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世界經典短篇小說 - 251 / 346
文學類 / 文學家 / 本書目錄
  

世界經典短篇小說

第251頁 / 共346頁。

 大小:

 第251頁

朗讀:

父親貞三郎是和歌山市郊地主的三兒子,那時候在市內經營棉法蘭絨批發行,認識了母親,給他生下一女。但不久父親事業失敗,跟母親之間若即若離,外婆與姨婆都認為父親妨礙母親出名,大岡家也反對娶藝妓為媳婦。她阿姨見多識廣,勸父親離開母親,女兒交給她撫養,隻身上東京闖天下,同時也勸導我母親,但她執意不肯聽從。

母親在和歌浦的片男波堤防徬徨,被警察帶去保護。「假裝的」,姨婆到後來還這樣說。總之,母親決心不當藝妓了。


  

父親和母親之間有沒有戀愛?頗有疑問。父親的血型是O型,一生喜歡投機冒險的老實人,看來不像會談戀愛。

母親當時未成年,性情溫順而羞怯,似乎也不會執著于什麼,她大概只是不堪忍受藝妓那一行業。阻礙遂化解,婚事決定了,父親得意,提議帶母親去大阪遊玩,母親卻拒絶了。她對姨婆說:「他的皮膚那麼黑難看,誰要跟他去大阪玩。」

沒有留下結婚照片,父親和母親大概一切從簡,於是兩人到東京。父親就在同鄉經營的股票經紀行當營業員。起初租新小川町簡陋的房子,生下了我。那時父親三十三歲,母親二十五歲。母親有理由疼愛我。

但是,因為母親這樣自己願意嫁給父親,不僅要過着清苦的日子,一生在大岡家如小媳婦般地生活。

母親對祖父母的情形,我當時還年幼,沒有什麼記憶,對叔叔伯伯,即使後來父親生活富裕了,從種種意味來說,已處于優越的位置,母親都一直很謙卑。

母親對父親也很順從,我從沒有見過她跟父親頂嘴,而父親對母親則一點也不忠實。

一九三
   ○年母親去世的時候,父親在外已納妾。而跟一些在外面有女人的丈夫一樣,在家中對妻子動輒苛求。那時父親的一個和歌山市知己的女兒寄寓我家求學。母親在那女孩的面前被父親大聲斥責,而發怨言:「這麼大的年紀了,還被那樣地怒斥。」

那時母親已經四十六歲了,這是我所聽到的,最初也是最後母親對父親不服的話。翌年母親就去世了。

不過,據阿姨說,父親也因為娶了母親而經歷諸般辛苦。大抵娶親,可以從妻子的娘家得到有形無形的後援,不但沒有,而且母親不善操持家計。「因為你媽媽不會持家。」這是母親去世後,父親惟一批評母親的話。

母親愛我,但無法像婦女雜誌所說的那樣來「教育」我,也不會好好地說童話故事給我聽,現在想起來,睡覺之前常跟我講的是一些歌舞伎或淨琉璃(譯註:淨琉璃是一種以三絃琴伴奏的說唱故事)的情節。我還記得母親給我看的,有插畫的小型淨琉璃本,其中有個主角跟母親的名字一樣叫阿鶴,我誤以為母親是說她自己,聽到阿鶴遇難時,我反問:「什麼,那不是媽媽嗎?」父親在一旁聽了都哈哈笑。

那些故事情節,都是女人追男人的話,這些故事奇妙地烙在我的記憶裡。後來,聽到說母親跟了父親,反而使那時的記憶塗上色彩吧,或者是無意識的想像化,使母親說的故事帶著湊巧的真實性吧。

母親說,她在小學時的成績是第一名,又說,雖然她沒有學問,但喜歡深奧的書。所謂「深奧的書」,是我進入初中以後讀的夏目漱石或芥川龍之介的小說。但是由於母親又生下小我七歲的二弟,再過五年又生下么弟,母親沒有時間讀喜歡的書。而母親與我之間,男孩子成長的自然結果之外,由於我受教育的事實,便產生了距離。

一天在晚餐桌上,母親說的什麼無稽的話使我發笑,母親真的生氣了:「你這麼笑話媽媽,你也不想想,現在你能夠去學校讀書,是托誰的福?你應該認錯!」

我家的家教,向父母認錯,一種是犯錯較輕的,誠心向父母說「對不起!」另一種是犯了不妙的錯誤,必須跪着,雙手的掌心按住榻榻米,頭低垂至手背向父母說對不起。那時我被命用第二種方法認錯。父親那時也有點為母親當真發怒的氣勢所壓倒,忘了跟她一起生氣,只苦笑地說:「昇平!向媽媽認錯!」

那時我十五歲。父親也常要我用叩頭式的認錯,但我漸漸起了反抗心,表示不服,結果我便到好同學家過夜。


  

第二天,母親一定會來接我。

「他知道我一定會來接他回家,所以才這樣。」

母親含淚對同學的家人這樣說。當時我年紀小,並沒有這樣的想法,而母親從自己不能不來接我回家的立場如此推想。

這跟以前「造墳墓咒死我嗎?」不講理的發怒一樣,總之,因為母親沒有包容孩子的餘裕。而她的心情又有一種下意識的,如果不把自己所生的孩子教育良好,無顏對大岡家人的舊式婦女的虛榮心。

母親不善家計,家境寬裕以後,金錢亂放在衣櫥的抽屜裡。我從其中不顯然地偷些錢買零食吃。

有一天我發覺這樣拿來用剩,放在我自己抽屜裡的錢不見了。

我先有心理準備,會挨一頓嚴厲的責備。但那天的晚餐上,出乎意料之外,母親看我的眼色,只是有點怪異而已,並沒有說什麼。我以為自己想錯了,第二天要私開母親的抽屜,卻下了鎖。那麼還是被發現了,但我想不出為什麼母親不罵我?現在我明白了,母親是怕父親知道她生的孩子會偷錢,以致連對我也不敢說。我偷錢的對象,從母親的抽屜,轉移到父親小衣櫥抽屜裡的錢包內的零錢。而這壞毛病,不久隨着我的成長,我必需的費用,那少許不顯著的零錢已不敷使用才痊癒。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