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文學史 - 37 / 471
文學史類 / 馬黃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中國文學史

第37頁 / 共471頁。

抒情詩一般篇幅短小,沒有故事情節。《離騷》不只篇幅宏偉,而且由於前一部分是在詩人大半生歷史發展的廣闊背景上展開抒情,後一部分又編造了女媭勸告、陳辭重華、靈氛占卜、巫咸降神、神遊天上等一系列幻境,便使它具有了故事情節的成分。這種內容和結構上的特點,就是波瀾起伏,百轉千回,看看似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轉眼卻又出現一個新的境界。這樣就把詩人長期的鬥爭經歷和複雜的思想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離騷》的形式來自民間,但在詩人手中有了很大發展。他一面採用民歌的形式,一面又汲取了散文的筆法,把詩句加長,構成巨篇,既有利於包納豐富的內容,又有力地表現了奔騰澎湃的感情。《離騷》基本上是四句為一章,字數不等,亦多偶句,形成了錯落中見整齊,整齊中又富有變化的特點。《離騷》的語言十分精煉,並大量地吸收了楚國的方言,虛字也運用得十分靈活,又常以狀詞冠于句首,造句也頗有特點。此外,《離騷》除了詩人內心獨白外,還設為主客問答,又有大段的鋪張描寫,繪聲繪色,對後來辭賦有很大影響。所有這些也都表現了《離騷》的藝術特點與成就。


  

小結

先秦文學的成就是巨大的,它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有史以前的口頭文學,由於沒有文字記載,流傳下來的不多,但其中神話一部分卻是相當豐富的。神話的產生遠在階級社會以前。它在廣大群眾中口耳流傳,經過不斷的修改補充,越來越優美,越來越富於藝術想象,這是口頭文學的發展規律。不難想象:原始人創造的神話活在人們口頭的歷史時期是非常長遠的,而神話被記錄下來直至今天為止,不過是很短的時期。毫無疑問,神話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古的寶貴遺產。它通過豐富、美麗、奇特的幻想,表現了浪漫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對後世文學創作有積極影響。

詩歌在其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一種口頭創作,完全是屬於全社會的文學藝術。從口頭到書面,從民間到宮庭,從集體歌唱到個人單獨創作,這中間也有着漫長的過程。先秦文學的巨大成就之一是詩歌。比較原始的詩歌被後人用文字記下來的很少,所以《詩經》三百篇便成為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國風」有一部分民歌是人民的口頭創作,經採錄後成為書面文學。它們是被剝奪了文化學習權利的人民大眾從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現實性和戰鬥性都很強。另外一部分詩歌是「雅」和「頌」,基本上是貴族的創作。貴族作品主要是歌功頌德以及反映貴族統治階級的生活,雖然也有不少反映現實的有社會意義的詩篇,但並非替人民說話的。因此,民歌部分是《詩經》精華的主要部分。它們揭露了社會階級矛盾的本質,代表人民的直接呼聲,有強烈的人民性、豐富的生活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成就,是我國文學現實主義的源頭。它和貴族士大夫的詩歌形成鮮明的對照,充分反映兩個階級兩種文化的鬥爭。


  
繼《詩經》三百篇之後,在我國文學史上放射出萬丈光芒的詩歌就是「楚辭」。「楚辭」主要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作品,是他在學習民歌的基礎上創造的新詩體。由於戰國時代社會的根本變化,私人著書的風氣大盛。屈原的「楚辭」也就是在開始有了私家著述的需要和可能的條件下產生的。所以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作家,他的詩歌創作標志著我國文學史上從集體歌唱到個人專著的新紀元。屈原「楚辭」的特點是一種騷體形式,這一形式是從民間歌曲,特別是楚聲歌曲學習來的。它打破了《詩經》的四言形式,而代之以從三四言到七八言的參差不齊的形式。這是詩歌的發展,也是文學的革新。不僅如此,在內容上也大量採用民間的素材,如神話傳說和方言習俗等,在創作方法上也大膽吸收神話的浪漫主義精神,更為後世作家提供了善於向民間文學學習的光輝榜樣。事實證明;我國文學史上有成就的作家,大都向優秀的民間文學學習,挹取其精華,作為自己的營養,反之,其成就則極為有限。屈原這種良好的創始,正說明文學史上作家創作方面一個重要規律。屈原以其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在詩篇中洋溢着悲憤熾烈的感情,表現了崇高的政治理想,而想象豐富、詞采瑰麗的藝術風格又是我國文學浪漫主義的遠祖。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