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文學史 - 72 / 471
文學史類 / 馬黃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中國文學史

第72頁 / 共471頁。

《樂府古題要解》說:「江南古詞,蓋美芳辰麗景,嬉遊得時也。」可能是一首與勞動相結合的情歌。古人常以蓮象徵愛情,以魚比喻女性。它可能是武帝時改採《吳楚汝南歌詩》。

但是,更多的還是棄婦和怨女的悲訴與抗議。有的因無辜被棄,對喜新厭舊的「故夫」提出了責難,如《上山采蘼蕪》:


  

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閤去。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此篇向來列入古詩,其實是「緣事而發」的民歌。張玉谷說:「通章問答成章,樂府中有此一體,古詩中僅見斯篇。」(《古詩賞析》卷四)可見即從表現手法上也可以看出它不會是文人的抒情詩。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棄婦是如何冤屈:她勤勞、能幹、柔順,但她還是被棄了。作者巧妙地通過「故夫」自己的招供揭示了他的醜惡的靈魂。不難想象:那個新人的命運並不會比故人好些。

有逆來順受的棄婦,但也有敢於反抗夫權,對三心二意的男子毅然表示「決絶」的女性,如《白頭吟》。詩一開頭就說:「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絶。」用雪月表明自己的光明純潔,而對方之卑鄙齷齪也就不在話下。切身的痛苦使得詩的主人公正確地提出了「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愛情理想。然而在那戀愛不自由、婚姻不自由的情況下,這理想是無法實現的。這個倔強的女子終於不能不傷心得落淚原因就在此。

為了追求並實現「願得一心人」的愛情理想,在這類戀歌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用火一般的熱情和實際行動大膽地衝破禮教束縛的另一類型的女性。這就是《鐃歌十八曲》中的《有所思》和《上邪》所表現的。《有所思》的女主人公曾追敘和愛人初會時的情況:「鷄鳴狗吠,兄嫂當知之」,可見他們是自由結合,根本沒理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一套。也正因為是這樣,所以當她聽說愛人「有他心」後,便遏不住心頭的怒火,我們看:「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絶!」愛是真愛,恨也就是真恨。「勿復相思」二句是轉折語,想起對方平日說盡相思的話,更覺可恨,與《詩經‧氓》中「及爾偕老,老使我怨」同一聲口。《上邪》所表現的感情更為強烈: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絶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絶!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為誓。「山無陵」以下連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來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愛,深情奇想,確是「短章中神品」。唐代民間詞《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願」一首,則連用六事,與此極相似。但是,在男女不平等的歷史條件下,真正的自由戀愛也是說不上的,被犧牲的往往是女子。

除上述三方面的作品外,漢樂府民歌中還保存有少數諷刺統治者賣官的政治丑劇和權門豪家的荒淫生活的。前者如《長安有狹邪行》:「小子無官職,衣冠仕洛陽。」便是刺的賣官鬻爵。賣官之風,西漢已有,但不如東漢之甚。《後漢書‧桓帝紀》和《靈帝紀》都有公開「占賣關內侯、虎賁、羽林,入錢各有差」的記載,靈帝並「私令左右賣公卿,公千萬,卿五百萬」,因而出現了無官職而有官服的所謂「衣冠仕」的怪現象。又詩言「仕洛陽」,洛陽乃東漢首都,也足證應該是東漢時作品。後者如《相逢行》,極力摹寫那個少年家庭如何榮華富貴,好像是句句恭維、欽羡,其實是句句溪落,是另一種諷刺手法。對較好的官吏,民歌也有表揚,如《雁門太守行》寫和帝時洛陽令王渙的政績,表現了人民的愛憎分明。東漢樂府繼續采詩,這也是一個明證。


  

總之,通過漢樂府民歌,我們可以聽到當時人民自己的聲音,可以看到當時人民的生活圖畫,它是兩漢社會全面的真實的反映。它繼承並發揚了《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


第二節 東漢文人的五言詩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