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
13)脛:小腿。聯繫上一句,「股無胈」與「脛無毛」都是用來形容勞累奔波的。
(
14)五藏:即五臟,這裏泛指心胸和思想。
(
15)矜:苦。「矜其血氣」就是說耗費了無數心血。
(
16):「歡」字的異體,今簡化為「歡」。兜:人名,傳說跟堯作對、被堯放逐。崇山:地名,傳說在當時中原之地的南陲。
(
17)三苗:帝堯時代的古國名,地處南方。三峗:又作「三危」,山名,地處西北。
(
18)共工:帝堯的水官。幽都:即幽州,地處北方。
(
19)施(yì):延續。三王:即夏、商、周三代。駭:驚駭。
(
20)大德:指人的基本觀念和生活態度。
(
21)竭:盡;「求竭」指永遠不能滿足。一說「求竭」即「糾葛」,與上句之「爛漫」對文。姑備參考。
(
22)釿(jīn):「斤」字之異體,即橫口之斧。
(
23)殺:疑為「設」字之誤,處置的意思。「殺」,繁體寫作「殺」。
(
24)椎鑿:穿孔的工具。決:打穿,引伸指刑戮、處決。以上「釿鋸」、「繩墨」、「椎鑿」都是木匠的工具,借指傷害人和約束人的刑法和禮義。
(
25)脊脊:相互踐踏的樣子。一說是淆亂的意思。
(
26)伏處:隱居。嵁(kān)岩:深谷。
(
27)乘(shèng):古代一車四馬為一乘。「萬乘之君」指能統馭上萬輛戰車的國君,即大國的國君;這裏泛指居於統治地位的諸侯。
(
28)殊:斷。「殊死」也就是斬首。
(
29)桁(háng)楊:加在被囚禁者頸上和腳上的刑具。相推:一個挨著一個。
(
30)離跂(qí):奮力的樣子。攘臂:舉臂。桎(zhì)梏(gù):腳鐐手銬,用於拘系罪犯刑具,這裏喻指用來束縛人的真情本性的工具。
(
31)椄(gié)槢(xí):「槢」通作「楔」;「椄槢」就是連接腳鐐或手銬左右兩部分的插木。
(
32)鑿:孔。枘(ruì):榫頭,即插入孔中的木拴。
(
33)嚆(hāo):吼。「嚆矢」即響箭,這裏含有導向、先導的意思。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