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文學史 - 451 / 471
文學史類 / 馬黃 / 本書目錄
  

中國文學史

第451頁 / 共471頁。

 大小:

 第451頁

朗讀:

曹雪芹一生恰好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他十三歲前曾在南京過了一段「錦衣紈袴」、「飫甘饜肥」的生活,十三歲遷居北京後,初在宗學工作了一個時期,這時他結識了敦敏、敦誠兄弟,晚年在西郊「蓬牖茅椽,繩床瓦灶」,生活更為困頓。曹雪芹從宮廷貴族下降到「舉家食粥」(見敦誠贈詩)的不平常經歷,使他對社會上種種黑暗和罪惡的認識比別人更全面、更深刻,對封建階級沒落命運的感受也比別人更深切,同時也使他有機會接觸更廣闊的社會現實,這都為他的創作提供了堅實的生活基礎。

生活的困頓並沒有消磨曹雪芹的志氣,相反地更促使他嗜酒狂狷,對現實表現傲岸不屈的態度。敦誠的《佩刀質酒歌》題下小註記錄了曹雪芹的一件軼事:


  

秋曉,遇雪芹于槐園,風雨淋涔,朝寒襲袂。時主人未出,雪芹酒喝如狂,余因解佩刀沽酒而飲之。雪芹歡甚,作長歌以謝余。余亦作此答之。

在敦誠的詩中還寫道:「曹子大笑稱快哉,擊石作歌聲琅琅!」從這裡我們可以想見他性格的一斑。

《紅樓夢》寫於曹雪芹淒涼困苦的晚年。創作過程十分艱苦。小說第一回說「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閲十載,增刪五次」,真是「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可惜沒有完稿,就因幼子夭折、感傷成疾,還不到五十歲,就在貧病交迫中擱筆長逝了。死後,留下的只有琴劍在壁,「新婦飄零」,連他手稿也無人整理。幾個好友草草地殯埋了這位偉大的作家。

曹雪芹的未完稿題名《石頭記》。基本定稿只有八十回,八十回後的一些稿子不及整理便已「迷失」。這八十回,開始在為數很少的朋友中傳閲,繼之則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開去。此後藏書家抄錄傳閲,凡三十年之久,到了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偉元、高鶚第一次以活字版排印出版,已是一百二十回。書名也由《石頭記》改為《紅樓夢》。後四十回一般認為是高鶚續成的(註:近來有人認為後四十回的作者並非高鶚。高鶚只是把當時各種續稿整理補訂而已。)高鶚字蘭墅,別號「紅樓外史」,乾隆時進士,做過內閣侍讀,刑科給事中等官。他根據原書線索,把寶、黛愛情寫成悲劇結局,使小說成了一部結構完整、故事首尾齊全的文學巨著,從此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續作中有些篇章和片段寫得也還精彩、生動,如黛玉之死,襲人改嫁等。但就總的思想和藝術成就來說,和原著還有相當距離。有些人物性格走樣了,特別是寶玉中舉和出家成佛被封文妙真人,以及賈府復興、蘭桂齊芳等描寫,顯然背離了原作的精神。

《紅樓夢》的版本,大致可分為兩個系統。一是八十回抄本系統,題名《石頭記》,大都附有脂硯齋評語。曹雪芹逝世前的抄本,已發現的有三種,即「脂硯齋甲戌本」(1754)、「已卯本」(1759)、「庚辰本」(1760),都是殘本。其中「庚辰本」較完整,只缺兩回。這些抄本因為離曹雪芹寫作年代較近,所以比較接近原稿。此外重要的脂本還有:甲辰本(1784)、已酉本(1789)和一九一二年有正書局石印的「戚蓼生序本」。另一種是一百二十回本系統。上面已經提到的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偉元排印本,是「程甲本」,第二年(1792)程偉元又在第一版的基礎上有所增刪,再度排印,這是「程乙本」。此後還有許多版本出現,但都和程本相近。現在我們常見的兩種本子,一種是一九五五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所影印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它主要根據「脂硯齋庚辰本」。另一種是一九五九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林》它主要根據「程乙本」。


  

第二節 紅樓夢的思想內容

《紅樓夢》和《懦林外史》出現于同一時期的所謂「乾隆盛世」。這時期從表面看來,好像太平無事,但骨子裡各種社會矛盾正在加劇發展,整個王朝已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曹雪芹敏鋭地感到時代風雨的來臨,在自己豐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創作了這部不朽的巨著——《紅樓夢》,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特徵。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