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聊齋誌異 上 - 89 / 170
古典小說類 / 蒲松齡 / 本書目錄
  

聊齋誌異 上

第89頁 / 共170頁。

 大小:

 第89頁

朗讀:

(60)萬椽(chu án 船):猶言萬間。

(61)牛羊蹄(jiào 叫)各千計:意思是牛羊各二百頭。蹄,語出《史記。


  

貨殖列傳》。,尻,肛門。又作「」。,嘴。牛羊每頭四蹄一,合以「千計」,則為二百頭。

(62)裘馬過世家:輕裘肥馬過訪世族之家。裘馬,衣裘策馬,指豪華生活。

(63)貼婦賣兒,典妻鬻子。貼,典質。南朝來明帝曾用「百姓賣兒貼婦錢」,興建湘宮寺。

(64)跬(kuǐ傀)步:指一舉一動。舉一足叫「跬」,舉兩足叫「步」。

(65)蠹:蛀蟲,這裡指裡胥。

(66)長(zhǎng掌)厚者:忠厚老實的人。

(67)並受促織恩蔭:封建時代,子孫可以因父、祖的功勞而得到朝廷恩賜的功名或官爵,叫作「恩蔭」。這裡說「受促織恩蔭」是諷刺、嘲罵。(68)一人飛昇,仙及鷄犬:《列仙傳》謂漢淮南王劉安學道,服仙藥飛昇,「餘藥器存庭中,鷄犬舐之皆飛昇。」這裡以之諷刺促織受寵,眾官得益。

柳秀才

明季(1) ,蝗生青兗間(2) ,漸集於沂(3)。沂令憂之。退臥署幕(4) ,夢一秀才來謁,峨冠綠衣(5) ,狀貌修偉。自言禦蝗有策。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婦跨碩腹牝驢子(6) ,蝗神也。哀之,可免。」令異之,治具出邑南(7)。伺良人,果有婦高髻褐帔,獨控老蒼衛,緩蹇北度(8)。即香,捧卮酒,迎拜道左(9) ,捉驢不令去。婦問:「大夫將何為(10)?」令便哀懇:「區區小治(11),幸憫脫蝗口。」婦曰:“可恨柳秀才饒舌(12),泄我密機。

當即以其身受,不損禾稼可耳。「乃盡三卮,瞥不復見。後蝗來,飛蔽天日,然不落禾田,但集楊柳,過處柳葉都盡。方悟秀才柳神也。或云:」是宰官憂民所感。“誠然哉。

【註釋】

(1) 明季:明朝末年。

(2) 青兗間:青州府(治益都)和充州(治瑕丘)一帶,指今山東省中部地區。

(3) 集:停落。沂:沂水縣。

(4) 署幕:即衙內縣令住室。

(5) 峨冠:高冠。

(6) 牝(p ìn 聘)驢子:母驢。牝,雌性禽獸。

(7) 治具:指置辦酒食。

(8) 緩蹇北度:遲緩艱難地問北走來。(9) 道左:道旁。

(10)大夫:對沂水知縣的尊稱。三代時,下大夫洽一邑之地。(11)小治:猶言小縣。治,管內,轄區。

(12)饒舌:多言!俗雲多嘴多舌。

水災

康熙二十一年,苦旱(1) ,自春徂夏,赤地無青草。六月十三日小雨,始有種粟者。十八日大雨沾足(2) ,乃種豆。一日。石門莊有老叟,暮見二牛斗山上,謂村人曰:「大水將至矣!」遂攜家播遷(3)。村人共笑之。無何,雨暴注,徹夜不止,平地水深數尺,居廬盡沒(4)。一農人棄其兩兒,與妻扶老母奔避高阜(5)。下視村中,已為澤國,並不復念及兒矣。水落歸家,見一村盡成墟墓。入門視之,則一屋僅存,兩兒並坐床頭,嬉笑無恙。咸謂夫妻之孝報雲。此六月二十二日事。

康熙三十四年,平陽地震(6) ,人民死者十之七八。城郭盡墟(7) ;僅存一屋,則孝子某家也(8)。茫茫大劫中,惟孝嗣無恙,誰謂天公無皂白耶(9) ?

【註釋】

(1) 苦旱:鑄本作「山東旱」。

(2) 沾足:雨下得充足。沾,沾潤。

(3) 播遷:流離遷徒。指逃難。

(4) 居廬:住宅房舍。

(5) 阜:土丘。

(6) 平陽:明清府名,府治臨汾縣,即今山西省臨汾市。(7) 城郭盡墟:謂城內外盡成廢墟。內城叫城,外城叫郭。(8) 孝子某:底本「孝子」後空一字,此據青柯亭本補,二十四卷抄本作「王孝子」。

(9) 無皂白:喻不辨是非、善惡。


  

諸城某甲

學師孫景夏先生言(1) :其邑中某甲者,值流寇亂,被殺,首墜胸前。寇退,家人得屍,將舁瘞之(2)。聞其氣縷縷然(3) ;審視之,咽不斷者盈指。

遂扶其頭,荷之以歸。經一晝夜始呻,以匕箸稍稍哺飲食,半年竟愈。又十餘年,與二三人聚談,或作一解頤語(4) ,眾為堂(5)。甲亦鼓掌。一俯仰間,刀痕暴裂,頭墮血流,共視之,氣已絶矣。父訟笑者。眾斂金賂之,又葬甲,乃解。

異史氏曰:「一笑頭落,此千古第一大笑也。頸連一綫而不死,直待十年後成一笑獄(6) ,豈非二三鄰人負債前生者耶!」

【註釋】

(1) 學師孫景夏:孫瑚,字景夏,山東諸城人。舉人。康熙四年任淄川縣儒學教諭。後升任鰲山衛教授,涇縣知縣。見《淄川縣誌》四。

(2) 舁瘞(y úy ì魚義)之:抬屍埋葬。舁,抬,扛。

(3) 縷縷然:形容呼吸細弱,不絶如縷。

(4) 解頤語:逗笑的話。解頤,破顏為笑。

(5) 堂:又作「哄堂」:謂合座大笑。

(6) 笑獄:由玩笑造成的訟案。獄,訟案。

庫官

鄒平張華東公(1) ,奉旨祭南嶽。道出江淮間,將宿驛亭(2)。前驅白:「驛中有怪異,宿之必致紛紜(3)。」張弗聽。宵分,冠劍而坐(4)。俄聞聲入,則一頒白叟(5) ,皂紗黑帶(6)。怪而問之,叟稽首曰:「我庫官也。為大人典藏有日矣(7)。幸節鉞遙臨(8) ,下官釋此重負。」問:「庫存幾何?」答言,「二萬三千五百金。」公慮多金累綴(9) ,約歸時盤驗(10)。 叟唯唯而退。

張至南中(11),饋遺頗豐。及還,宿驛亭,叟復出謁。及問庫物,曰:「已撥遼東兵餉矣(12)。 」深訝其前後之乖(13)。 叟曰:「人世祿命(14),皆有額數,錙銖不能增損(15)。 大人此行,應得之數已得矣,又何求?」言已,竟去。張乃計其所獲,與所言庫數適相吻合。方嘆飲啄有定(16),不可以妄求也(17)。

【註釋】



贊助商連結