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27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27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27頁

朗讀:

諸侯有不親睦的,甫侯向穆王報告,於是制定了刑法。穆王說:「喂,過來!各位有國家的諸侯和有采地的大臣,我告訴你們一種完善的刑法。現在你們安撫百姓,應該選擇什麼呢,不是賢德的人才嗎?應該嚴肅對待什麼呢,不是刑法嗎?應該怎樣處置各種事務,不是使用刑罰得當嗎?原告和被告都到齊了,獄官通過觀察言語、臉色、氣息、聽話時的表情、看人時的表情來審理案件。五種審訊的結果確鑿無疑了,就按照墨、劓(yi,亦)、臏(bin,殯)、宮、大辟五種刑的規定來判決。如果五刑不合造,就按照用錢贖罪的五種懲罰來判決。如果用五刑不合適,就按照五種過失來判決。按照五種過失來判決會產生弊病,這就是依仗官勢,乘機報恩報怨,通過宮中受寵女子進行干預,行賄受賄,受人請托。遇有這類情況,即使是大官貴族,也要查清罪狀,與犯罪的人一樣判他們的罪。判五刑之罪如果有疑點,就減等按五罰處理;判五罰之罪如果有疑點,就減等按五過處理;一定要審核清楚。要在眾人中加以核實,審訊的結果要與事實相符。沒有確鑿的證據的就不要懷疑,應當共同尊敬上天的聲威,不要輕易用刑。要判刺面的墨刑而有疑點的,可以減罪,罰以黃銅六百兩,但要認真核實,如果確實有罪,還應施刑。要判割鼻的劓刑而有疑點的,可以減罪,,罰以黃銅一千二百兩,比墨刑加倍,但也要認真核實,如果確實有罪,還應施刑。判挖掉膝蓋骨的臏(bin,殯)刑而有疑點的,可以減罪,罰以黃銅三千兩,比劓刑加一倍半,但也要認真核實,如果確實有罪,還應施刑。判破壞生殖機能的宮刑而有疑點的,可以減罪,罰以黃銅三千六百兩,但也要認真核實,如果確實有罪,還應施行。判殺頭之刑大辟而有疑點的,可以減罪,罰以黃銅六千兩,但也要認真核實,如果確證有罪,還應施行。五刑的條文,墨刑類有一千條,劓刑類有一千條,臏刑類有五百條,宮刑類有三百條,大辟類有二百條。這套刑法因為是甫侯提出來的,所以叫做《甫刑》。
穆王在位五十五年逝世,兒子共王繄扈(y□hu,醫戶)繼位。共王出遊到涇(j□ng,逕)水邊上,密康公跟隨著,有三個女子來投奔密康公。密康公的母親說:「你一定要把她們獻給國王。野獸夠三隻就叫『群』,人夠三個就叫『眾』,美女夠三人就叫『粲』。君王田獵都不敢獵取太多的野獸,諸侯出行對眾人也要謙恭有禮,君王娶嬪妃不娶同胞三姐妹。那三個女子都很美麗。那麼多美人都投奔你,你有什麼德行承受得起呢?君王尚且承受不起,更何況你這樣的小人物呢?小人物而擁有寶物,最終準會滅亡。」康公沒有獻出那三個女子,只一年,共王就把密國滅了。共王逝世後,他的兒子懿王艱(ji□n,艱)登位。懿王在位的時候,周王室衰落了,詩人們開始作詩譏刺。
懿王逝世,共王的弟弟辟方登位,這就是孝王。孝王逝世後,諸侯又擁立懿王太子燮(xie,謝),這就是夷王。


