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文學史 - 224 / 471
文學史類 / 馬黃 / 本書目錄
  

中國文學史

第224頁 / 共471頁。

 大小:

 第224頁

朗讀:

包括變文在內的唐代通俗文學,題材、體制既多種多樣,藝術成就也互有高下。一些比較動人的作品大都富於幻想,帶有比較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而缺乏對現實生活的細緻描繪。我們不僅從《廬山遠公話》、《葉淨能話》等宗教性故事裡看到山神造寺、潭龍聽經,以及月中水晶宮、娑羅樹的神奇景象;即歷史傳說和民間故事也被塗上了種種神異的色彩,如韓擒虎死作閻羅、唐太宗生魂入冥,以及項托(橐)死後化為森森百尺的竹竿等。這些設想雖離奇不經,或帶有宣揚宗教意味,但也曲折傳達了人民對某種理想境界的憧憬,對某些迫害人民的力量的憎恨。這在孟姜女、韓朋的故事裡尤其明顯。對人物外貌、動作及場面有許多誇張性的渲染,而缺少人物內心的刻劃;有時故事情節雖比較簡單,而結構仍相當宏偉,也是這類作品的藝術特徵。它較多繼承賦家鋪張揚厲的作風,而缺乏後來小說家的傳神之筆。如《伍子胥變文》寫子胥逃亡的一段:

悲歌未了,由(猶)懷慷慨,北背楚關,南登吳會。屬逢天暗,雲陰愛代。失路傍徨,山林摧滯。怪鳥成群,群狼作隊,禽號猩猩,獸名狒狒。忽示(爾)心驚,拔劍即行。匣中光出,遍野精明,中有日月,北斗七星,心雄慘烈,不巨千兵。


  

這些整齊而有韻的鋪敘文句是上承魏晉南北朝的賦體,又一直影響到宋元以來戲曲裡的韻白和說唱裡的賦讚的。從語言風格看,一些從隋唐以前流傳的故事傳說,文句都比較整飭,帶有六朝駢儷餘風,而語氣不夠流暢。中晚唐的作品如《葉淨能話》及《張義潮變文》、《張淮深變文》中的散文部分,就較多散行單句,明白流暢,接近口語。可以看出它們是在魏晉南北朝的雜賦、誹諧文和宋元話本小說、說唱文學之間起了橋樑的作用的。

唐代通俗文學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噹時傳奇小說以及《長恨歌》、《秦婦吟》等長篇敘事詩的創作,對後來文學創作的影響也是相當深遠的。它的影響首先表現在較多從人民利益出發的愛憎態度,以及富於想象、誇張的浪漫主義色彩,它表現了一般民間文學的共同特徵。其次是在題材上為後人提供大量的歷史傳說和民間傳說。這些故事傳說有不少是從隋唐以前流傳的,但大都經過當時民間藝人或文人的加工,在內容上有所豐富。最後是它成為宋元時期一些新的文學樣式,如話本、詞話、彈詞、戲曲等的前驅,使我們清楚地看到這些文學樣式是怎樣在人民群眾的長期哺育和民間藝人及文人的創造性勞動中逐漸成長壯大起來的。

第五編

宋代文學

(公元9601279年)


  
概說

公元九六年,後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在陳橋驛(在開封東北四十里)組織兵變,代周自立,建立了北宋王朝。此後將近二十年間,宋太祖趙匡胤和太宗趙光義又先後用武力和外交的手段吞併了南方的幾個獨立王國和建都在太原的北漢。中國人民經過唐末五代長期分裂的局面,到這時才在大部分地區取得了統一。北宋初期各種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主要為鞏固封建王朝的統治,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既得利益,但客觀上也使當時人民有比較安定的環境來從事農業、手工業的生產,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繁榮,並有利於封建文化的繼續發展。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