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當別人的幫助對於滿足需要成為必要的時候,由於這種需要而產生的不舒服感覺,就用信號表達出來。孩子之所以啼哭,就是由於這個原因;他們哭的時候很多,這是必然的。他們的種種感覺既然是感性的,所以當他們感到舒服的時候,他們就不聲不響地享受,當他們覺得難過的時候,他們就用他們的語言說出來,要別人來解除他們的痛苦。只要他們是醒着的,他們差不多就不能夠處在無感覺的狀態;要麼,他們是睡着的,否則就有所感受。
我們所有的一切語言都是藝術品。長期以來,人們就在探尋是不是有一種人人共同的自然語言。毫無疑問,這樣一種語言是有的,那就是孩子們在懂得說話以前所用的語言。這種語言不是咬清音節發出來的,但他們的聲音是有抑揚的、響亮的、可以理解的。由於使用了我們的語言,就使我們對這種語言加以輕視,竟至把它完全忘記了。我們對孩子們進行研究,馬上就會從他們那裡重新學會這種語言。乳母就是教我們學這種語言的老師;她們聽得懂她們所哺育的乳兒所說的一切話,她們能夠回答他們,她們和他們都能清楚地瞭解對方的談話;雖然她們說的是一些字眼,但這些字眼完全是沒有用的;他們聽懂的,並不是這些字眼的意思,而是伴隨這些字眼的聲調。
除了聲語之外,還有手勢語,其效力並不比前者差。不過,這種手勢不表現在孩子們的柔弱的手上,而表現在他們的臉上。在這些還未長成的臉上竟有表情,這是很令人驚異的:他們的面貌以難以想象的速度隨時變化着,你可以在他們的臉上看見微笑、慾望和恐懼象閃電似地出現,又象閃電似地消逝;每一次都使你覺得,你所看見的是另外一個面孔。他們面部的肌肉當然比我們面部的肌肉更靈活。然而,他們的眼睛卻很遲鈍,差不多是一無表情的。在他們那樣的年齡,只有物質的需要,所以他們的信號應該是這種形式:感覺表現在臉相上,而感情則表現在目光上。
由於人最初是處在艱難和柔弱的境地,所以他最初的聲音是悲泣和啼哭。嬰兒覺得他有所需要,然而自己又不能滿足這種需要,於是哭起來,懇求別人的幫助;如果他餓了或渴了,他就啼哭;如果他太冷了或者太熱了,他就啼哭;如果他需要活動,而人們又硬要他休息,他就啼哭;如果他想睡,而人們又打擾他,他就啼哭。他的生活愈不能由他支配,他就愈是經常地要求人們對它加以改變。他只有一種語言,其原因,可以說是由於他身上只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由於他的器官尚未發育完善,所以他還不能辨別它們不同的感受;所有一切不如意的事情,對他來說都能形成痛苦的感覺。
這些哭聲,人們認為是一點也不值得注意的,然而從其中卻產生了人和他周圍的一切環境的第一個關係:用來構成社會秩序的那條長長的鎖鏈,其第一環就是建造在這裡的。
當孩子啼哭的時候,他是感到很不舒服的,他有他自己不能滿足的某種需要:我們要進行觀察,研究他需要什麼,找出他的需要之後,加以滿足。當我們研究不出他需要什麼,或者不能加以滿足的時候,他就繼續啼哭,而我們感到厭煩;於是哄哄他,好叫他閉嘴不再啼哭,要不然就輕輕搖他,或者唱個歌兒催他入睡;如果他還是啼哭,我們忍耐不住了,於是嚇他;粗暴的保姆有時候還打他。在他開始生活的時候,他所受到的奇怪的教育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