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公二年(前
489),齊國大臣田乞殺了他的國君孺子,立孺子的哥哥陽生為君,這就是齊悼公。六年(前
485),吳軍打敗齊軍。齊國人殺了悼公,立他的兒子簡公為君。九年(前
482),晉定公與吳王夫差在黃池會盟,爭做盟主,最終是讓吳王佔了先。吳國強盛,欺凌中原各國。十二年(前
479),齊國田常殺了齊簡公,立他的弟弟平公為君,田常當了國相。十三年(前
478),楚國滅掉陳國。秦悼公在位十四年去世,兒子厲共公繼位。孔子在悼公十二年去世。
厲共公二年(前
475),蜀人前來進獻財物。十六年(前
461),在黃河旁挖掘壕溝。派兵兩萬去攻打大荔國,攻佔了大荔王城邑。二十一年(前
456),開始設置頻陽縣。晉國攻佔了武城。二十四年(前
453),晉國發生內亂,智伯被殺,把智伯的領地分給趙氏、韓氏、魏氏。二十五年(前
452),智開帶領邑人來投奔秦國。三十三年(前
444),攻打義渠戎族,俘虜了戎王。三十四年(前
443),發生日食。厲共公去世,他的兒子躁公繼位。
躁公二年(前
441),南鄭邑反叛。十三年(前
430),義渠來攻打秦國,到了渭南。十四年(前
429),躁公去世,他的弟弟懷公繼位。
懷公四年(前
425),庶長晁和大臣圍攻懷公,懷公自殺。懷公太子名叫昭子,死得早,大臣們就擁立太子昭子的兒子為君,這就是靈公。靈公,是懷公的孫子。
靈公六年(前
419),晉國在少梁築城,秦軍攻打晉國。十三年(前
412),秦國在籍姑築城。靈公去世,兒子獻公沒能繼位,立子靈公的叔父悼子,這就是簡公。簡公是昭子的弟弟,懷公的兒子。
簡公六年(前
409),開始讓官吏帶劍。在洛水邊挖了壕溝。在重泉築城。十六年(前
399),簡公去世,兒子惠公繼位。
惠公十二年(前
388),兒子出子出生。十三年,攻打蜀國,攻佔了南鄭。惠公去世,出子繼位。
出子二年(前
385),庶長改從河西迎接靈公的兒子獻公回國,立他為君。殺了出子和他的母親,把他們的屍體沉入深淵。秦國在這以前頻繁更換君主,君臣之間關係不協調,所以晉國的力量又強起來,奪去了秦國河西的土地。
獻公元年(前
384),廢止了殉葬的制度。二年(前
383),在櫟陽築城。四年正月庚寅日,孝公出生。十一年(前
374),周朝太史簷(d□n,擔),拜見獻公說:「周與秦本來是合在一起的,後來秦分了出去,分開五百年後又合在一起,合在一起十七年後,將會有稱霸統一天下的人出現。」十六年(前
369),桃樹冬天開了花。十八年(前
367),櫟陽上空下了黃金雨。二十一年(前
364),與魏國在石門交戰,殺了魏兵六萬人,天子送來繡有花紋的禮服祝賀。二十三年(前
362),與魏國在少梁交戰,俘虜了魏將公孫痤。二十四年(前
361),獻公去世,兒子孝公繼位,這時孝公已經二十一歲了。
孝公元年(前
361),黃河和殽山以東有六個強國,秦孝公與齊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悼侯、韓哀侯、趙成侯並立。淮河、泗水之間有十多個小國。楚國、魏國與秦國接壤。魏國修築長城,從鄭縣築起,沿洛河北上,北邊據有上郡之地。楚國的土地從漢中往南,據有巴郡、黔中。周王室衰微,諸侯用武力相征伐,彼此爭殺吞併。秦國地處偏僻的雍州,不參加中原各國諸侯的盟會,諸侯們象對待夷狄一樣對待秦國。孝公於是廣施恩德,救濟孤寡,招募戰士,明確了論功行賞的法令,並向全國發佈命令說:「從前,我們繆公在岐山、雍邑之間,實行德政、振興武力,在東邊平定了晉國的內亂,疆土達到黃河邊上;在西邊稱霸於戎狄,拓展疆土達千里。