悲哀和寂寞。交往兩年熟識的,一如向來準備回去的女友。

她一向不多說話,只我問話她才回答,但是這時她說:「下次,什麼時候?」她站着這樣問,端起咖啡。

我沒有回答,伸手按呼喚服務生的按鈴。


  
車子大概已來了吧。

她的細手指一根一根慢慢戴手套,這時我看了她的側臉,心裡開始有點難過不捨。

B

我想車子先送她到逗子她家附近,然後我乘車到橫濱上班。

雖然晴朗,但外面冷風很大,浮雲的影子從山後匆忙地通過的天氣。

汽車裡開了暖氣,我們兩人各自背着左右隅,耳朵聽見車子逆風由箱根駛下的速度。

「到橫濱嗎?」三十四、五歲的司機禮貌地這樣問。

「是的,請繞到逗子。」

司機點點頭表示知道了。

「......我在鎌倉下吧。」她說:「那樣比較好。」我轉頭看她,她便這樣加了一句。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