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警示通言 - 142 / 246
古典小說類 / 馮夢龍 / 本書目錄
  

警示通言

第142頁 / 共246頁。

 大小:

 第142頁

朗讀:

二更人靜,兩口兒兩把鋤頭,照樹根下竅穴開將下去。約有三尺深,發起小方磚一塊,磚下磁壇三個,壇口鋪着米,都爛了。撥開米下邊,都是白物。原來銀子埋在土中,得了米便不走。夫妻二人叫聲「慚愧」,四隻手將銀子搬盡,不動那磁壇,依;日蓋磚掩土。二人回到房中,看那東西,約一千五百金。桂生算計要將三百兩還施氏所贈之數,餘下的將來營運。孫大嫂道:「卻使不得!」桂生問道:「為何?」孫大嫂道:’施氏知我赤貧來此,倘問這三百金從何而得?反生疑心。若知是銀杏樹下掘得的,原是他園中之物,祖上所遺,憑他說三千四千,你那裡分辨?和盤托出,還只嫌少,不惟不見我們好心,反成不美。”桂生道:「若依賢妻所見如何?」孫大嫂道:「這十畝田,幾株桑棗,了不得你我終身之事。幸天賜藏金,何不於他鄉私與置些產業,慢慢地脫身去,自做個財主。那時報他之德,彼此見好。」桂生道:「『有智婦人,勝如男子。』你說的是。我青遠房親族在會稽地方,向因家貧久不來往。今攜千金而去,料不慢我。我在彼處置辦良田美產,每歲往收花利,盤放幾年,怕不做個大大財主?」商量已定。到來春,推說浙中訪親,私自置下田產,託人收放,每年去算帳一次。回時舊衣舊裳,不露出有錢的本相。如此五年,桂生在紹興府會稽縣已做個大家事,住房都買下了,只瞞得施家不知。

忽一日兩家兒女同時出痘,施濟請醫看了自家兒子,就教去看桂家女兒,此時只當親媳婦一般。大幸痘都好了。裡中有個李老兒號梅軒者,素在施家來往。遂邀親鄰酸錢與施公把盞賀喜,桂生亦與席。施濟義題起親事,李梅軒自請為媒,眾人都玉成其美。桂生心下也情願,回家與渾家孫大嫂商量。大嫂道:「自古說『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施生雖是好人,卻是為仁不富,家事也漸漸消乏不如前了。我的人家都做在會稽地面,到彼攀個高門,這些田產也有個依靠。」桂生道:「賢妻說得是,只是他一團美意,將何推托?」大嫂道:「你只推門衰柞薄,攀陪不起就是。倘若他定要做親,只說兒女年幼,等他長大行聘未遲。」


  

古人說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當初貧困之日,低門扳高,求之不得;如今掘藏發跡了,反嫌好道歉起來。

只因上岸身安穩,忘卻從前落水時。

施濟是個正直之人,只道他真個謙遜,並不疑有他故。

在蔣光陰,又過了三年:施濟忽遣一疾,醫治不痊,鳴呼哀哉了,殯殮之事不必細說。桂富五的渾家掉掇丈夫,乘此機會早為脫身這計,乃具只鷄鬥酒,夫婦齊往施家弔奠。桂生拜奠過了先回,孫大嫂留身向嚴氏道:「拙夫向蒙恩人救拔,朝夕感念,大馬之報尚未少申。今恩人身故,愚夫婦何敢久占府上之田廬?;寧可轉徙他方,別圖生計。今日就來告別。嚴氏道:“嬸嬸何出此言!先夫雖則去世,奴家亦可做主。孤苦中正要嬸嬸時常伴話,何忍舍我而去?大嫂道:“奴家也捨不得姆姆。但非親非故,白占寡婦田房,被人議論。日後郎君長大,少不得要吐還的。不如早達時務,善始善終,全了恩了人生前一段美意。」嚴氏苦留不住,各各流淚而別。桂生摯家搬往會稽居住,恍似開籠放鳥,一去不回。


  

再說施家,自從施濟存日,好施樂善,翼中已空虛了。又經這番喪中之費,不免欠下些債負。那嚴氏又是賢德有餘才幹不足的,守着數歲的孤兒撐持不定,把田產逐漸棄了。不勾五六年,資財馨盡,不能度日,僮僕俱已逃散。常言「吉人天相,絶處逢生」。恰好遇一個人從任所回來,那人姓支名德,從小與施濟同窗讀書,一舉成名,剔歷外任,官至四川路參政。此時元順帝至正年問,小人用事,朝政日紊。支德不願為官,致政而歸,聞施濟故後,家日貧落,心甚不忍,特地登門弔唁。孤于施還出迎,年甫垂暑,進退有禮。支翁問:「曾聘婦否?」施還答言:「先人薄業已馨,老母甘旨尚缺,何暇及此!」支翁潛然淚下道:「令先公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此天地間有數好人。天理若下抿,子孫必然昌盛。某喬在窗誼,因久宦遠方,不能分憂共患,乃令先公之罪人也。某有愛女一十三歲,與賢侄年頗相宜,欲遣媒的與令堂夫人議姻,萬望先為道達,是必勿拒!」施還拜謝,口稱「不敢」。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