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5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5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5頁

朗讀:

(1)少典:《索隱》:「少典者,諸侯國號,非人名也。」按:這裡所謂「諸侯國號」實際就是遠古部族名。 子:指後代。 (2)公孫:《索隱》引皇甫謐云:「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因以為姓」。據此,則黃帝姓姬。《會注考證》云「《大戴禮·五帝德》無『姓公孫』三字,未詳史公所本」,又引崔述云「公孫者,公之孫(公侯之孫)也」。認為公孫不是黃帝的姓。(3)神靈:有神異之氣。 (4)弱:幼弱,這裡指出生不久。《索隱》:「潘岳有《哀弱子》篇,其子未七旬曰弱。」(「未七旬」,還不到七十天。) (5)徇齊:疾,敏捷,指智慮敏捷。 (6)敦:敦厚,誠實。敏:勉,勤勉。 (7)聰明:本為聽力好,視力好,即耳聰目明之意,這裡指見聞廣,能明察。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1)。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2),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3),以征不享(4),諸侯鹹來賓從(5)。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6),治五氣(7),藝五種(8),撫萬民,度四方(9),教熊羆貔貅虎十,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11)披山通道(12)未嘗寧居(13)。


  

(1)世:後嗣,後代。 (2)暴虐:侵害,侵侮。 百姓:指貴族,百官。百姓在戰國以前是對貴族的總稱,因為當時只有貴族才有姓。 (3)習:演習、操練。 干戈:古代兵器。 (4)不享:指不來朝拜的諸侯。諸侯向天子進貢朝拜叫享。 (5)鹹:都。 賓從:歸順,歸從。 (6)振:整頓。 (7)五氣:五行之氣。古代把五行和四時相配:春為木,夏為火,季夏(夏季的第三個月,即陰曆六月)為土,秋為金,冬為水。「治五氣」是指研究四時節氣變化。 (8)藝:種植。 五種:指黍、稷、稻、麥、菽等穀物。 (9)度四方:指丈量四方土地,加以規劃。「度」,量長短。 十熊、羆、貔、貅、、虎:都是猛獸名。《索隱》認為這六種猛獸經過訓練可以作戰,《正義》以為是用來給軍隊命名的,藉以威嚇敵人。按:六種猛獸可能是六個氏族的圖騰。 (11)平者:指平服的地方。去:離開。 (12)披:開,打開。 (13)寧居:安居。

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1)。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2),合符釜山(3),而邑於涿鹿之阿(4)。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官名皆以雲命(5),為雲師。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6)。獲寶鼎,迎日推莢(7)。舉風後、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8)。順天地之紀(9),幽明之佔十,死生之說,存亡之難(11)。時播百谷草木(12),淳化鳥獸蟲蛾(13),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14),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15)。有土德之瑞(16),故號黃帝。

(1)岱宗:即泰山。 (2)葷粥:部族名,即匈奴。 (3)合符:驗證符契。符,古代朝廷傳達命令或調兵遣將所用的憑證,用竹木或金玉製成,剖而為二,雙方各執一半,用時相合以驗真假,叫做合符。又:《索隱》引郭子橫《洞冥記》稱東方朔云「[釜]山出瑞雲,應王者之符命」。「符命」,上天賜祥瑞與人君,作為受命於天的憑證。據此,則「符」為符命,「合符」意思是說釜山的瑞雲與黃帝的黃雲之瑞相符。 (4)邑:這裡是建城邑的意思。 阿:山腳。 (5)官名皆以雲命:用雲來命名官職。《集解》引應劭曰:「黃帝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左傳·昭公十七年》云:「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紀師而雲名。」 (6)封禪:古代帝王所舉行的祭祀天地山川的盛典。在泰山築壇以祭天叫封,在梁父山辟草以祭地叫禪。 與:跟……比。 (7)「獲寶鼎」二句:「迎」,預測,預推。「推」,推算。「莢」(ce,策),同「策」。《索隱》據《封禪書》有「黃帝得寶鼎神策」和「於是推策迎日」二句,認為神策即神蓍(sh□,師),用以占卜的蓍草。這兩句意思就是黃帝觀測太陽的運行用神策推算曆法,預知節氣日辰。又《正義》:「黃帝受神莢,命大撓造甲子(即天干地支),容成造歷(即黃帝歷)是也。」 (8)舉:提拔任用。 (9)天地之紀:指天地四時運行的規律。「紀」,規律。 十幽明:指陰陽。 (11)難(nan,「南」去聲):論說,爭辯。 (12)時:按季節。一說「時」通「蒔」,栽種。 (13)淳化:馴養。蟲蛾:指蠶。傳說黃帝的正妃嫘(lei,雷)祖教民養蠶、繅絲、織帛。 (14)「旁羅」句:此句歷來解說不一。《大戴禮記·五帝德》作「歷離日月星辰,極畋土石金玉」,王聘珍《解詁》云:「離者,別其次位。極,致(招致,求得)也。畋,取也。」譯文以此為參照而譯出。 (15)節用:有節制地使用,如按季節採伐樹木、捕魚打獵等。 (16)土德之瑞:《呂氏春秋·應同》:「黃帝之時,天先見(現)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 色尚黃,其事則(傚法、取法)土。」《封禪書》:「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古人認為帝王興起,上天先呈現某種徵兆,顯示給下人。其實這只是傳說和附會,不可信。「德」,屬性。「瑞」,祥兆。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1)。

(1)姓:在遠古時代本為氏族(部落)的標記,它標明一個人所出生的氏族,與後世的姓不同。這裡所說的「得姓」,大約是指由於人口繁殖,由黃帝氏族又分為若干個氏族。《國語·晉語四》:「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xu□n,宣)、依是也。」韋昭註:「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賜之姓謂十四人,而內二人為姬,二人為己,故十二姓。」

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1):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2)。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3),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1)其後皆有天下:他們的後代都領有天下,為天子。玄囂的後代如帝嚳和堯,昌意的後代如顓頊和舜。 (2)降居:指被封為諸侯。 (3)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

帝顓頊高陽者,黃帝子孫而昌意之子也。靜淵以有謀(1),疏通而知事(2);養材以任地(3),載時以象天(4),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5),絜誠以祭祀(6)。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7),大小之神(8),日月所照,莫不砥屬(9)。
帝顓頊生子曰窮蟬。顓頊崩,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


  

(1)靜淵:沉靜穩練,鎮定深沉。(2)疏通:通達。 (3)任地 :開發利用土地。 (4)載:推步,推算天文曆法。 象:法象、取法。「像天」,這裡指順應自然。 (5)氣:指四時五行之氣。 (6)絜(jie,潔):同「潔」。古人祭祀之前要齋戒沐浴,潔淨身心,以表示虔敬。 (7)動靜之物:天地萬物。動物指鳥獸之類,靜物指草木之類。 (8)大小之神:據《正義》,大神指五嶽(中岳嵩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四瀆(江、河、淮、濟)之神,小神指小山平地之神。 (9)砥(d□,底):本指磨刀石,引申為平,平定之義。 屬:歸屬,歸附。

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極,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顓頊為族子(1)。
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2)。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3),歷日月而迎送之(4),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鬱(5),其德嶷嶷(6)。其動也時(7),其服也士(8)。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9),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
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娶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崩)十,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