天子賜予霸主稱號。諸侯各國都來祝賀,給後世開創了基業,盛大輝煌。但是就在前一段厲公、躁公、簡公、出子的時候,接連幾世不安寧,國家內有憂患,沒有空暇顧及國外的事,結果晉國攻奪了我們先王河西的土地,諸侯也都看不起秦國,恥辱沒有比這更大的了。獻公即位,安定邊境,遷都櫟陽,並且想要東征,收復繆公時的原有疆土,重修繆公時的政令。我緬懷先君的遺志,心中常常感到悲痛。賓客和群臣中有誰能獻出高明的計策,使秦國強盛起來,我將讓他做高官,分封給他土地。」於是便發兵東進,圍攻陝城,西進殺了戎族的獂(huan,環)王。
衛鞅聽說頒布了這個命令,就來到西方的秦國,通過景監求見孝公。
二年(前
360),周天子送來祭肉。
三年(前
359),衛鞅勸說孝公實行變法,制訂刑罰,在國內致力於農耕,對外鼓勵效死作戰,給以各種獎罰。孝公認為這個辦法很好。但甘龍、杜摯等人不同意,雙方為此而爭辯起來。最後孝公採用衛鞅的新法,百姓對此抱怨不休;過了三年,百姓反而覺得適應了。於是孝公任命衛鞅擔任左庶長。此事記載在《商君列傳》裡。
七年(前
355),孝公與魏惠王在杜平會盟。八年(前
354),秦國與魏國在元裡交戰,取得勝利。十年(前
352),衛鞅任大良造,率兵包圍了魏國安邑,使安邑歸服了。十二年(前
350),修造咸陽城,築起了公佈法令的門闕,秦國就遷都到咸陽。把各個小鄉小村合併為大縣,每縣設縣令一人,全國共有四十一個縣。開闢田地,廢除了井田制下的縱橫交錯的田埂。這時秦國東邊的地界已經越過了洛水。十四年(前
348),開始制定新的賦稅制度。十九年(前
343),天子賜予霸主稱號。二十年(前
342),諸侯都來祝賀。秦國派公子少官率領軍隊與諸侯在逢澤會盟,朝見天子。
二十一年(前
341),齊國在馬陵打敗魏國。
二十二年(前
340),衛鞅攻打魏國,俘虜了魏公子卬(ang,昂)。秦孝公封衛鞅為列侯,號為商君。
二十四年(前
338),秦國與魏軍在岸門作戰,俘虜了魏國將軍魏錯。
秦孝公去世,兒子惠文君繼位。這一年,殺了衛鞅。衛鞅剛在秦國施行新法時,法令行不通,太子觸犯了禁令。衛鞅說:「法令行不通,根源起自國君的親族。國君果真要實行新法,就要從太子做起。太子不能受刺面的墨刑,就讓他的師傅代受墨刑。」從此,法令順利施行,秦國治理得很好。等到孝公去世,太子登位,秦國的宗室大多怨恨衛鞅,衛鞅逃跑,於是定他有反叛之罪,最後處以五馬分屍之刑,在都城示眾。
惠文君元年(前
337),楚國、韓國、趙國、蜀國派人來朝見。二年(前
336),周天子前來祝賀。三年(前
335),惠文君年滿二十,舉行冠禮。四年(前
334),天子送來祭祀文王、武王的祭肉。齊國、魏國稱王。
五年(前
333),陰晉人犀首任大良造。六年(前
332),魏國把陰晉送給秦國,陰晉改名為寧秦。七年(前
331),公子卬與魏作戰,俘虜了魏將龍賈,殺了八萬人。八年(前
330),魏國把河西之地送給秦國。九年(前
329),秦軍渡過黃河,攻佔了汾陰、皮氏。秦王與魏王在應邑會盟。秦軍包圍了焦城,使焦城歸降了。十年(前
328),張儀做了秦相。魏國把上郡十五縣送給秦國。十一年(前
327),在義渠設縣。把焦城、曲沃歸還給魏國,義渠國君稱臣。把少梁改名為夏陽。十二年(前
326),效仿中原各國,初次舉行十二月的臘祭。十三年(前
325),四月戊午日,魏君稱王,即魏襄王;韓君也稱王,即韓宣惠王。秦君派張儀攻取陝縣,把那裡的居民趕出去交給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