  
夷王逝世後,兒子厲王胡繼位。厲王登位三十年,貪財好利,親近榮夷公。大夫芮(rui,銳)良夫規諫厲王說:「王室恐怕要衰微了!那個榮公只喜歡獨佔財利,卻不懂得大禍難。財利,是從各種事物中產生出來的,是天地自然擁有的,而有誰想獨佔它,那危害就大了。天地間的萬物誰都應得到一份,哪能讓一個人獨佔呢?獨佔就會觸怒很多人,卻又不知防備大禍難。榮公用財利來引誘您,君王您難道能長久嗎?做人君的人,應該是開發各種財物分發給上下群臣百姓。使神、人、萬物都能得到所應得的一份,即使這樣,還要每日小心警惕,恐怕招來怨恨呢。所以《頌詩》說:『我祖後稷有文德,功高能比天與地。種植五穀養萬民,無人不向你看齊。』《大雅》說:『廣施恩澤開周業。』這不正是說要普施財利而且要警惕禍難來臨嗎?正是因為這樣,先王才能建立起周朝的事業一直到現在。而如今,君王您卻去學獨佔財利,這怎麼行呢?普通人獨佔財利,尚且被人稱為是強盜;您如果也這樣做,那歸服您的人就少啦。榮公如果被重用,周朝肯定要敗亡了。」厲王不聽勸諫,還是任用榮公做了卿士,掌管國事。
厲王暴虐無道,放縱驕傲,國人都公開議論他的過失。召公勸諫說:「人民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厲王發怒,找來一個衛國的巫師,讓他來監視那些議論的人,發現了後就來報告,立即殺掉。這樣一來,議論的人少了,可是諸侯也不來朝拜了。三十四年,厲王更加嚴苛,國人沒有誰再敢開口說話,路上相見也只能互遞眼色示意而已。厲王見此非常高興,告訴召公說:「我能消除人們對我的議論了,他們都不敢說話了。」召公說:「這只是把他們的話堵回去了。堵住人們的嘴巴,要比堵住水流更厲害。水蓄積多了,一旦決口,傷害人一定會多;不讓民眾說話,道理也是一樣。所以,治水的人開通河道,使水流通暢,治理民眾的人,也應該放開他們,讓他們講話。所以天子治理國政,使公卿以下直到列士都要獻諷喻朝政得失的詩篇,盲人樂師要獻所映民情的樂曲,史官要獻可資借鑒的史書,樂師之長要獻箴戒之言,由一些盲樂師誦讀公卿列士所獻的詩,由另一些盲樂師誦讀箴戒之言,百官可以直接進諫言,平民則可以把意思輾轉上達天子,近臣要進行規諫,同宗親屬要補察過失,樂師、太史要負責教誨,師、傅等年長者要經常告誡,然後由天子斟酌而行,所以事情做起來很順當,沒有錯誤。民眾有嘴巴,就如同大地有山川,財貨器用都是從這裡生產出來;民眾有嘴巴,又好像大地有饒田沃野,衣服糧食也是從這裡生產出來的。民眾把話從嘴裡說出來了,政事哪些好哪些壞也就可以從這裡看出來了。好的就實行,壞的就防備這個道理,就跟大地出財物器用衣服糧食是一樣的。民眾心裡想什麼嘴裡就說什麼,心裡考慮好了就去做。如果堵住他們的嘴巴,那能維持多久呢!」厲王不聽勸阻。從此,國人都不敢說話,過了三年,大家就一起造反,襲擊厲王。厲王逃到彘(zhi,智)。
厲王的王太子靜被藏在召公家裡,國人知道了,就把召公家包圍起來,召公說:「先前我多次勸諫君王,君王不聽,以至於遭到這樣的災難。如果現在王太子被人殺了,君王將會以為我對他們記仇而在怨恨君王吧?待奉國君的人,即使遇到危險也不該怨恨;即使怨恨也不該發怒,更何況待奉天子呢?」於是用自己的兒子代替了王太子,王太子終於免遭殺害。
召公、周公二輔相共理朝政,號稱「共和」(前841)。共和十四年(前828),厲王死在彘地。太子靜已在召公家長大成人,二輔相就一塊兒扶立他為王,這就是宣王。宣王登位之後,由二相輔佐,修明政事,師法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遺風,諸侯又都尊奉周王室了。十二年(前816),魯武公前來朝拜天子。
宣王不到千畝去耕種籍(jie,借)田,這是專供天子帶頭親耕以示重農的田地,虢文公勸諫說這樣不行,宣王不聽。三十九年(前789),在千畝打了一仗,宣王的軍隊被姜戎打得大敗。


  
宣王丟掉了南方江、淮一帶的軍隊,就在太原清點人口以備徵兵。仲山甫勸諫說:「人口是不能清點的。」宣王不聽勸阻,最終還是清點了。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