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聊齋誌異 上 - 105 / 170
古典小說類 / 蒲松齡 / 本書目錄
  

聊齋誌異 上

第105頁 / 共170頁。

 大小:

 第105頁

朗讀:

(1) 李襟卓:名毓奇,山東益都人。明萬曆十年壬午山東鄉試第二名,萬曆四十年至四十四年任江蘇睢寧縣知縣。李著明及李友三,分別為李毓奇之子及孫,名皆未詳。唯據《聊齋》本篇、《蹇償債》篇及文集《祭李公著明老親家文》,韌自李奢明始,依親僑寓淄川孫氏宅,友三為著明長子,與作者有姻婭之好。

(2) 王季良:舊本馮鎮巒謂系「漁洋族祖」。


  

(3) 息香:安息香;燃之可去濁闢邪。

(4) 請衽何趾:語出《禮記。曲禮》註:「設臥席則問足向何方也。」按,舊時待客,詢問客人臥息習慣,然後為之設榻。請,詢問。衽,臥席。何趾,足向何方。

(5) 裸裼(x ī錫):謂不及穿衣。裼,不加外衣。

(6) 撾:擊。

(7) 兆:蹤兆,跡象。

(8) 淄:淄川縣。

(9) 關:此指閣門。

(10)啞啞(èè餓餓):笑聲。揶揄:嘲弄,捉弄。

(11)長公:長公子,大兒子。

(12)奉杖屨:猶言侍奉、追隨。參卷一《葉生》注。

(13)浩然中存:胸懷正氣。浩然,指浩然之氣,即正大剛直之氣。《孟子。

公孫丑》上:「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蹇償債

李公著明,慷慨好施。鄉人某,傭居公室(1)。其人少遊惰,不能操農業,家窶貧(2)。然小有技能,常為役務,每賚之厚(3)。時無晨炊,向公哀乞,公輒給以升鬥。一日,告公曰:「小人日受厚恤,三四口幸不殍餓(4) ;然易可以久?乞主人貸我豆一石作資本(5)。」公忻然立命授之。某負去,年餘,一無所償。及問之,豆資已蕩然矣。公憐其貧,亦置不索。

公讀書於蕭寺(6)。後三年餘,忽夢某來曰:「小人負主人豆直,令來投償。」

公慰之曰:「若索爾償,則平日所負欠者,何可算數?」某愀然曰(7) :“固然。

凡人有所為而受人千金,可不報也。若無端受人資助,升鬥且不容昧,況其多哉!“

言已,竟去。公愈疑。既而家人白公:「夜扎驢產一駒,且修偉。」公忽悟曰:「得毋駒為某耶?」越數日歸,見駒,戲呼某名。駒奔赴,如有知識。自此遂以為名。

公乘赴青州,衡府內監見而悅之(8) ,願以重價購之,議直未定。適公以家中急務不及待,遂歸。又逾歲,駒與雄馬同櫪(9) ,折骨,不可療。有牛醫至公家(10),見之,謂公曰:「乞以駒付小人,朝夕療養,需以歲月。萬一得痊,得直與公剖分之。」公如所諸。後數月,牛醫售驢,得錢千八百,以半獻公。公受錢,頓悟,其數適符豆價也。噫!昭昭之債(11),而冥冥之償,此足以勸矣(12)。

【註釋】

(1) 傭居公室:為李家幫工,住在李家。傭,當僱工。

(2) 寥(j ū居)貧:此從青本:底本、鑄本、二十四卷本均作「屢貧」。

貧窮簡陋。《詩。邶風。北門》:「終窶且貧。」

(3) 賚(l ài 賴):賞賜。

(4) 殍(piáo 瓢)餓:饑餓至死。《孟子。梁惠王》上:「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殍,通「莩」,餓死的人。

(5) 豆:即綠豆。

(6) 蕭寺:佛寺,僧院。

(7) 愀(qiǎo 巧)然:憂懼貌。《荀子。修身》:「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8) 衡府:明憲宗第七子朱,封衡恭王,治青州,歷四代,明亡國除。參卷一《王成》注。

(9) 櫪:槽。

(10)牛醫:獸醫的通稱。


  
(11)「昭昭之債」二句:意謂陽世所欠之債,由陰司判今來生償還。昭昭,指陽世。冥冥,指陰司。

(12)勸:勸勉;指勉人向善。

頭滾

蘇孝廉貞下封公晝臥(1) ,見一人頭從地中出,其大如斛(2) ,在床下旋轉不已。驚而中疾,遂以不起。後其次公就蕩婦宿(3) ,罹殺身之禍,其兆于此耶?

【註釋】

(1) 蘇孝廉貞下:蘇貞下,名元行,淄川人。康熙十七年(1678)舉人,任濮州學正,卒於官。封公,指其父曾受封贈。

(2) 斛(h ú胡):量器名。古以十斗為一斛;後以五斗為一斛,兩斛為一石。

(3) 次公:二公子;指蘇貞下的弟弟。

鬼作筵

杜秀才九畹,內人病。會重陽(1) ,為友人招作茱萸會(2)。早興,盥已(3) ,告妻所往。冠服欲出,忽見妻昏憒(4) ,絮絮若與人言(5)。杜異之,就問臥榻。

妻輒「兒」呼之。家人心知其異。時杜有母柩未殯(6) ,疑其靈爽所憑(7)。杜祝曰:「得勿吾母耶?」妻罵曰:「畜產:何不識爾父?」社曰:「既為吾父,何乃歸家祟兒婦?」妻呼小字曰(8) :“我專為兒婦來,何反怨恨?兒婦應即死;有四人來勾致(9) ,首者張懷玉。我萬端哀乞,甫能得允遂。

我許小饋送,便宜付之。「杜如言,于門外焚錢紙。妻又言曰:」四人去矣。

彼不忍違吾面目(10),三日後,當治具酬之(11)。 爾母老,龍鍾不能料理中饋(12)。 及期,尚煩兒婦一往。「杜曰:」幽冥殊途,安能代庖?望父恕宥。“

妻曰:「兒勿懼,去去即復返(13)。 此為渠事,當毋憚勞。」言已,即冥然(14),良久乃蘇。杜問所言,茫不記憶。但曰:“適見四人來,欲捉我去。

幸阿翁哀請,且解囊賂之,始去。我見阿翁鏹袱尚餘二鋌,欲竊取一鋌來,作餬口計。翁窺見,叱曰:「爾欲何為!此物豈爾所可用耶!‘我乃斂手未敢動。」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