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註:《武經七書》
宋代官方校刊頒行的中國第一部軍事教科書。內收《孫子兵法》、《吳子》、《司馬法》、《六韜》、《尉繚子》、《三略》、《李衛公問對》
7部古代優秀軍事著作,對宋以後軍事學和戰爭實踐有較大影響。問世之後,注家蜂起,具有代表性的有宋代施子美《武經七書講義》,明代劉寅《武經七書直解》、黃獻臣《武經開宗》,清代朱墉《武經七書匯解》、夏振翼《增補武經三子體注》、魯經《武經大全標題會解》、陳玖學《七子兵略評註》等。
作者簡介:孫武
中國古代軍事學家,中國古代軍事學的奠基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後人稱之為『兵聖』。字長卿,齊國樂安(今山東博興北,一說惠民)人。生卒年不詳,約活動于公元前
6世紀末至公元前
5世紀初。因齊國內亂,孫武出走吳國。經吳國重臣伍員推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
13篇,被重用為將。吳、楚爭奪霸權,長期戰于江淮。孫武與伍員等輔助闔閭制定襲楚方略,使楚疲于奔命,國力耗損。吳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史記·伍子胥列傳》),以一隅之地而稱霸,孫武起了重要作用。所著《孫子兵法》,總結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戰爭經驗,在中國和世界軍事史上,最早比較系統地涉及戰爭全局問題,首次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一指導戰爭的普遍規律,總結了若干至今仍有科學價值的作戰指導原則,不但在我國兵學思想上,佔有極高的地位,也是全世界戰術黯黯戰略思考的寶典。
在史學上,對於孫子及《孫子兵法》有很多爭論。據《史記》載,孫子是齊國人,但《吳越春秋》記載,孫子是吳國人,不過兩書都指出孫子是春秋末期的兵學家,吳王盧三年至十年之間在吳國為將,為吳國策劃伐楚大計。第二種說法,認為孫子即是孫臏,這種說法是因為《史記》中除了敘述孫子事蹟外,還附帶說了孫臏的事蹟,所以有人懷疑孫子十三篇是孫臏所著。有人認為孫子可能是伍員,或其它人,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思想,他的這部兵法,對中國歷代,或對全世界所產生的影響。
附:孫子練兵(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于吳王闔廬。闔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對曰:「可。」闔廬曰:「可試以婦人乎?」曰:「可。」於是許之,出宮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孫子分為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與左右手背乎?」婦人曰:「知之。」孫子曰:「前,則視心。左,視左手。右,視右手。後,即視背。」婦人曰:「諾。」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於是鼓之右,婦人大笑。孫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復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婦人復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斬左右隊長。吳王從台上觀,見且斬愛姬,大駭。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願勿斬也。」孫子曰:「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受斬隊長二人以徇。用其次為隊長,於是復鼓之。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於是孫子使使報王曰:「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吳王曰:「將軍罷休就舍,寡人不願下觀。」孫子曰:「王徒好虛言,不能用其實。」於是闔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將。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孫子兵法
始計第一作戰第二謀攻第三軍形第四
兵勢第五虛實第六軍爭第七九變第八
行軍第九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
用間第十三
始計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