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治通鑑 中 - 462 / 546
中國古代史類 / 司馬光 / 本書目錄
  

資治通鑑 中

第462頁 / 共546頁。

 大小:

 第462頁

朗讀:

三月,癸巳,東魏以太尉襄城王旭為大司馬,開府儀同三司高岳為太尉。辛亥,大將軍澄南臨黎陽,自虎牢濟河至洛陽。魏同軌防長史裴寬與東魏將彭樂等戰,為樂所擒,澄禮遇甚厚,寬得間逃歸。澄由太行返晉陽。

屈獠洞斬李賁,傳首建康。賁兄天寶遁入九真,收餘兵二萬圍愛州,交州司馬陳霸先帥眾討平之。詔以霸先為西江督護、高要太守、督七郡諸軍事。


  

夏,四月,甲子,東魏吏部令史張永和等偽假人官,事覺,糾檢、首者六萬餘人。

甲戌,東魏遣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紹宗、大都督劉豐生等將步騎十萬攻魏王思政于潁川。思政命臥鼓偃旗,若無人者。岳恃其眾,四面陵城。思政選驍勇開門出戰,岳兵敗走。岳更築土山,晝夜攻之,思政隨方拒守,奪其土山,置樓堞以助防守。

五月,魏以丞相泰為太師,廣陵王欣為太傅,李弼為大宗伯,趙貴為大司寇,于謹為大司空。太師泰奉太子巡撫西境,登隴,至原州,歷北長城,東趣五原,至蒲州,聞魏主不豫而還。及至,已癒,泰還華州。

上遣建康令謝挺、散騎常侍徐陵等聘于東魏,復修前好。陵,扌離之子也。

六月,東魏大將軍澄巡北邊。

秋,七月,庚寅朔,日有食之。

乙卯,東魏大將軍澄朝于鄴。以道士多偽濫,始罷南郊道壇。八月,庚寅,澄還晉陽,遣尚書辛術帥諸將略江、淮之北,凡獲二十三州。

侯景自至壽陽,徵求無已,朝廷未嘗拒絶。景請娶于王、謝,上曰:「王、謝門高非偶,可于朱、張以下訪之。」景恚曰:「會將吳兒女配奴!」又啟求錦萬匹為軍人作袍,中領軍朱異議以青布給之。又以台所給仗多不能精,啟請東冶鍛工,欲更營造,敕並給之。景以安北將軍夏侯夔之子譒為長史,徐思玉為司馬,譒遂去「夏」稱「侯」,托為族子。

上既不用景言,與東魏和親,是後景表疏稍稍悖慢;又聞徐陵等使魏,反謀益甚。元貞知景有異志,累啟還朝。景謂曰:「河北事雖不果,江南何慮失之,何不小忍!」貞懼,逃歸建康,具以事聞;上以貞為始興內史,亦不問景。

臨賀王正德,所至貪暴不法,屢得罪于上,由是憤恨,陰養死士,儲米積貨,幸國家有變;景知之。正德在北與徐思玉相知,景遣思玉致箋于正德曰:「今天子年尊,奸臣亂國。以景觀之,計日禍敗。大王屬當儲貳,中被廢黜,四海業業,歸心大王。景雖不敏,實思自效。願王允副蒼生,鑒斯誠款!」正德大喜曰:「侯公之意,暗與吾同,天授我也!」報之曰:「朝廷之事,如公所言。仆之有心,為日久矣。今仆為其內,公為其外,何有不濟!機事在速,今其時矣。」


  

鄱陽王范密啟景謀反。時上以邊事專委朱異,動靜皆關之,異以為必無此理。上報范曰:「景孤危寄命,譬如嬰兒仰人乳哺,以此事勢,安能反乎!」范重陳之曰:「不早剪撲,禍及生民。」上曰:「朝廷自有處分,不須汝深憂也。」范復請自以合肥之眾討之,上不許。朱異謂范使曰:「鄱陽王遂不許朝廷有一客!」自是范啟,異不復為通。

景邀羊鴉仁同反,鴉仁執其使以聞。異曰:「景數百叛虜,何能為!」敕以使者付建康獄,俄解遣之。景益無所憚,啟上曰:「若臣事是實,應罹國憲;如蒙照察,請戮鴉仁!」景又上言:「高澄狡猾,寧可全信!陛下納其詭語,求與連和,臣亦竊所笑也。臣寧堪粉骨,投命仇門,乞江西一境,受臣控督。如其不許,即帥甲騎,臨江上,向閩、越。非唯朝廷自恥,亦是三公旰食。」上使朱異宣語答景使曰:「譬如貧家,畜十客、五客,尚能得意;朕唯有一客,致有忿言,亦朕之失也。」益加賞賜錦彩錢布,信使相望。

戊戌,景反于壽陽,以誅中領軍朱異、少府卿徐驎、太子右衛率陸驗、制局監周石珍為名。異等皆以奸佞驕貪,蔽主弄權,為時人所疾,故景托以興兵。驎、驗,吳郡人;石珍,丹楊人。驎、驗迭為少府丞,以苛刻為務,百賈怨之,異尤與之昵,世人謂之「三蠹」。

司農卿傅岐,鯁直士也,嘗謂異曰:「卿任參國鈞,榮寵如此。比日所聞,鄙穢狼藉,若使聖主發悟,欲免得乎!」異曰:「外間謗黷,知之久矣。心苟無愧,何恤人言!」岐謂人曰:「朱彥和將死矣。恃諂以求容,肆辯以拒諫,聞難而不懼,知惡而不改,天奪其鑒,其能久乎!」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