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頁
作者把雪比作邪惡勢力,藉以抒發了他的牢騷不平,並且表示了對光明的信念。在充滿着風花雪月的俗套的明散曲中,這是比較突出的作品。
與王磐齊名的陳鐸(
1488‧-
1521‧),字大聲,號秋碧,下邳(今江蘇邳縣)人。家居金陵,世襲指揮使。他精通音律,教坊子弟稱他為「樂王」。散曲有《秋碧樂府》、《梨雲寄傲》、《月香小稿》等集。這些作品大都是供給歌妓清唱的,表現了封建文人以聲色自娛的生活情趣,內容很少可取。他的《滑稽餘韻》收小令一百三十六首,廣泛地描繪了各行各業的人物,相當真實地反映了明代中葉社會的面貌。從內容推斷,應是作者根據當時在城市中流行的「時調」改寫的。其中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那些描寫手工業勞動者的作品:
雙臀坐不安,兩腳登不辦。半身入地牢,間口 葷飯。逢節暫鬆閒,折耗要賠還。絡緯常通夜,拋梭直到晚。將一樣花板,出一陣餿酸汗;熬一盞油干,閉一回瞌睡眼。
——[雁兒落帶得勝令]《機匠》
這首曲子描繪了機匠辛苦的生活,也傾訴了他們不平的待遇。在《鐵匠》、《氈匠》等作品中,作者通過同樣的概括描寫,暴露了封建社會中手工業勞動者的非人處境。在個別作品裡,作者還肯定他們在勞動中所表現的智慧和才能。如[朝天子]《搭材》:
篾箠兒緊札,木植兒巧搭,利腳手分高下。一關一捩旋生發,就裡工夫大。自己尋常,傍人驚怕,半空中難作耍。舍衛城建塔,蓬萊呂上瓦,不是我誰承架‧
作者寫出了搭材匠人的熟練技巧,歌頌了他們對社會的貢獻,這在鄙視勞動的封建士大夫中是難能可貴的。
與此同時,作者還以幽默辛辣的筆觸,嘲諷了社會上的各種寄生蟲,漫畫似地勾勒出里長、巫師、媒人之流的醜態。如[水仙子]《葬士》:
尋龍倒水費慇勤,取向僉穴無定准,藏風聚氣胡談論。告山人須自忖:揀一山葬你先人,壽又長,身又旺,官又高,財又穩,不強如干謁侯門‧
這首曲子一開始就指出了葬士的騙人伎倆,揭露他的自欺欺人。最後一句反問,更顯得辛辣。不過,由於作者的階級侷限,有些作品對下層人民的態度是冷漠的,甚至不分對象的揶揄和嘲弄,不能不影響到《滑稽餘韻》的成就。
當時以南曲著名的有吳縣的唐寅、杭州的沈仕,他們的作品多數屬於風情調笑之作。此外楊慎和他的妻子黃峨也有散曲流傳。
第二節 馮惟敏及其他散曲作家
馮惟敏(
1511-
1580‧),字汝行,號海浮,山東臨朐人。歷任淶水知縣、鎮江教授、保定通判等職。現存散曲集《海浮山堂詞稿》四卷,共收套數五十套,小令四百餘首。他有比較進步的政治思想,李維楨說他當知縣時,「縣民富者為將軍,為校尉,為力士,為執金吾,為中貴人,兼併地無算而逋租契。惟敏摘其最負者懲之,貧民以為德,而豪右謗四起矣。」(《大沁山房集·馮氏家傳》)他的散曲中也說:「一心待鋤奸剔蠹惜民膏,誰承望忘身許國非時調,奉公守法成虛套。」因此,他接連曹到貶斥。隆慶六年(
1572)歸鄉,在故鄉海浮山下度過了晚年。
馮惟敏的散曲,具有豐富深刻的現實內容,反映了社會的主要矛盾。他雖然作過幾任地方官,但比較關心人民的疾苦,不願奔走權門,「鞭 赤子情難忍,奔競朱門眼倦開,甘心兒不染炎涼態」,是他在這方面的自白。辭官返裡後,有機會熟悉農村生活,看到農村存在的問題,在散曲創作中熱忱地為災難深重的農民呼籲,並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橫征暴斂:
倒了房宅,堪憐生計蹙;沖了田園,難將雙手杌。陸地水平鋪,秋禾風亂舞。水旱相仍,農家何日足‧牆壁通連,窮年何處補,往常時不似今番苦,萬事由天做。又無餬口糧,那有遮身布,幾樁兒不由人不叫苦。
——[玉江引]《農家苦》
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五月半間便開倉。裡正哥過堂,花戶每比糧。賣田宅,無買的;典兒女,陪不上。
——[胡十八]《刈麥有感》
這些散曲真實地反映了廣大農民在天災和官府的重壓下的苦難生活,也飽和着作者的同情。
他在退隱歸田後,寫過一些閒適的作品,有其消極的一面;但其中有些作品描寫官場險惡,表現他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情,仍有可取之處。
在藝術上,馮惟敏繼承元代豪放派曲家的傳統,下尚浮華,特重本色,風格剛勁樸直,語言淺近流利,在明代曲壇上,是很有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