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彌兒 - 90 / 354
親子關係類 / 盧梭 / 本書目錄
  

愛彌兒

第90頁 / 共354頁。

 大小:

 第90頁

朗讀:

 他長大為成熟的兒童,他過完了童年的生活,然而他不是犧牲了快樂的時光才達到他這種完滿成熟的境地的,恰恰相反,它們是齊頭併進的。在獲得他那樣年紀的理智的同時,也獲得了他的體質許可他享有的快樂和自由。如果致命的錯誤來毀掉我們在他身上所種的希望的花朵,我們也不至于為他的生命和為他的死而哭泣,我們哀傷的心情也不至于因為想到我們曾經使他遭受過痛苦而更加悲切;我們可以對自己說:「至低限度,他是享受了他的童年的;我們沒有使他喪失大自然賦予他的任何東西。」

這樣的兒童教育,實行起來是要遇到許多麻煩的,因為只有眼光深遠的人才懂得它的意義,而在一般庸俗的人看來,花這樣多心血培養起來的孩子不過是頑皮的兒童。一個教師考慮他自己的利益的時候比考慮他學生的利益的時候多;他所注意的,是怎樣證明他沒有浪費時間,證明別人給他的薪水他是受之無愧的;他把一套易於表現的本領教給他的學生,隨時都可以拿出來誇耀於人;他不管他教學生的東西是不是有用處,只要能顯示於人就行了。他要他的學生毫無分別和選擇地在腦子裡亂七八糟地記住一大堆東西。在考試孩子的時候,老師就叫他把那些貨色擺出來。炫耀一番,而大家也就感到滿意,此後,他把他的東西收拾起來就走了。至於我的學生,可沒有這樣富裕;他沒有什麼可顯示的東西,他除他自己以外,沒有別的東西可以拿給人家看的。一個小孩或大人都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看透的。哪裡去找一眼就能看出他獨特之點的觀察家呢?這樣的觀察家有固然是有的,不過是很少的;在成千上萬做父親的人當中,也許連一個也找不到的。


  

問題問得太多了,誰都要感到厭煩的,尤其是小孩子是更要感到厭煩的。幾分鐘以後,他們的注意力就分散了,根本就不細心聽你那些重三複四的問題,因此只是隨隨便便地回答罷了。這樣的考試方法是迂腐無用的;有時候無意中說出的一句話,往往比長篇大論更能表示他們的心情和思想;不過要注意他那句話是不是別人教他的或偶然碰巧說的。你自己必須要有很深刻的判斷能力,才能評價孩子的判斷能力。

我曾經聽到已故的海德爵士說,他的一個朋友在意大利獃了三年之後回來,想考一考他那個年紀只有九到十歲的兒子的學業。有一天傍晚,他同老師和孩子一起到一個空曠的地方去散步,那裡有一些小學生在放風箏。父親邊走邊問他的兒子:「風箏的影子在這裡,風箏在哪裡?」那個孩子連頭也不抬一下就立刻回答說:「在大路的上空。」「不錯,」海德爵士說,「大路是在太陽和我們的中間。」那位父親聽見這句話,就吻他的兒子,考完以後,也沒有說什麼話就走了。第二天,他送給老師一張錢票,在他的薪俸之外還給了他一筆年金。這位父親是多麼賢明!他的兒子是多麼有出息!那個問題正適合于用來問他那樣年紀的孩子:他的回答雖然簡單,但是你可以從其中看出那個孩子的判斷是多麼準確!亞里士多德的學生也是這樣馴服那匹任何騎師都無法駕馭的名駒的。

第三卷


  
雖然在成長為少年以前生命的全部過程都處在柔弱的時期,但在這幼年期間,也正是他處在體力的增長超過他的需要的時候,所以,這個成長中的人,從絶對的意義說來雖然是很柔弱,但從相對的意義說來,已經是變強了。他的需要還沒有全部發展,他現時的體力除滿足他所有的需要以外,還綽綽有餘。作為成人,他還很柔弱,但作為孩子,他就是非常的強壯了。  人為什麼會顯得柔弱呢?那是由於他的體力和他的慾望不平衡。是我們的慾念使我們變得這樣柔弱的,因為要滿足我們的慾念,所花費的體力,比大自然賦予我們的體力還多得多。所以說,減少我們的慾念,就等於增加我們的體力:體力多於慾念的人,體力有剩餘,因此他當然是長得很強健的。現在是到了童年的第三個階段了,而我目前要闡述的,也就是這個階段。由於沒有適當的表達的詞,所以我依然把它叫「童年」,到了這時候的年紀,就接近少年了,不過還沒有到春情發動的時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